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東戰火中的“希望之聲”

導讀

敘利亞內戰自2011年3月15日爆發, 在多國干預下已經持續六年。 這六年戰火, 令敘利亞成為各種政治力量博弈的焦土, 讓“伊斯蘭國”這個兇殘的極端組織在這裡崛起, 讓臨近的歐洲政局動盪。

於敘利亞人民而言, 戰爭是殘酷的, 為了生存, 半數敘利亞居民被迫背井離鄉, 躲避戰火。 2300萬的敘利亞人口裡, 490萬在爆發衝突後逃往約旦、土耳其等鄰國甚至歐洲, 630萬在敘利亞國內輾轉流離, 歸期尚未可知。

戰爭, 洗刷掉了他們對生活的美好幻想, 僅僅留下活下去的渴望。 但是, 在敘利亞北部邊境城市科巴尼的人們是幸運的,

因為, 在令人絕望的隆隆炮火聲中, 他們還能聽到傳遞著希望的聲音——來自電臺“科巴尼之聲”。

圖文詳解一

電臺“科巴尼之聲”的創辦者迪樂凡從小在科巴尼長大, 過去她的生活平靜又簡單。 她在科巴尼上了12年學, 高中畢業後來到敘利亞最好的重點大學阿勒頗大學念社會學。

可是, 這一切的平靜都在戰爭中被毀滅。

2014年9月15日, 迪樂凡永遠記得那一天, “伊斯蘭國”向科巴尼發起了攻城戰。 “他們借伊斯蘭教的名義將我們的年輕人們斬首, 把骯髒的手伸向我們的女兒, 把她們賣到市場交易……”

激烈的巷戰覆蓋了科巴尼中心區的每條街道,

伴隨著持續轟炸的加劇, 炸彈和迫擊炮彈一枚接一枚地落在科巴尼中心區的建築物上, 整座城市成為了廢墟。

迪樂凡的童年朋友席琳·哈撒落入了恐怖分子手中, 他們在加拉佈雷斯廣場砍下了她的頭還把她吊起來, “對我來說, 那一天在廣場, 人性已經被滅絕”。

直到現在, 迪樂凡還清晰地記得, 席琳曾與她約定“如果科巴尼有一天被解放, 我們要一起去公園調戲小夥子們”。 可是, 她張揚的微笑、清澈的眼睛、美麗的頭髮, 這一切都在恐怖分子的屠刀下化作烏有。

成千上萬人被迫逃離家鄉, 迪樂凡一家也選擇離開, 逃到庫爾德斯坦的北部雷哈城。

對大部分身在異鄉的敘利亞難民來說, 所真正渴望的仍然是有朝一日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 迪樂凡也不例外, “我的身體在雷哈, 但我的靈魂飄蕩在科巴尼的大街上。 ”

在雷哈的日子裡, 她時刻牽掛著科巴尼, 她思念留下來保衛城市的父親和哥哥, 擔心自己的朋友會成為受害者, 她深愛著那片生養她的土地。

因此, 戰爭還未結束, 迪樂凡就再次回到了這裡, 她決定建起電臺“科巴尼之聲”, 為這個城市惶恐而焦慮的人們帶去一絲安慰。

圖文詳解二

“早上好, 科巴尼。 ”對於在戰火中疲於奔命的人們而言, 這個充滿活力的聲音, 無異於灰暗生活中的一絲光亮。 在這裡,有來自前線的勝利戰報,也有與他們一樣艱難求生的勵志故事。

庫爾德戰士的總指揮官梅耶姆的聲音從電臺裡傳出來,她帶給大家一個好消息:庫爾德和“伊斯蘭國”之間的鏖戰改變了戰局,“很多來自科巴尼的勇敢的婦女們都參加了這場戰鬥,雖然很多人逃跑了,但尤其是很多婦女都決定堅持戰鬥。同盟軍已經和我們簽署條約,提供F16戰鬥機的援助。”

來自曼比季的難民戴拉一家將在科巴尼開始他們的新生活,他們的家鄉已淪陷在“伊斯蘭國”的控制之下,與曼比季接壤的土耳其又無法給他們提供生存的機會,做木匠的戴拉丈夫在那裡備受排擠,找不到任何工作,於是,他們將科巴尼選定為自己新的家鄉。

即使努力營造出輕鬆的氛圍,“科巴尼之聲”的無線電波中也逃不開戰爭的壓抑與絕望。

在電臺直播間,記者穆斯塔法·巴里說,有時候他會花好幾天在一個房間裡對著一具屍體,心情無法平復,因為他太不擅長與戰士們說再見了。“我看著所有人想要記住他們的臉,一遍又一遍。你知道90%以上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他身邊的戰士們要去別的地方戰鬥,穆斯塔法會在出發口藏起來,“因為我無法說再見,因為我和成百的同志說了再見,而他們再也沒回來”。

這種夢魘般的情緒同樣出現在迪樂凡身上,在黑暗的噩夢中,迪樂凡總會見到一個身穿黑衣的男人,手裡拿著一把劍,在科巴尼的大街小巷穿行。

“當他從我的視線中消失,我才能夠再次呼吸,才能拉扯嘴角的肌肉開懷大笑。當我大笑的時候,那個男人又回到城市的街道上,孩子們看到他的時候跳起來逃跑。我看著他一步步走近,連他的呼吸都能感受得分明,我全身僵硬……”迪樂凡想起這些,臉上寫滿了痛苦。

戰爭,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可是,人的信念永遠不會被摧毀。

在火箭炮的爆炸聲中,迪樂凡迎來了她的22歲生日。敘利亞的戰火依然沒有停止,但“科巴尼之聲”將一直陪伴著這些在絕望中求生的堅強者。

《迪樂凡的電臺》播出時間——鳳凰衛視本周日晚18:15-19:15~~

編輯:田園 豆子

在這裡,有來自前線的勝利戰報,也有與他們一樣艱難求生的勵志故事。

庫爾德戰士的總指揮官梅耶姆的聲音從電臺裡傳出來,她帶給大家一個好消息:庫爾德和“伊斯蘭國”之間的鏖戰改變了戰局,“很多來自科巴尼的勇敢的婦女們都參加了這場戰鬥,雖然很多人逃跑了,但尤其是很多婦女都決定堅持戰鬥。同盟軍已經和我們簽署條約,提供F16戰鬥機的援助。”

來自曼比季的難民戴拉一家將在科巴尼開始他們的新生活,他們的家鄉已淪陷在“伊斯蘭國”的控制之下,與曼比季接壤的土耳其又無法給他們提供生存的機會,做木匠的戴拉丈夫在那裡備受排擠,找不到任何工作,於是,他們將科巴尼選定為自己新的家鄉。

即使努力營造出輕鬆的氛圍,“科巴尼之聲”的無線電波中也逃不開戰爭的壓抑與絕望。

在電臺直播間,記者穆斯塔法·巴里說,有時候他會花好幾天在一個房間裡對著一具屍體,心情無法平復,因為他太不擅長與戰士們說再見了。“我看著所有人想要記住他們的臉,一遍又一遍。你知道90%以上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他身邊的戰士們要去別的地方戰鬥,穆斯塔法會在出發口藏起來,“因為我無法說再見,因為我和成百的同志說了再見,而他們再也沒回來”。

這種夢魘般的情緒同樣出現在迪樂凡身上,在黑暗的噩夢中,迪樂凡總會見到一個身穿黑衣的男人,手裡拿著一把劍,在科巴尼的大街小巷穿行。

“當他從我的視線中消失,我才能夠再次呼吸,才能拉扯嘴角的肌肉開懷大笑。當我大笑的時候,那個男人又回到城市的街道上,孩子們看到他的時候跳起來逃跑。我看著他一步步走近,連他的呼吸都能感受得分明,我全身僵硬……”迪樂凡想起這些,臉上寫滿了痛苦。

戰爭,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可是,人的信念永遠不會被摧毀。

在火箭炮的爆炸聲中,迪樂凡迎來了她的22歲生日。敘利亞的戰火依然沒有停止,但“科巴尼之聲”將一直陪伴著這些在絕望中求生的堅強者。

《迪樂凡的電臺》播出時間——鳳凰衛視本周日晚18:15-19:15~~

編輯:田園 豆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