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足跟痛就是骨刺導致的?out了!

在骨科門診經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 會有“足跟痛”。 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後腳跟第一次著地, 就感到針刺樣疼痛, 多數人在步行一段時間後, 疼痛的症狀會自行緩解, 但繼續活動後, 疼痛症狀又會出現甚至加重。 還有一小部分人在活動後症狀未見改善, 疼痛呈持續性加重, 這兩種情況是有區別的, 前者多數是蹠底筋膜炎的表現, 後者多數是足跟骨刺, 兩者統稱為“跟痛症”, 或者“足跟痛”。

其實, “足底筋膜炎”和“足跟骨刺”是病因學的診斷, 它們的主要症狀相似, 且發病多為中老年人, 當隨著年齡增加, 肌肉韌帶出現老化, 同時, 如果再穿軟底薄鞋時, 如球鞋、練功鞋等, 就更容易發生。

遇到這種情況, 醫生一般會通過壓迫尋找疼痛點的位置及放射線來區別足跟痛的病因, 不過,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骨刺的發生與足跟痛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 許多長骨刺的人,

並沒有任何症狀。 臨床上, 拍片時雙足跟同時拍照, 有時候發現不痛的足跟骨刺反而更大。

發生過足跟痛的病人, 傳統的治療往往會多次局部注射類固醇(封閉療法), 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芬必得, 西樂葆, 扶他林等), 症狀均可緩解, 但容易反復, 還會有潛在的副作用,

目前推薦的治療主要在改變走路姿勢(恢復正常步態)、調整適合的鞋子(穿厚底鞋、墊矽膠足跟墊)及功能鍛煉為主。 其中, 功能鍛煉是基礎治療的重中之重, 包括做足的各方向被動牽拉, 每天半小時, 加強蹠底蹠背的承受能力等, 比較頑固的疼痛可以穿戴專用鞋墊予以糾正足部受力而促進癒合。

當然用中藥泡足治療也是不錯的方法, 方用:桃仁10克, 紅花10克, 草烏6克, 川芎10克, 海桐皮15克, 雞血藤45克, 威靈仙10克, 川烏6克, 透骨草10克, 7劑為一個療程, 每晚將上述中藥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後燒開, 再用慢火煎煮5分鐘, 就可以用了, 先熏後洗。

在“跟痛症”的病因中, 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 比如“足底脂肪墊萎縮”、“脛後神經跟骨支卡壓”和“跟骨骨內壓增高”等。 足底脂肪墊萎縮的原因不明, 可能與廢用性萎縮、代謝、營養等有關, 治療上用全足矽膠墊即可改善。 而脛後神經跟骨支卡壓可能伴隨有足底不同區域的麻木, 查體和肌電圖檢查即可診斷。 多數情況是在在上述治療方法治療後效果都不明顯時就要想到跟骨骨內壓增高的可能了。

跟骨骨內壓增高症狀比較明顯, 但體征不明顯, 確定診斷需要跟骨骨內壓測定, 治療方法以抬高足跟休息和對症治療為主。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朱瑜琪溫馨提示:如果您在生活中還有骨科方面的其它困惑可直接到我診室(每週二、四全天)來, 面對面的給您檢查、指導和治療, 也可以通過好大夫網http://zhuyuqi.haodf.com/提交相關問題幫您解答。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路33號

用手機複製銜接打開查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健康》欄目介紹京城名醫朱瑜琪特色治療。 http://m.youku.com/video/id_XMjUzMDE3NTA3Mg==.html?refer=pc-sns-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