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沈南鵬的成功基因:邵南燕——永遠的燕南飛

[編者按] 一代人的懷念, 二代人的記憶。 二十年多前, 龍游造紙廠、龍游化工廠、龍遊磷肥廠……每一家企業都是人人想進, 感覺比在政府機關工作還神氣的單位, 如今都已成歷史。

但這是抹不去的龍游經濟印跡, 更是龍遊經濟發展的基石。 老國企, 為龍游培養了一大批創業骨幹, 是龍遊一代企業發展的“黃埔軍校”。

訪談當年計劃經濟向市場過渡轉型的那個年代的廠長經理, 那一輩人, 讓人感動, 令人振奮。 他們在當年所做的種種努力, 現在來看, 依然彌足珍貴。

於是, 便有了《龍商行》這個系列訪談文章——龍游最後的國企廠長。

今天我們訪問的是, 龍游造紙廠廠長——邵南燕

邵廠長您好。

一幢普通的居民樓裡單元門打開時, 我竟不敢確認地打著招呼。

久聞其名, 從未謀面, 眼前這位穿著素雅面容慈祥的老人, 確是當年改革風雲中那只振翅高飛的南來燕子。

她身上並沒有太多歲月風燭, 身子骨硬朗利索, 把我們引進客廳坐定, 便笑盈盈地望著我們。

我問, 邵廠長, 現在大家見到您, 都會有哪幾種稱呼呀。

哈哈, 小輩的叫什麼都有, 年長的, 叫邵廠長, 那是造紙廠的同事;叫我邵總的, 那就是在合資企業(現在的塔恩前身)裡的同事了。

邵南燕普通話中帶著些好聽的口音, 我猜是老家常州的。

1986年7月21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大號標題非常醒目, 龍游把領導能力強的人選拔為廠長。

新聞導語寫道, 龍遊縣把生產經營管理能力較強的人選拔起來當全民企業的廠長, 形成廠長精明書記開明的領導結構, 使這些企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全縣全民工業出現了迅速發展的好勢頭。

1984年之前, 龍游造紙廠一度瀕臨虧損邊緣。 邵南燕在這時刻上任廠領導崗位, 並隨後實行了廠長負責制, 造紙廠開始顯出景氣, 並成了縣裡的先進企業。

邵南燕回憶, 1959年, 原本為分配到浙江省松陽人造絲漿廠, 在東北開山屯紙廠實習, 因國家政策調整到龍遊造紙廠, 從此一輩子幹造紙, 直到退休。 那時候年輕啊, 才二十幾歲, 整個青春都獻給了這裡。

龍游造紙廠, 在邵南燕任上迎來最輝煌的時期,

躋身全國造紙行業50強。 那個年代, 能進龍遊造紙廠是一件堪比現在考入公務員進入機關的一種驕傲。

造紙廠能做到這種地步, 邵廠長抓住了哪幾個關鍵?

我們也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如果還是實行計劃經濟, 那我們也沒有作為。 那時候, 在大門進來的左前方豎起八個大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 因為這時候, 大鍋飯沒有了, 實行責任制了, 所以大家要拼。

我們搞了股份制, 又搞了合資企業。 當時的阻力你想像不到, 比如與加拿大合資生產水松紙。 對方出註冊資金、印刷設備和技術, 我們沒錢, 我們出造紙設備。 但就是這樣, 也有人說不行, 說怎麼可以這樣合資。 我和當時一位副縣長去省裡一位工商銀行行長那裡彙報工作, 要求貸款解決試生產的流動資金。

一見面, 行長就指責我們, 說誰叫你們搞合資的?這台紙機是用來生產字典紙的你們不知道?

一個銀行行長使勁批評一位副縣長, 這些事情, 現在聽起來是個笑話哈, 但當時就是這樣。

我說, 行長你別批評縣長, 這跟他無關, 是我們自己要搞, 現在市場經濟了, 過去國家撥款, 現在已改貸款了, 我們廠裡要找出路, 要掙錢才能還給國家, 養活自己。

那時候的談判, 合資方和中國煙草公司幾次差點就與民豐造紙廠合作了, 因為我們這裡阻力太大了, 啟動資金也沒有, 而且嘉興環境畢竟比我們好。 “萬寶路”煙用水松紙, 是滿德(現塔恩)的名牌, 效益很好。 在龍游生產這張紙, 在國內市場具有絕對優勢。 前些天我去了塔恩,

他們一直運行的很好, 這個企業管理很規範, 也為龍遊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企業面臨轉型期, 為了增加產品的溢價, 我們要兼併比如印刷廠、紙箱廠, 品質要提升, 產能要擴張, 要引進技術搞合資。 還參股上海華東紙業公司和省造紙公司等企業。

邵南燕如數家珍, 打著手勢加強著語氣, 整個敘述邏輯非常清晰。 三十年前的邵廠長該是何等氣勢。

我忍不住插話, 您的兒子沈南鵬一直做投資、做兼併, 是不是受您的影響呀。

呵呵。 邵廠長笑了。 她說, 這到不是, 可能是基因的因素吧, 我比他差遠了, 但我們都很拼, 這是真的。

客觀上是這個時代推動著我們。 因為要生存, 需要大家團結起來, 求真務實地去創新。 改革開放造就了一批好職工, 一到暑假,我們就趕緊到高校去招人;車間主任、機組長送到南京林業大學去培訓,有實踐,在經理論的提升,素質就不一樣了,有機會我們就送人出去學習。

計皓、姜文龍、項月雄、張求榮、周建恩、徐偉等一批人,都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你看現在他們做的都很不錯。造紙廠出來的個頂個,所以作為造紙業的“黃埔軍校”最後卻“沉沒”了,很可惜。

我一直有個好奇,今天有機會與老廠長邵南燕沒有任何打攪地面對面聊天,就忍不住問。邵廠長,當年企業改制,一般都是時任廠長“賣”下,為什麼不是你呢,這不是非常合適嗎?

呀!我已經退休了,但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如果當時領導都能像你這麼想,亞倫集團就一定能更上一層樓。但是被浦江箱板紙廠買去了,那家廠跟我們高檔薄頁紙生產有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用人和管理,沒有用亞倫集團的骨幹,使許多骨幹在那個時期陸續出走了。

作為廠長的邵南燕,獲得過包括國家級的許多榮譽,當時縣領導從龍游造紙廠這樣的企業的實踐中得出一個結論,要把企業搞上去,就得選拔懂行、領導能力強的人當廠長。

但曾經,“能人”這個字眼寫上報紙,卻引發一陣不小的風波和爭議。有的說,能人就可當廠長,還要不要講政治表現?有的說,党管幹部的制度還要不要?有的問,誰是能人?能人的標準是什麼?党的幹部是不是能人?“能人”兩字竟成了敏感詞,一度弄的寫這篇稿子的記者很尷尬。

現在稀鬆平常的事,在當時都有可能讓決策者、經營者站到風口浪尖。推行聘任制,職務浮動全憑才學與實績,全廠156名有專業職務的技術人員,按照實際表現給予不同待遇,8人上浮一級,6人被下浮、緩聘、不聘、試聘,工資獎金隨之浮動。這事在1988年9月14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登。足見改革者的勇氣和氣魄,以及承擔的風險。

2010年10月30號,龍遊縣舉辦過一場“中國-龍游商幫”論壇,當時邵南燕也參加了,提出一個觀點是,造紙本身就是龍游商幫文化之一,認為龍游商幫最可貴的品質,就是互補,就是團結起來、聯合起來,形成規模經濟,取得效益。

那麼對龍遊現在的造紙產業發展,邵廠長怎麼看?

她說,字典紙、薄凸板紙、水松紙是亞倫的拳頭廠品,其中字典紙、薄凸板紙獲得輕工部優質產品。龍游成為特種紙生產基地是必然的,當然規模還不夠大。

多少年過去,可以對成績淡忘,可以對榮耀淡然,但對企業發展中的困難,以及戰勝困難的歷程,最是讓人忘懷。

企業家的一生,顯然這些不可或缺,這樣的磨礪中,凸顯著擔當。而似乎在邵南燕腦海中常常浮現的不是這些,更多的是職工的合力,是各界對企業的相助。

1987年7月25日的火災讓人終身難忘。邵南燕說。

那場火災差不多持續了一個月,省市縣領導都親臨現場,消防車從杭州等地趕來撲救。那場景難以形容。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市縣的軍警民都來全力支援,全廠職工更是不分晝夜,既要保生產又要全力救火,縣委書記多次親臨指導。

我們撲滅了大火,不僅吸取了教訓,也渡過了難關,並在當年仍然超額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任務。

邵南燕動容的敘述把我們也帶回到那個情形之中。我們感受得到她作為廠長所承擔的壓力,和處置事件的穩健,但她的話語中,更多的是對職工、對所有支援幫助的人們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龍遊造紙廠的改制轉型是成功的,也是有代表性的,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晚報、浙江日報、衢州日報等,都給予報導和讚揚。

那麼,作為奉獻了龍遊造紙業一輩子的企業家,她在經營中,有留下什麼遺憾嗎?

這個問題,讓邵南燕沉默了好一會兒,氣氛變得有些沉重。

說實在的呢,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讓企業上市。我們的股票已在櫃檯交易,好多人在那裡買賣股票,離上市僅一步之遙。我們一些老職工碰到我也說,如果我們廠上市了,我們現在還有個家,廠裡還可能把我們這些老職工召集起來聚聚。現在這些都不可能了,講起來,這是非常非常大的遺憾,是我們職工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

是啊,瞭解那段企業歷史的人,一定也會有此感慨,龍遊造紙廠在當時是最有希望成為浙西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可歷史沒有如果,這讓這位老輩企業家——兒子沈南鵬被稱為中國最成功的投資人、亞洲投行金牌人物——這樣一位母親,內心的憾恨感懷,一定超過常人。

那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龍游造紙廠當年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之後贏得這位母親在投行的兒子——紅杉資本的青睞,龍遊造紙廠,是否會是中國的“金光集團”?

建這個造紙廠不容易呀,廠址據說是太平天國的營盤,人,來自五湖四海,過去的廠長都是縣團級幹部,但都和普通職工一樣勞動。那時候,我們憑的是一顆火熱的心和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

眼前這位老者,熱情地敘述著從青年開始的生活事業的點點滴滴,溫情彌漫著整個屋子。

敞開了的話題,聊對孩子的教育,聊二老現在的生活,聊沈南鵬的成長和事業……

話題,無限制的延續著。連續二個小時,83歲的老人竟然沒喝一口水。

儘管意猶未盡,但實在不忍心再持續下去,而事先準備好帶給老人的禮物也忘了帶上。這,是不是要讓我們留待下回再續?

眼前這位老人慈祥儒雅,文秀的氣質中透露著果敢堅定。不難發現,中國企業家氣質吻合了特定社會機緣,方才耀眼奪目。

我們祝福這位老企業家身體健康、闔家平安。

期待再與邵廠長上海見、海南見、香港見、龍遊見。

一到暑假,我們就趕緊到高校去招人;車間主任、機組長送到南京林業大學去培訓,有實踐,在經理論的提升,素質就不一樣了,有機會我們就送人出去學習。

計皓、姜文龍、項月雄、張求榮、周建恩、徐偉等一批人,都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你看現在他們做的都很不錯。造紙廠出來的個頂個,所以作為造紙業的“黃埔軍校”最後卻“沉沒”了,很可惜。

我一直有個好奇,今天有機會與老廠長邵南燕沒有任何打攪地面對面聊天,就忍不住問。邵廠長,當年企業改制,一般都是時任廠長“賣”下,為什麼不是你呢,這不是非常合適嗎?

呀!我已經退休了,但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如果當時領導都能像你這麼想,亞倫集團就一定能更上一層樓。但是被浦江箱板紙廠買去了,那家廠跟我們高檔薄頁紙生產有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用人和管理,沒有用亞倫集團的骨幹,使許多骨幹在那個時期陸續出走了。

作為廠長的邵南燕,獲得過包括國家級的許多榮譽,當時縣領導從龍游造紙廠這樣的企業的實踐中得出一個結論,要把企業搞上去,就得選拔懂行、領導能力強的人當廠長。

但曾經,“能人”這個字眼寫上報紙,卻引發一陣不小的風波和爭議。有的說,能人就可當廠長,還要不要講政治表現?有的說,党管幹部的制度還要不要?有的問,誰是能人?能人的標準是什麼?党的幹部是不是能人?“能人”兩字竟成了敏感詞,一度弄的寫這篇稿子的記者很尷尬。

現在稀鬆平常的事,在當時都有可能讓決策者、經營者站到風口浪尖。推行聘任制,職務浮動全憑才學與實績,全廠156名有專業職務的技術人員,按照實際表現給予不同待遇,8人上浮一級,6人被下浮、緩聘、不聘、試聘,工資獎金隨之浮動。這事在1988年9月14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登。足見改革者的勇氣和氣魄,以及承擔的風險。

2010年10月30號,龍遊縣舉辦過一場“中國-龍游商幫”論壇,當時邵南燕也參加了,提出一個觀點是,造紙本身就是龍游商幫文化之一,認為龍游商幫最可貴的品質,就是互補,就是團結起來、聯合起來,形成規模經濟,取得效益。

那麼對龍遊現在的造紙產業發展,邵廠長怎麼看?

她說,字典紙、薄凸板紙、水松紙是亞倫的拳頭廠品,其中字典紙、薄凸板紙獲得輕工部優質產品。龍游成為特種紙生產基地是必然的,當然規模還不夠大。

多少年過去,可以對成績淡忘,可以對榮耀淡然,但對企業發展中的困難,以及戰勝困難的歷程,最是讓人忘懷。

企業家的一生,顯然這些不可或缺,這樣的磨礪中,凸顯著擔當。而似乎在邵南燕腦海中常常浮現的不是這些,更多的是職工的合力,是各界對企業的相助。

1987年7月25日的火災讓人終身難忘。邵南燕說。

那場火災差不多持續了一個月,省市縣領導都親臨現場,消防車從杭州等地趕來撲救。那場景難以形容。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市縣的軍警民都來全力支援,全廠職工更是不分晝夜,既要保生產又要全力救火,縣委書記多次親臨指導。

我們撲滅了大火,不僅吸取了教訓,也渡過了難關,並在當年仍然超額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任務。

邵南燕動容的敘述把我們也帶回到那個情形之中。我們感受得到她作為廠長所承擔的壓力,和處置事件的穩健,但她的話語中,更多的是對職工、對所有支援幫助的人們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龍遊造紙廠的改制轉型是成功的,也是有代表性的,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晚報、浙江日報、衢州日報等,都給予報導和讚揚。

那麼,作為奉獻了龍遊造紙業一輩子的企業家,她在經營中,有留下什麼遺憾嗎?

這個問題,讓邵南燕沉默了好一會兒,氣氛變得有些沉重。

說實在的呢,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讓企業上市。我們的股票已在櫃檯交易,好多人在那裡買賣股票,離上市僅一步之遙。我們一些老職工碰到我也說,如果我們廠上市了,我們現在還有個家,廠裡還可能把我們這些老職工召集起來聚聚。現在這些都不可能了,講起來,這是非常非常大的遺憾,是我們職工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

是啊,瞭解那段企業歷史的人,一定也會有此感慨,龍遊造紙廠在當時是最有希望成為浙西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可歷史沒有如果,這讓這位老輩企業家——兒子沈南鵬被稱為中國最成功的投資人、亞洲投行金牌人物——這樣一位母親,內心的憾恨感懷,一定超過常人。

那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龍游造紙廠當年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之後贏得這位母親在投行的兒子——紅杉資本的青睞,龍遊造紙廠,是否會是中國的“金光集團”?

建這個造紙廠不容易呀,廠址據說是太平天國的營盤,人,來自五湖四海,過去的廠長都是縣團級幹部,但都和普通職工一樣勞動。那時候,我們憑的是一顆火熱的心和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

眼前這位老者,熱情地敘述著從青年開始的生活事業的點點滴滴,溫情彌漫著整個屋子。

敞開了的話題,聊對孩子的教育,聊二老現在的生活,聊沈南鵬的成長和事業……

話題,無限制的延續著。連續二個小時,83歲的老人竟然沒喝一口水。

儘管意猶未盡,但實在不忍心再持續下去,而事先準備好帶給老人的禮物也忘了帶上。這,是不是要讓我們留待下回再續?

眼前這位老人慈祥儒雅,文秀的氣質中透露著果敢堅定。不難發現,中國企業家氣質吻合了特定社會機緣,方才耀眼奪目。

我們祝福這位老企業家身體健康、闔家平安。

期待再與邵廠長上海見、海南見、香港見、龍遊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