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中國西部農村,有一種鄉愁叫趕場

在中國西部鄉村, 趕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是人們僅次於婚喪嫁娶和佳節喜慶的一項民間活動。 但凡是有場的日子, 每家的女主人,

還有孩子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 提前做飯、辦好畜食、理畢家務, 然後一家大小、呼朋喚友的前往集市, 男人有去的理由, 女人有去的想法;老人、小孩也都各想所需;甚至很多人家到了有集的日子還門戶緊鎖全家出動。 對於他們來說, 不一定奢望能買到什麼東西, 湊湊熱鬧也是一種享受。

記得小時候, 渝帆也會隨著大人一同去趕場, 而且那時候基本沒有車, 趕場都是靠步行, 偶爾會有大人背上一段, 但大多小時就都自己跟在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的身後一路小跑, 還不知疲倦, 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小孩子而言, 趕場可以吃到很多家裡沒有的零食, 還可以得到一些好玩的小玩兒或新衣服。

對於大人而言, 售賣自家的寬裕的物產,

換取需要的東西則是趕場最重要的目的, 往往在趕場的沿途, 我們會看到許多挑著大米、包穀、紅苕、水果或提著家禽的人們, 他們肩挑數十或百餘斤的物品前往鎮裡售賣, 遠的十多公里, 近的也有幾公里, 生活的重擔壓在他們的肩上, 毫無一絲怨言。

鬧騰得歡的是挑豬崽、雞鴨去賣的老鄉, 豬崽、雞鴨放在竹籠或背蔞裡, 小傢伙們一路上和著有節奏的尖叫, 煞是熱鬧, 如同趕場的伴奏曲。 年輕的男男女女還會穿著新衣服, 趁著趕場跟著媒婆去相親。 年齡大一些的老人家也不會空手, 他們長滿老繭的手裡有的抱著自己養的雞, 或提著捨不得吃的雞蛋, 有的還挑著自已編制的蔑貨或一些小傢俱(比如筲箕、簸箕、背蔞、凳子、椅子等),

還有一些挑的則是一捆捆金燦燦的煙葉子, 到場壩換點錢, 買些鹽巴, 煤油, 小娃娃的用品等, 因為對於他們而言, 所有的收入都來自這些自家的物產。

趕場並不是天天都趕的, 大場一般三天趕一次, 比如1、4、7, 或者2、5、8, 3、6、9, 小場則是一個星期趕一次, 經常有東西售賣的老鄉(比如水果收穫季、賣蠶繭的時候)會不同的場鎮輪流趕, 一般不是有很多東西賣, 也不需要買很多東西的老鄉則只在離自己最近的場鎮逢場時去趕, 如果不是逢場天(渝帆老家欲稱han天), 場鎮上人員稀少, 也沒什麼東西售賣。

隨著社會的發展, 各類市場也日趨完善, 場鎮也慢慢變成了百日場(也就是沒有特定的逢場天), 人們隨時都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所以趕場慢慢的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現在想起來也是無比的懷念, 每每想起, 也算是一種鄉愁的重要承載體。

然而, 意想不到的是, 前陣子渝帆在貴州旅行的時候, 又看到了久違的趕場, 而且其場景與渝帆小時候的記憶極其相似, 所以感到特別親切, 故特此記錄如下:

修鞋的老人

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銻鍋, 但鍋底總有燒穿的時候, 所以補鍋匠也是很吃香的一門手藝

而且時過境遷, 這們的補鍋小攤至少有十年未曾見過了, 沒想到在赤水的大同古鎮還能看到。

大同古鎮上的酒枋,老百姓可以自己把家裡的糧食拿來釀酒,也可以直接在這裡購買親眼看到製作過程的糧食酒。

以前紅苕藤都是用來喂豬的,現在成了城裡人的盤中餐。

渝帆注意到,趕場的人群裡,多是頭髮花白的老年人,

因為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

路邊賣麻糖的老人

葉子煙,又叫旱煙,渝帆老家以前也很多,老太爺都喜歡,勁特別大,自己種、自己曬、自己裹,自己抽。

久違的高糧掃帚,在城裡早已被塑膠製品所取代。

竹枝做成了的大掃帚和刷鍋的刷把,這也是許久難見的農村物品

大叔自家編制的背蔞,這是鄉村非常常用的生活用品

售賣狗皮膏藥的小攤

挑著蔑貨沿街叫賣的老人,看得出,他絕對是一個手藝精湛的老藝人。

可惜,現在物品現在並不好賣,渝帆見他走了好幾圏,卻鮮有人問津

街邊的小食,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擺在籮筐裡售賣產的五金用品

坐在背蔞裡的小朋友是最幸福的

他們無憂無淲,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觀望 著這個五彩世界。

看起來並不好看的水果,卻是農村真正無污染的環保水果

新鮮的竹筍,看得出還是早上剛從地裡挖出來的,還帶著泥土的芬芳。

挑籮筐的,背背簍的,提菜籃子的,也有空手純粹去場上看熱鬧的,都是經常見面的熟人,隔老遠就喊:今天你也趕場啊?

大家把自己養的牲畜或種的包穀、麥子、穀子、蔬菜挑到集市上賣了以後再把自己需要的買回家。有的趕場是為了買所需的東西,有的順便約親友辦事,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熱鬧。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趕場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的日子。

雖然不用電子稱,但用桿秤也不會缺斤少兩。


熱鬧的菜市場,趕場最多的就是菜,不同的菜,村民們把自家田地種的蔬菜帶到集市上販賣,真正的天然無公害。


“鐵匠”現在很少見了,不過鐵制器械依舊是農村農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算命的小攤也是集市中不可或缺的。

在小巷中飛奔的小孩,渝帆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渝帆小結】

趕場是中國西部的民間習俗,時間往往約定俗成,大家各自將自家多餘的物品拿去售賣,然後買回一些自家所需要的物品。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地方慢慢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在貴州赤水的大同古鎮,依舊沿襲著這一傳統,而且基本還是渝帆童年記憶中的模樣,大家有機會不仿去感受一樣,真的很熱鬧,很有趣。

大同古鎮上的酒枋,老百姓可以自己把家裡的糧食拿來釀酒,也可以直接在這裡購買親眼看到製作過程的糧食酒。

以前紅苕藤都是用來喂豬的,現在成了城裡人的盤中餐。

渝帆注意到,趕場的人群裡,多是頭髮花白的老年人,

因為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

路邊賣麻糖的老人

葉子煙,又叫旱煙,渝帆老家以前也很多,老太爺都喜歡,勁特別大,自己種、自己曬、自己裹,自己抽。

久違的高糧掃帚,在城裡早已被塑膠製品所取代。

竹枝做成了的大掃帚和刷鍋的刷把,這也是許久難見的農村物品

大叔自家編制的背蔞,這是鄉村非常常用的生活用品

售賣狗皮膏藥的小攤

挑著蔑貨沿街叫賣的老人,看得出,他絕對是一個手藝精湛的老藝人。

可惜,現在物品現在並不好賣,渝帆見他走了好幾圏,卻鮮有人問津

街邊的小食,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擺在籮筐裡售賣產的五金用品

坐在背蔞裡的小朋友是最幸福的

他們無憂無淲,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觀望 著這個五彩世界。

看起來並不好看的水果,卻是農村真正無污染的環保水果

新鮮的竹筍,看得出還是早上剛從地裡挖出來的,還帶著泥土的芬芳。

挑籮筐的,背背簍的,提菜籃子的,也有空手純粹去場上看熱鬧的,都是經常見面的熟人,隔老遠就喊:今天你也趕場啊?

大家把自己養的牲畜或種的包穀、麥子、穀子、蔬菜挑到集市上賣了以後再把自己需要的買回家。有的趕場是為了買所需的東西,有的順便約親友辦事,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熱鬧。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趕場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的日子。

雖然不用電子稱,但用桿秤也不會缺斤少兩。


熱鬧的菜市場,趕場最多的就是菜,不同的菜,村民們把自家田地種的蔬菜帶到集市上販賣,真正的天然無公害。


“鐵匠”現在很少見了,不過鐵制器械依舊是農村農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算命的小攤也是集市中不可或缺的。

在小巷中飛奔的小孩,渝帆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渝帆小結】

趕場是中國西部的民間習俗,時間往往約定俗成,大家各自將自家多餘的物品拿去售賣,然後買回一些自家所需要的物品。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地方慢慢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在貴州赤水的大同古鎮,依舊沿襲著這一傳統,而且基本還是渝帆童年記憶中的模樣,大家有機會不仿去感受一樣,真的很熱鬧,很有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