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區曹家莊村雞年再擴養雞場

三月的貴安, 天氣還是沒有放晴的意思。

“氣溫變化這麼大, 雞苗不敢進啊。 ”站在新建好的雞場旁邊, 楊老漢連連歎息。

今年61歲的楊老漢, 名叫楊平, 是貴安新區党武鎮曹家莊村村民。 老伴唐正琴腿腳不便, 大兒子已故去, 二兒子病弱, 又拉扯著兩個孫子, 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

在2015年前, 能過上好日子對於楊老漢來說, 是個“奢侈的夢”。 同時, 很多村民都處於貧困狀態, 脫貧致富能力弱, 全村人均年收入僅4200元。

為了加快脫貧步伐, 在貴安新區和党武鎮的領導下, 從2015年起, 曹家莊村利用荒山林多的資源優勢, 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發展果蔬種植和養殖產業, 實施了3000多畝的蔬果種植、近100頭黑毛豬和2000只土雞養殖專案, 將所有貧困戶以入股分紅的方式納入農民專業合作社, 進行分紅,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5年底, 曹家莊村實現整體脫貧, 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 原來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也都超過6000元, 提前從新區17個貧困村出列。

看到成效後, 曹家莊村在大學城管委會等的支持下, 在村寨口旁又建起了第二個林下生態養養雞場, 把楊平、向龍進、劉正雲等26戶納為受益對向, 助其增收。

楊老漢永遠都記得2016年12月14日那一天, 村幹部蔡家全來到家中告知說, 村裡即將開始建新養雞場, 準備把他家納入分紅對象, 並請他去當專職養殖員,

每個月還能領工資, 問他是否願意。

“這是照顧我們, 肯定願意呀!”楊老漢點著一根煙笑著說。

按照養雞場的計畫, 新養雞場第一批引進的雞苗有4000多隻, 到時候由村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售賣, 所得都將平分給受益的26戶貧困戶。

“‘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讓村民們對脫貧致富更加有信心。 ”曹家莊村村支書唐國玉說這話是有底氣的, 已經初見成效的黑毛豬養殖基地和林下生態養雞場, 加起來能讓入股的每個貧困戶增收7000多元, 帶給了村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你看, 孵小雞溫房、庫房還有值班房都建好了, 就等進雞苗了!”順著楊老漢的指引, 記者看到了這個新養雞場。

新養雞場坐落在曹家莊村一二組之間的道路旁的松林山坡上,

占林地30畝, 可養10000只雞。

作為受益對象, 養雞場從選址到修建到建成, 楊老漢都參與了, 幹活時也是最賣力的一個。

“現在是‘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就等著天氣好些, 趕快引進雞苗, 多賣些錢, 讓大家多分點。 ”楊老漢望著新雞場笑呵呵地說。 (貴安新區報 任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