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基礎——充分發揮五腧穴的作用

五俞穴也叫五輸穴, 即井、滎yíng、輸(同腧)、經、合穴的總稱, 每條經脈都有自己的五輸穴, 合計60個穴位, 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

一、五腧穴在各經絡位上的位置及相應的作用

井穴多在四肢末端, “主心下滿”, 可治療神志昏迷;

滎穴多在指(趾)掌(蹠)關節附近, “主身熱”;

輸穴多在指(趾)掌(蹠zhí)關節後方, “主體重節痛”;

經穴多在腕踝關節附近, “主喘咳寒熱”。

合穴多在肘膝關節附近, “主逆氣而泄”。

二、五腧穴對應臟器的臨床運用

1.井穴主治肝之疾患:“井主心下滿”是指心窩部痞滿, 鬱悶而言。 肝屬於木而主疏泄, 如果疏泄不利, 則肝氣橫逆可見“心下滿”, 如胸脅脹滿、鬱鬱不樂、多疑善慮、急躁易怒、小兒驚風、乳蛾、癲狂、頭痛頭脹、呃逆、噯氣, 這些都可以取用井穴, 以疏肝理氣。

2.滎主治心之疾患:“滎主身熱”。 心屬火, “身熱”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 心與小腸相互表裡, 其他由此而引起的病症,

如熱傷神明, 則心煩、心悸、失眠及神昏譫語、狂躁不寧等;熱傷津液, 則口燥舌幹;熱移小腸, 則小便短黃;熱傷面絡, 則吐血衄血;熱毒過盛, 則舌紅, 脈數等, 均可取滎穴以清心安神, 泄熱涼血。

3.輸穴主治脾之疾患:“輸主體重節痛”。 脾屬土, “體重節痛”是脾失健運, 水濕阻滯為患。 脾與胃相表裡, 其他由此而產生的病症, 如脘腹脹滿, 食欲不振, 嘔吐噁心, 肢體浮腫, 大便溏稀, 就可以健脾和胃, 運化水濕。

4.經穴主治肺之疾患:“經主喘咳寒熱”;肺屬金, 與大腸相表裡。 “喘咳寒熱”, 為邪襲肺王, 肺失宣降所致。 其他與此有關的病症, 如咽幹咽喉癢, 聲音嘶啞, 鼻塞不通, 氣喘少氣, 小溲不利, 大便失調, 脈浮, 則可以用經穴, 以宣肺解表, 止咳降氣。

5.合穴主治腎之疾患:“合主逆氣而泄”,

腎屬水, 與膀胱為表裡。 “逆氣”, 是指氣機上逆的病症, 如腎不納氣之上氣喘咳等;泄指二陰病變, 如遺尿、遺精, 大便失調等, 均屬腎氣虛衰, 真元虧損而引起的病症, 陽痿, 可取用合穴以補腎育陽。 又因為“逆氣而泄”的病症不僅與腎, 而且與胃有關。 合穴主治腎臟疾患, 也可以治療胃的疾患。

三、五腧穴對應病症的臨床運用

病在髒者取之井;

病變於色者取之滎;

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病變於音者取之經;

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 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 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 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

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瞭解腧穴命名的含意, 有助於熟悉、記憶腧穴的部位和治療作用

人體經絡——經氣運行動態圖 超實用!

老中醫分享10個穴位。 在家養生不用去醫院!

這個穴位比吃“救心丸”還見效, 一定分享給身邊人!

夏季艾灸是預防和調理疾病的最佳時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