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幼儀:民國最美的勵志女神

推薦: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父報仇而殺軍閥孫傳芳

文/莫玉林

【作者簡介】莫玉林, 四川儀隴人。 幹過建築, 修過鐵路, 進過工廠, 閒暇時愛好文字。

作品散見於多種報刊雜誌, 四川數位出版社簽約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民國期間, 出現了林徽因、陸小曼、淩叔華這樣的絕世美女, 出現了張愛玲、呂碧城、石評梅之類的出色才女, 還有電影皇后阮玲玉、蝴蝶之類才貌俱佳的女人。 在那個人才輩出, 百花爭豔的時代裡, 人們往往遺忘了另外一種容貌平平的賢妻良母, 還遭人遺棄的女人, 比如朱安利, 張幼儀。

(一)

1900年, 張幼儀出生於江蘇寶山, 1912年7月, 江蘇都督程德全在蘇州創立“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 12歲的張幼儀在二哥張君勱(嘉森)和四哥張嘉璈的幫助下到該校讀書。 該校首任楊達權, 重視女子教育, 張幼儀也像林徽因和陸小曼一樣, 在好的學校裡受到了先進教育, 為她以後的人生選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後, 正在學校裡無憂無慮學習的張幼儀, 被接回家成親了。 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張嘉璈, 在當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 在巡視學校時他發現杭州一中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學生, 這就是徐志摩。

徐家當時已是江南富商, 和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張家聯姻, 對徐志摩的父親來說可謂門當戶對, 求之不得的, 徐父申立馬定下了二人的婚約。

男女之間的交往, 第一印象或許很重要, 當徐志摩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 便撇了撇嘴, 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新婚之夜, 徐志摩瞟了十五歲的張幼儀一眼, 陰沉著臉嘟噥了一句“鄉下土包子!”就繞開她的身子, 坐在臥室的桌前, 不言不語地喝茶。

如果是現在, 哪個新郎敢在新婚之夜對妻子說出這樣的話來, 我敢肯定, 妻子一定會拍拍屁股走人。 只是, 那時女子婚姻不能自己作主, 自己選擇, 加上她生活在禮教的家庭中, 思想傳統保守, 自己嫁給了徐家, 生是徐家的人,

死是徐家的鬼。

(二)

徐志摩也不厚道, 既然看不上這個女人, 就放別人回家, 或許對張幼儀不會有那麼大的折磨和傷害。 他仍與一個不愛的女人同床共枕, 生兒育女。 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鍇, 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讀書, 次年徐志摩則轉往英國倫敦。

1920年, 為了解決兩地分居的相思之苦, 張幼儀也如當年的李清照一樣, 獨自一人去遠方與丈夫趙明誠相聚。

張幼儀萬萬沒有想到, 自己不在身邊的這段時間, 丈夫已經墜入了林徽因的情網。

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 徐志摩告訴張幼儀, 他的一位女朋友當天來訪。 張幼儀誤以為是徐志摩喜歡上的人, 事實上那個女孩是從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畢業、即將回國27歲的袁昌英。 在張幼儀的記憶裡, 袁昌英頭髮剪得短短的, 擦著暗紅色的口紅, 身著一套毛料海軍裙裝, 打扮入時, 洋氣十足。 在穿著絲襪的兩條腿下, 竟是一雙套著繡花鞋的小腳。

袁昌英走後, 徐志摩問張幼儀, 這位女士如何?他希望得到妻子對客人的讚揚, 誰知張幼儀沒有讀懂丈夫的意思, 直話直說:“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與西裝不搭調。”話一出口,徐志摩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跳起來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此後不久,張幼儀懷孕了,在由巴黎飛往倫敦的飛機上,張幼儀因孕期反應,暈機嘔吐,當她雙手捂著胸口,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身旁的丈夫時,徐志摩沒有正眼看她一眼,隨口說:“鄉下土包子!”

回到英國沙士頓,徐志摩忙於追求林徽因,居然讓妻子打掉孩子。

徐志摩要馬上離婚,見張幼儀一時沒有答應,便一走了之,不管懷孕的妻子生活有多麼的艱難,將張幼儀一人扔在沙士頓。產期臨近,無奈之際,張幼儀給二哥寫信求救,來到巴黎,後來又去了柏林。徐志摩明知張幼儀的去向,卻沒有理睬。只是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才找到柏林,逼著她簽離婚協議。

1922年2月24日,張幼儀剛生下二兒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來的離婚書信就到了。

然而,林徽因不期望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她喜歡觀望,時常駐足作冷靜的思考,就連情敵張幼儀也對她有很高的評價,張幼儀知道徐志摩愛上林徽因時,曾如此說:“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們不得不問,受過高等教育的徐志摩,真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嗎?與他交往很深的梁實秋,曾如此描寫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

這樣一個進退有度、風流瀟灑、平易近人、性情溫和的大詩人,對別的人都是熱心腸,偏偏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居然冷漠殘忍至極,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可能就是不愛的原因吧。當一個人不愛另一人了,對方有什麼天大的困難,他也會視而不見,正如徐志摩所寫過的話語一樣: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

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聽著聽著,就醒了,開始埋怨了。

徐志摩和張幼儀在柏林簽字離婚,在國內傳得沸沸揚揚,引起轟動,這是中國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三)

張幼儀是一個處事果斷的人,知道前夫徐志摩飛機失事了,她同樣悲痛欲絕。當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無力操持的情況下,張幼儀以她冷靜果斷處理了一切,她讓八弟禹九帶領13歲的阿歡前往濟南認領遺體。公祭儀式上,陸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換成西式的,被張幼儀堅決拒絕。

晚年的張幼儀,對愛的定義,堪稱經典。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就像現在的許多賢妻良母一樣,對夫君的愛都會深藏在心底,不好意思說出口,也不願將“愛”掛在嘴上,這樣的女人是聰慧的,是可愛的。可以肯定地說,張幼儀是最愛徐志摩,因為她對徐志摩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1967年,張幼儀67歲的時候,曾和後來的丈夫蘇醫生一起,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遊。她站在當年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小屋外,用手撫摸著屋前的柱子、門廊,睹物思人,老淚縱橫,她簡直不相信自己曾那麼風姿綽約,曾那麼年輕過。

在張幼儀去世八年後的1996年,她的侄孫女張邦梅為她撰寫的英文版傳記《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出版。書中,她這個從婚姻中突圍並昇華的女子坦陳:“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夫妻分手,對一部分人而言,的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比如阮玲玉,與男友打離婚官司的前兩天選擇了自殺。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恰恰是一個騰飛的機遇。時常有女名星與戀人分手之後,向對方說:“感謝你不娶之恩!”是的,因為你沒有娶她,因為你與她分了手,她才有機會找回自我,才有機會奮勇前行,在分手的路上,張幼儀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四)

據說張幼儀3歲那年,母親按照當時的習俗給她纏足。小小的她,拼命反抗,到了第四天,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的二哥張君勱出面阻止。母親放棄了給她纏足的行為,她註定要成為一名新女性。只是,在徐志摩眼中,張幼儀是一個不合適宜的人,認為她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麼書。

後來的事實證明,徐志摩低估了張幼儀的實力,那是死而復生的衝刺,那是一個女人在特殊的環境擠壓下所產生的非凡爆發力,像開閘的洪水,勢不可擋、洶湧澎湃。張幼儀從悲痛中振作起來,雇了保姆,自己學習德文,並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稚教育。1925年,剛三歲的小兒子彼得(徐德生)死於腹膜炎,張幼儀在悲傷之餘仍然沒放棄學習。徐志摩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的‘什麼都不怕’。”(C指代張幼儀)

1926年夏天,張幼儀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阿歡去北京讀書,直到張母去世,她帶著兒子回到上海。那時的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號(華山路範園)送給張幼儀,使她在上海衣食無憂。

我們來看一下離婚後的張幼儀,究竟與以前有哪些變化。她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可以說,這其中任何一個職位都不是一般女性能夠勝任的。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又應邀管理該党財務,一時威風八面,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由此可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美與不美,外表並不重要,關鍵是人的內在能力。當你的才華能夠撐起你的夢想時,在人們心目中你就是最美的。比如數學家陳景潤,以“哥德巴赫猜想”一舉成名之後,相貌醜陋的他,一段時間,收到各地女人的求愛信,多達三千多封。比如現在火遍大江南北的宋小寶,都知道他長得不怎麼樣,但他表演小品來,能讓人笑破肚皮,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在人們心中,他成了勵志男神。

張幼儀更是如此,她除了有非凡的才華,以及各種讓人望塵莫及的職位之外,更是一個孝順的女子,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夫妻分手之後,還很孝敬前夫父母的女人,都是鳳毛麟角。張幼儀不恨前夫,不計前嫌,在百忙之中,還儘量抽出時間照顧徐志摩的父母,這麼好的女人哪裡找去?毫不誇張地說,張幼儀是民國時期最美的勵志女神。

推薦:古代官職詳解:從秦朝到民國初年還存在的官職京兆尹

直話直說:“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與西裝不搭調。”話一出口,徐志摩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跳起來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此後不久,張幼儀懷孕了,在由巴黎飛往倫敦的飛機上,張幼儀因孕期反應,暈機嘔吐,當她雙手捂著胸口,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身旁的丈夫時,徐志摩沒有正眼看她一眼,隨口說:“鄉下土包子!”

回到英國沙士頓,徐志摩忙於追求林徽因,居然讓妻子打掉孩子。

徐志摩要馬上離婚,見張幼儀一時沒有答應,便一走了之,不管懷孕的妻子生活有多麼的艱難,將張幼儀一人扔在沙士頓。產期臨近,無奈之際,張幼儀給二哥寫信求救,來到巴黎,後來又去了柏林。徐志摩明知張幼儀的去向,卻沒有理睬。只是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才找到柏林,逼著她簽離婚協議。

1922年2月24日,張幼儀剛生下二兒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來的離婚書信就到了。

然而,林徽因不期望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她喜歡觀望,時常駐足作冷靜的思考,就連情敵張幼儀也對她有很高的評價,張幼儀知道徐志摩愛上林徽因時,曾如此說:“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們不得不問,受過高等教育的徐志摩,真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嗎?與他交往很深的梁實秋,曾如此描寫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

這樣一個進退有度、風流瀟灑、平易近人、性情溫和的大詩人,對別的人都是熱心腸,偏偏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居然冷漠殘忍至極,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可能就是不愛的原因吧。當一個人不愛另一人了,對方有什麼天大的困難,他也會視而不見,正如徐志摩所寫過的話語一樣: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

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聽著聽著,就醒了,開始埋怨了。

徐志摩和張幼儀在柏林簽字離婚,在國內傳得沸沸揚揚,引起轟動,這是中國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三)

張幼儀是一個處事果斷的人,知道前夫徐志摩飛機失事了,她同樣悲痛欲絕。當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無力操持的情況下,張幼儀以她冷靜果斷處理了一切,她讓八弟禹九帶領13歲的阿歡前往濟南認領遺體。公祭儀式上,陸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換成西式的,被張幼儀堅決拒絕。

晚年的張幼儀,對愛的定義,堪稱經典。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就像現在的許多賢妻良母一樣,對夫君的愛都會深藏在心底,不好意思說出口,也不願將“愛”掛在嘴上,這樣的女人是聰慧的,是可愛的。可以肯定地說,張幼儀是最愛徐志摩,因為她對徐志摩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1967年,張幼儀67歲的時候,曾和後來的丈夫蘇醫生一起,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遊。她站在當年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小屋外,用手撫摸著屋前的柱子、門廊,睹物思人,老淚縱橫,她簡直不相信自己曾那麼風姿綽約,曾那麼年輕過。

在張幼儀去世八年後的1996年,她的侄孫女張邦梅為她撰寫的英文版傳記《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出版。書中,她這個從婚姻中突圍並昇華的女子坦陳:“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夫妻分手,對一部分人而言,的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比如阮玲玉,與男友打離婚官司的前兩天選擇了自殺。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恰恰是一個騰飛的機遇。時常有女名星與戀人分手之後,向對方說:“感謝你不娶之恩!”是的,因為你沒有娶她,因為你與她分了手,她才有機會找回自我,才有機會奮勇前行,在分手的路上,張幼儀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四)

據說張幼儀3歲那年,母親按照當時的習俗給她纏足。小小的她,拼命反抗,到了第四天,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的二哥張君勱出面阻止。母親放棄了給她纏足的行為,她註定要成為一名新女性。只是,在徐志摩眼中,張幼儀是一個不合適宜的人,認為她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麼書。

後來的事實證明,徐志摩低估了張幼儀的實力,那是死而復生的衝刺,那是一個女人在特殊的環境擠壓下所產生的非凡爆發力,像開閘的洪水,勢不可擋、洶湧澎湃。張幼儀從悲痛中振作起來,雇了保姆,自己學習德文,並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稚教育。1925年,剛三歲的小兒子彼得(徐德生)死於腹膜炎,張幼儀在悲傷之餘仍然沒放棄學習。徐志摩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的‘什麼都不怕’。”(C指代張幼儀)

1926年夏天,張幼儀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阿歡去北京讀書,直到張母去世,她帶著兒子回到上海。那時的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號(華山路範園)送給張幼儀,使她在上海衣食無憂。

我們來看一下離婚後的張幼儀,究竟與以前有哪些變化。她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可以說,這其中任何一個職位都不是一般女性能夠勝任的。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又應邀管理該党財務,一時威風八面,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由此可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美與不美,外表並不重要,關鍵是人的內在能力。當你的才華能夠撐起你的夢想時,在人們心目中你就是最美的。比如數學家陳景潤,以“哥德巴赫猜想”一舉成名之後,相貌醜陋的他,一段時間,收到各地女人的求愛信,多達三千多封。比如現在火遍大江南北的宋小寶,都知道他長得不怎麼樣,但他表演小品來,能讓人笑破肚皮,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在人們心中,他成了勵志男神。

張幼儀更是如此,她除了有非凡的才華,以及各種讓人望塵莫及的職位之外,更是一個孝順的女子,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夫妻分手之後,還很孝敬前夫父母的女人,都是鳳毛麟角。張幼儀不恨前夫,不計前嫌,在百忙之中,還儘量抽出時間照顧徐志摩的父母,這麼好的女人哪裡找去?毫不誇張地說,張幼儀是民國時期最美的勵志女神。

推薦:古代官職詳解:從秦朝到民國初年還存在的官職京兆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