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透過這張表格,王興放棄了互聯網內容產業,選擇了互聯網商業

透過這張表格, 王興討論的是互聯網內容產品。 他以為, 互聯網內容產品在程度方向上是一個逐漸富媒體化的過程。 從文本到視頻, 內容從簡單到複雜。 在每一次演進的過程中, 常常最先發作變化是文本方式, 最後才是視頻方式。 而在更為寬廣的圖景裡, 這張表討論是互聯網內容產品---整個互聯網產業裡極小的一局部。 整個互聯網內容產品加在一同, 產生的利潤可能都無法超越一款網路遊戲, 因而, 理想世界中, 媒體等內容產業所占比重極小, 將來內容產品的占比也會變得越來越少, 越來越輕。

所以, 這是王興最終選擇了分開互聯網內容產業, 去做互聯網商業的緣由。

昨晚轉載的《譯見 | 互聯網世界的「阿甘正傳」》少有人看, 看了的人埋怨說太長太複雜。 我想了一下, 覺得這些埋怨也有道理。 由於這篇文章是站在美國人的視角來看互聯網的開展變化, 許多網站和效勞大約有些人基本就不曾訪問過一次。 所以, 我今天提供一個中國人的視角, 給你作為瞭解的參照物。

下麵我要繪製一張表格。 這張表來自校內網、飯否網、美團網的開創人王興。 那是在2010年的時分, 有一天他忽然興高采烈地走到白板面前, 給我剖析了一下他對互聯網內容產品的見地。 以下, 就是當時他在白板上畫的那張圖表:

王興以為, 互聯網內容產品在程度方向上是一個逐漸富媒體化的過程。

從文本到視頻, 內容從簡單到複雜。 在每一次演進的過程中, 常常最先發作變化是文本方式, 最後才是視頻方式。

在垂直方向上, 互聯網內容產品的進化有三重邏輯。 1、逐漸碎片化。 BBS上一篇文章動輒三四千字, Blog一篇文章一千字左右, Twitter一條內容140字;2、逐漸個人化。 從早期的以內容為中心組織人, 漸漸變成了以人為中心組織內容。 由內容組成的播送系統, 也逐漸變成了以人際關係組成的網路, 內容在這個網路上傳播。 3、從三代目開端, 全面進入挪動互聯網時期。 之前的內容產品都基於個人電腦, 之後全部都基於手機。

2012年的時分, 王興再次談起過這張表。 這時分表格變成了這樣:

當時他以為,

在手機視頻範疇內可能會有新東西呈現。 同時, 他以為在聲音範疇內不斷沒有呈現一個強一點的產品, 這是一件十分奇異的事情。 如今是2017年, 我們再來看這張表:

這張表在7年之後, 貌似曾經無法再推演下去了。 Twitter只要140字, 比它更社交, 更碎片, 更挪動化的應用是什麼?大約曾經十分艱難了, 國外曾經有過一個叫做Yo的產品, 只能給親朋好友發一個Yo, 對方也只能回一個Yo。 在火爆過一段時間之後, 並沒有生長為一個互聯網大型產品, 只是一閃而過。

相反的, 從三代目開端, 互聯網的內容產品產生了一系列交融再發明的跡象。 Blog進化到Twitter, Flickr進化到Instagram, 只是進化樹上的一枝而已。 從Blog開端, 文本和圖片兩種方式交融之後, 加上社交網路, 加上挪動互聯網,

產生了新的變體:Tumblr、Medium。 前者被稱為輕博客, 國內對應的產品是點點、網易Loft。 後者被稱之為創作社區, 國內對應的產品是簡書。 而以圖片為主, 文字為輔, 也產生了號稱互聯網圖片瀑布流的Pinterests, 國內對應的產品是花瓣網。

包括文本自身, 從Twitter開端, 也單獨產生了Quora這樣的問答社區。 當然, 它也有國內的對應產品:知乎。 以及在專業和垂直範疇裡的雪球社區, 以暗黑吐槽出名的無覓、同事。

在視頻範疇, 短視頻和直播還在僵持。 它們在產品形態上比擬相似, 但實質上是兩種完整不同的東西。 短視頻是內容點播, 而直播強調的是等時、同在、共用。 後者更為互聯網一些, 也更靠近新世代一些。

真正障礙了這張表繼續向下推演的還不是以上這些產品,

而是一個橫空出世的Snapchat。 以上一切的產品, 都能夠稱之為“有社交顏色的內容產品”。 Snapchat是另外一種東西, 它交融了即時通訊工具、圖片、視頻、語音, 為90後人群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社交形式。 它什麼都不是, 什麼也都是, 但無法被歸入上面的那張表格裡去, 是個真正的變數。

相隔七年之後, 重新再來看這張表, 我覺得真正發作變化的局部是人們對世界的瞭解發作了改動。 在四代目之前, 互聯網被視為一種人類獲取資訊的工具。 所以, 在人們心目中自然存在兩種區隔:理想世界和虛擬世界、人際網路和資訊網路。 而如今, 這種區隔被證明是不用要的, 而且正在被突破。 在理想世界裡, 大家正在用虛擬錢包支付, 購置真實的商品。 虛擬和理想的區隔在哪裡呢?同樣的,地道的、脫離於人際網路的單一資訊網路在今天曾經很難存在了,網路並沒有繼續提供人類一種獲取資訊的新工具、新手腕,而是把傳統的口耳相傳應用網路技術大幅度進步傳播效率。

在純資訊網路時期,對資訊停止分類,依照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提供不同產品的做法在今天過時了。今天人們需求的是:在一個人際關係網裡,快速傳播、閱讀、標誌、挑選一切類型的資訊。並且,把資訊回歸為專業資訊和社交資訊。前者由更為專業的網站和APP提供學習的可能,然後者則仰賴社交網路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消磨碎片化時間。

而在更為寬廣的圖景裡,這張表討論是是互聯網內容產品---整個互聯網產業裡極小的一局部。整個互聯網內容產品加在一同,產生的利潤可能都無法超越一款網路遊戲,更不用說和網路批發業相比了。前面說過,理想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區隔正在消弭。那麼,虛擬世界也終將越來越像理想世界。在理想世界中,媒體等內容產業所占比重極小,能夠想見在將來的網路世界裡,內容產品的占比也會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輕。所以,畫完這張表之後,王興就徹底分開了互聯網內容產業,去做互聯網商業去了。

虛擬和理想的區隔在哪裡呢?同樣的,地道的、脫離於人際網路的單一資訊網路在今天曾經很難存在了,網路並沒有繼續提供人類一種獲取資訊的新工具、新手腕,而是把傳統的口耳相傳應用網路技術大幅度進步傳播效率。

在純資訊網路時期,對資訊停止分類,依照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提供不同產品的做法在今天過時了。今天人們需求的是:在一個人際關係網裡,快速傳播、閱讀、標誌、挑選一切類型的資訊。並且,把資訊回歸為專業資訊和社交資訊。前者由更為專業的網站和APP提供學習的可能,然後者則仰賴社交網路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消磨碎片化時間。

而在更為寬廣的圖景裡,這張表討論是是互聯網內容產品---整個互聯網產業裡極小的一局部。整個互聯網內容產品加在一同,產生的利潤可能都無法超越一款網路遊戲,更不用說和網路批發業相比了。前面說過,理想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區隔正在消弭。那麼,虛擬世界也終將越來越像理想世界。在理想世界中,媒體等內容產業所占比重極小,能夠想見在將來的網路世界裡,內容產品的占比也會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輕。所以,畫完這張表之後,王興就徹底分開了互聯網內容產業,去做互聯網商業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