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農田挖出一具古屍,500多年保存完整,是何原因造就不腐之身

2000年8月5日, 上海松江區華陽鎮農民在自家土地裡用挖土機無意中刨出了一副棺木, 一具古代裝束的男屍臉朝下趴在地上。 這位農民被嚇壞了, 報警後, 才發現這是一座古墓。 墓室的四壁用青磚砌起, 棺槨放置好後, 再把磚牆與棺槨之間用三合土漿澆注。 三合土, 可以看成是古代的水泥, 是用糯米熬製成漿, 與石灰、黃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古人用澆漿法給棺材包裹上了一個結實的密封層。 江浙一帶的明代墓室當中, 這樣的澆漿結構並不少見。

古墓挖掘現場

墓主為何人?挖出的屍體為什麼沒有腐爛?在古屍衣服中找到的一個戒牒解開了我們的疑惑。 戒牒, 通俗的講法就是僧侶的身份證明。 戒牒的持有者雲遊四方到寺廟裡掛單的時候, 需要拿出戒牒證明自己僧侶的身份。 戒牒的持有者名叫楊福信, 戒牒頒發於明代正統四年, 即西元1439年, 距今578年。

那麼, 楊福信又是何人呢?根據古屍研究專家測定, 楊福信死時在75到80歲之間。 而且手掌的骨骼比一般人大, 根據在墓中發現的武士木俑以及鐵頭標槍推斷, 楊福信生前可能是個習武之人。 常年練習武術, 尤其是練掌的人, 大量的練習會使手掌的肌肉發達刺激骨骼增長得更快。

古屍

專家對楊福信進行了仔細檢查, 發現楊福信皮膚濕潤、柔軟有彈性, 有些關節居然還能活動。 楊福信身為武林中人, 而且他的屍體又歷經500年不腐,這會不會與江湖傳說的防腐秘術有關呢?

這種古代屍體防腐秘術就是主動服毒。 死者在臨終前的幾個月內, 堅持小劑量服用砒霜和水銀等毒物,。 這樣, 毒素在身體中不斷積累, 到了死後就能起到防止肉身腐爛的作用。 然而, 對楊福信的內臟器官以及毛髮進行化學分析後發現, 他體內的重金屬元素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 屬於正常範圍以內。 屍體不腐並非靠的是江湖秘術。

專家們又把目光集中到楊福信的墓上,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這裡的澆漿使用了一種特殊物質——明礬。 明礬可以作為一種混凝劑, 防止澆漿開裂, 從而加強密封性。 由於墓室密封、恒溫、缺氧, 細菌沒法繁殖, 這就為保存屍體創造了條件。

墓底部的處理相對簡單, 三合土漿也要比棺木四周和頂部薄許多。 松江一帶河道縱橫, 地下水位較高。

特意做薄的底部, 使得地下水在500年的時間裡, 從下面一點點地滲透進去, 形成棺液。 而在此之前, 因為墓室密封缺氧, 屍體腐敗已經停止, 而後棺液的浸泡恰恰幫助它保持了濕潤。

古墓結構示意圖

古屍的形成大多出於偶然。 在江南, 墓室的密封做得稍不到位, 或者滲入的水不夠乾淨, 帶入了細菌, 都不可能保存屍體。像古墓中的楊福信, 正是封閉的環境與乾淨的地下水, 才造就了他的不腐之身。

在江南, 墓室的密封做得稍不到位, 或者滲入的水不夠乾淨, 帶入了細菌, 都不可能保存屍體。像古墓中的楊福信, 正是封閉的環境與乾淨的地下水, 才造就了他的不腐之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