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雞毛飛上天》——“雞毛換糖”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很早就聽說《雞毛飛上天》是一部以義烏人創業為背景, 講述浙商改革開放以來艱苦創業的電視劇。 一直以來, 我對年代戲都不太感冒, 起初只是抱著講義烏, 看兩眼的心態, 沒想到卻成了劇迷。 電視劇通過陳家三代人命運的改變來揭示“雞毛飛上天”的歷史發展軌跡, 完整地展示了在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 義烏人通過艱苦奮鬥以及對“雞毛換糖”精神的傳承, 使義烏從傳統農業小縣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巨大變革。

上世紀80年代初, 物資匱乏, 食不果腹, 以陳金水為代表的第一代義烏敲糖幫人, 手搖撥浪鼓,

走街串巷, 用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來獲取微利。 而以陳江河和駱玉珠為代表的第二代創業者, 面對思想枷鎖的束縛和生活的壓迫, 從雞毛換糖起步, 走南闖北, 在不可能的生活環境中造就了種種可能。 兩人勤勞實幹、吃苦耐勞, 在創業路上結成伉儷, 秉承“進四出六”的經商理念, 腳踏實地, 不斷積累, 最終創造出自己的商業帝國。 在改革開放時代精神的感召下, 帶著象徵義烏商人精神的“撥浪鼓”, 勇敢走出家門。 以陳路、王旭為代表的新一代創業者, 則是在不愁吃不愁穿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他們延續了祖輩遺留的雞毛換糖基因, 又接受和見識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他們自創業初就站在了時代的前沿,
踩在前人的肩上, 依靠科技和互聯網, 把生意和企業做到了全世界。

義烏曾這樣被評價:“義烏的發展是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 從初期的雞毛換糖, 到成立第五代小商品市場, 再到網路全球化和世界接軌的國際貿易, 義烏人正是秉著對撥浪鼓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硬是用手中的撥浪鼓搖出了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把義烏的小商品經濟模式做到今天如此之巨大。 時代在變, 但“雞毛換糖”的精神一直不變。 “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奇雲”, 美麗的義烏正在上演著新時代的傳奇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