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眼見為實?現在看不到 不一定將來也看不到

我們親眼看到的, 就是物質的真實存在嗎?

有一次和一位教授談到這個問題, 我問:“您覺得人眼睛看到的就是物體的真實圖像嗎?”他楞了一下,

沈思良久, 說: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以前還真沒有認真想過。 我們的眼睛只是一個工具, 真正“看到”的圖像是將眼睛收集到的視覺資訊, 經過傳導、組合、分析然後反映到我們大腦的某個區域, 經過這樣的一些處理後, 很難講我們看到的是否還是那個物體的真實……

他做過多年的電鏡實驗, 知道不同的聚焦條件、鏡頭組合--對電鏡來說也就是不同的眼睛, 照出的圖像是不一樣的, 雖然是針對同一個實驗物件。 不過緊接著他又聳聳肩:又能怎樣呢?我們就只有這樣一雙眼睛。

所以, 我們就“自然”地、不願多想地接受了這樣一個所謂的事實:眼見為實!

五彩繽紛的世界, 在彩色膠捲發明之前, 拍出的照片卻是黑白的;然而,

同一部相機, 同一個鏡頭, 膠捲換成了彩色, 照片就可反映出世界的彩色。 若把照相機比作人、鏡頭比作人的眼睛的話, 那麼照相機所“看到”的這個世界, 它到底該下個什麼樣的結論:是黑白的, 還是彩色的呢?

不要再說遠, 五百年前說人能在天上飛, 誰會相信?而今天飛機已成了人們的一種常規交通工具。 現在看不到的, 不一定將來也看不到。

換句話講, 如果我們的眼睛就是個電子顯微鏡, 那麼同一物體, 所反映出的及我們最終所“看到”的必然不同。 那麼, 哪一個景象更真實呢?

我們不知道疾病的根源, 直到發現了細菌與病毒的存在。 如果當有一天看到了更深的根源--業力--的存在時, 我們又會作何感想呢?

不要因自己看到是這樣的,

就輕易否定別人看到的那樣;不要以為自己看不到的, 別人也一樣看不到, 因為這全在於我們有著怎樣的眼睛, 如何去看。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跳出固有的框框, 才能看得更清楚。 更何況:山外有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