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殊年代的記憶:八個樣板戲之《紅燈記》

《紅燈記》

小時候, 家裡有一本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的劇本。 在六七十年代, 農村書籍極為匱乏的情況下, 這個小薄書也成為我的精神食糧之一。

《紅燈記》

《紅燈記》反映的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故事, 地點在今天黑龍江五大連池。 共產黨員李玉和是一名虎林鐵路小站扳道工, 接受向柏山上遊擊隊轉送密電碼的任務, 由於叛徒出賣、慘遭日寇殺害。 女兒李鐵梅繼承父志, 機智勇敢、多方周旋,

最終將密電碼安全送交給遊擊隊。

《紅燈記》

作為經典作品, 《紅燈記》在人物設計方面第一個矛盾點就是一家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在李玉和被捕後、李奶奶痛說革命家史中:“咱們祖孫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哪!你姓陳,我姓李,你爹他姓張!”我們小時候,

小朋友之間經常學著劇中的腔調和臺詞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 算作是一種自娛自樂。

《紅燈記》

浩亮飾演的李玉和正氣凜然、感天動地, 特別是“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 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千杯萬盞會應酬”最為經典, 小時候我大姐等都會哼上幾句。

《紅燈記》

劉長瑜飾演的李鐵梅, 按照李玉和的話說是“提籃小賣拾煤渣, 擔水劈柴也靠她。 裡裡外外一把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特別是在父親被捕後, 強忍悲痛、機智勇敢, 最終完成任務。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等唱段是經典中的經典, 流傳至今、影響深遠。

《紅燈記》

這個圖片是劇中最經典的動作設計, 打上很深的時代烙印, 為表達強烈的仇恨和憤慨, 圓目怒睜咬碎鋼牙、大粗辮子一波三折, 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紅燈記》

當然,《紅燈記》離不開最重要的道具——紅燈。特殊時代有特殊的氛圍和要求,在表現方式上也是相當誇張,比如關於紅燈就有鐵梅單手挺舉、和李奶奶共同托舉等動作設計,看似誇張、其實有度、恰如其分。

《紅燈記》

最難忘的人物還有柏山遊擊隊排長扮演的磨刀人,下山接應密電碼,其中一句“磨剪子嘞戧菜刀”的吆喝以及肩上扛著一條長板凳、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的磨刀匠形象到今天依然深入人心,而刀劈鳩山片段更是大快人心。

《紅燈記》

《紅燈記》中一大批京劇表演藝術家參與創作演出,比如袁世海先生飾演的日本憲兵隊隊長鳩山,奸詐又故作文明、殘忍又故作風度,小時候恨得牙疼,長大後知道袁先生的偉大,一笑之下,更多的是欽佩。

《紅燈記》

《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八個樣板戲之一,拋開特殊年代的政治影響,無論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唱詞動作、舞美設計,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經典之作,值得我們推崇、致敬。

《紅燈記》

當然,《紅燈記》離不開最重要的道具——紅燈。特殊時代有特殊的氛圍和要求,在表現方式上也是相當誇張,比如關於紅燈就有鐵梅單手挺舉、和李奶奶共同托舉等動作設計,看似誇張、其實有度、恰如其分。

《紅燈記》

最難忘的人物還有柏山遊擊隊排長扮演的磨刀人,下山接應密電碼,其中一句“磨剪子嘞戧菜刀”的吆喝以及肩上扛著一條長板凳、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的磨刀匠形象到今天依然深入人心,而刀劈鳩山片段更是大快人心。

《紅燈記》

《紅燈記》中一大批京劇表演藝術家參與創作演出,比如袁世海先生飾演的日本憲兵隊隊長鳩山,奸詐又故作文明、殘忍又故作風度,小時候恨得牙疼,長大後知道袁先生的偉大,一笑之下,更多的是欽佩。

《紅燈記》

《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八個樣板戲之一,拋開特殊年代的政治影響,無論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唱詞動作、舞美設計,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經典之作,值得我們推崇、致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