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斬李元霸、挑靠山王、打楊再興:冷兵器三大絕招是真的嗎?

風哥的新書《血性——發現中國式剽悍》剛剛拿到手, 感謝國廣社的老師們。 書中人物, 大多是中國歷史上不那麼有名, 甚至被湮沒的個性男兒,

從先秦的鐵血武士到清朝的不屈將領, 記述他們或剽悍或恣肆的快意人生。

書中, 風哥聊了一段冷兵器時代三大絕招的故事。

一、拖刀計:李元霸被陣斬

武功再高, 也怕拖刀。

拖刀計有多厲害?《興唐傳》中, 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 被宇文成都的師父魚俱羅用拖刀計一刀斬殺!

《興唐傳》第一一二回寫道:

魚老將軍在前邊拖著刀, 頭也不回, 留心聽後頭的鑾鈴聲音。 李元霸緊催千里趕雲煙, 馬踏如飛, 眼看馬頭就要頂上前邊玉面紫驊騮的馬尾了……魚俱羅推左手的刀纂, 獻出金背烏龍刀的刀頭, 一翻背, 這刀刃正砍在李元霸後脖梗子上, 喀嚓!登時人頭就飛了。 李元霸屍橫馬下。 魚俱羅使的這手刀叫轉馬刀, 不愧是春秋刀法, 無人能敵。

除了《興唐傳》, 《三國演義》中寫拖刀計的也很多。 比如大名鼎鼎的關二爺。

《三國演義》中, 戰長沙一回中寫道:

雲長也退軍, 離城十裡下寨, 心中暗忖:“老將黃忠, 名不虛傳:鬥一百合, 全無破綻。 來日必用拖刀計, 背砍贏之。 ”

遺憾的是, 因為黃忠的馬不給力, 老爺子跌下馬背, 關老爺沒能施展出得意技。

此後, 關羽在戰龐德時, 也曾大罵“龐賊!欲使拖刀計, 吾豈懼汝?”不過, 龐德沒搞那麼複雜, 直接回身一箭射傷了關羽。

不過, 拖刀計貌似不是關羽的獨家絕技, 書中還有兩個人會使:

“曹洪詐敗而走, 何曼趕來。 洪用拖刀背砍計, 轉身一踅, 砍中何曼;再一刀中腿, 遂死沙場。 ”

“楊任自挺槍出馬, 與淵戰三十餘合, 不分勝負。 淵佯敗而走, 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 斬于馬下。 ”

曹洪、夏侯淵, 曹操手下兩員武功二流的戰將居然也會拖刀計, 而且一擊成功。 相比之下, 名氣最大的關二爺,

卻引而不發“拖刀”了一輩子。

直到《水滸》中他的後代大刀關勝出場, 才展示了祖宗的刀法。

“兩個鬥不到二十餘合, 關勝勒轉馬頭, 慌忙便走。 單廷珪隨即趕將來。 約趕十餘裡, 關勝回頭喝道:“你這廝不下馬受降, 更待何時!”單廷珪挺槍直取關勝後心。 關勝使出神威,拖起刀背,只一拍,喝一聲:“下去!”單廷珪落馬。”

“拖起刀背,只一拍”——這個“拍”字,才是精髓。

拖刀計究竟怎麼使?風哥總結下來,是這樣的:首先,先拖著刀詐敗,敵人自然洋洋得意追擊,等到了合適時機,突然握住刀攥,利用身體做軸,靠離心力掄一個弧線,狠狠拍在敵人腦袋上,就算不死也拍昏。

最好是單手掄,刀的長度能夠到敵人,而敵人夠不到你。

二、回馬槍:槍挑靠山王

說到回馬槍,《射雕英雄傳》裡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楊鐵心大喝一聲,雙手抓住槍柄,鬥然間擰腰縱臂,回身出槍,直刺道人面門,這一槍剛猛狠疾,正是楊家槍法中臨陣破敵、屢殺大將的一招“回馬槍”。當年楊再興在降宋之前與嶽飛對敵,曾以這一招刺殺岳飛之弟岳翻,端的厲害無比。

不過,在《說唐》等隋唐演義小說裡,這是羅家槍的絕招。

“來及三合,羅成回馬便走。楊林拍馬趕來,看看趕到,羅成反身把槍一舉,楊林把囚龍棒往下一按,不料槍不及架,往上一舉,正中咽喉,楊林跌下馬來,死於地下。叔寶道:“兄弟,好回馬槍呵!”

因為是壓箱底的絕招,羅成隻使過這一次,而且對手是排名第八的靠山王楊林。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回馬槍的使法,和拖刀計大致類似:先詐敗,再反身刺出,但操作起來似乎技巧性高了許多。

據練過武術的朋友說,回馬槍確有其招,在一些棍法、槍法中有類似的招數。

有一種技術流的解釋,風哥覺得還算勉強靠譜:

假敗者右手陰把持槍(虎口對槍頭為陽,對槍尾為陰),握槍桿中端,槍頭向後,待敵追近時,突然向後擰腰回頭,右手鎖定敵人咽喉部位,左手猛推槍桿。

先拖著槍,做潰敗無法抵抗狀,然後悄悄換持槍方法,搞突然襲擊,理論上說得通。

但是怎麼找到最合適的時機?早了不行會紮空,遲了更不行自己先挨刀,還要反關節彆扭地紮到敵人——實在是難為回馬槍的練法了。

三、撒手鐧:打服楊再興

先說這三個字,“撒手鐧”還是“殺手鐧”,很多專家都糾結不清。

其實很簡單,“殺手鐧”是統稱,“撒手鐧”是招法,二而為一。

看看《說唐》裡秦瓊的“殺手”:

叔寶回馬便走。殷嶽隨後趕來。叔寶左手執槍,右手舉鐧,見殷嶽一棒打來,叔寶把槍折在後背一架,扭回身來,耍的一鐧,把殷岳打下馬來。複一槍,嗚呼哀哉。羅成道:“哥哥好撒手鐧呵!”

這兩表兄弟教授時互相藏私,但終於憋不住使了出來,還互相諷刺性地喝彩,寫得煞是好看。

《說嶽》中,也有一段岳飛大戰楊再興不能取勝,楊再興的祖先楊景(楊六郎)托夢教他一招殺手鐧。

“大戰十數合,岳爺佯輸敗走。楊再興笑道:“你今日為何不濟?”隨後趕來。岳爺回轉馬來,左手持槍便刺,楊再興忙把槍架住,不提防岳爺右手將銀鐧在楊再興背上輕輕這一捺。再興坐不住鞍鞽,跌下馬來。”

還有一種說法,稱撒手鐧撒手鐧,就是把鐧投擲過去砸敵人,這很令人懷疑。

戰場上投擲自己的兵器砸人,突然性絕對高,但成功率呢?一旦失手,自己空手對敵豈不是自尋死路?

聊了半天,到底這些敗中求勝的招數是真的嗎?歷史上有哪位武將使過嗎?

四、冷兵器的真正絕招

很遺憾,這些一招殺敵的神奇招法,歷史上沒人使過,估計也沒人敢使。

古代作戰,兩軍陣前確實有”鬥將“的真實歷史,兩軍驍勇者單挑,以求鼓舞士氣。

既然單挑,敗中求勝的招數當然有,絕大多數是箭術,特別是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射法”的回身箭。蒙古騎兵最擅長的就是邊逃邊回身射箭,一招鮮吃遍天,打遍亞歐無敵手,可謂個個精通大絕招。

但箭術之外,單憑兵器敗中取勝,就是兩回事了。

戰將交戰幾回合,你轉身就逃,把背心賣給對手,絕對是自尋死路。

冷兵器時代,作戰歷來最看重的是騎術精,力氣大,射箭好。這一切都有個前提:眼神更要好!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你是真敗還是假敗,你在前面逃,人家在後面追,視野上要比你好一百倍,追不上你也可以射死你。

人的腦後沒長眼,真等到演義評書中所謂“馬頭碰馬尾”,你再回身施展拖刀記回馬槍,早就給對手一刀劈到馬下了。

《舊唐書》裡記載了唐將哥舒翰的招數:“翰善使槍,追賊及之,以槍搭其肩而喝之,賊驚顧,翰從而刺其喉,皆剔高三五尺而墮,無不死者。”

哥舒翰是突厥人,唐代名將,威震西部邊疆,唐代邊民有詩贊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翰作戰時追趕逃騎,追到後用槍搭上敵人肩膀,大喝一聲,敵將驚慌回顧之際,哥舒翰順勢用槍尖刺穿他喉嚨,挑到半空墜地身亡。

這才是大將的真實殺招。

小說是小說,現實是現實。

每個男人內心裡都有一個沙場,都有一騎當千的英雄夢,這些威風凜凜一招必殺的拖刀計、回馬槍其實不是招數,是滿滿的大男孩情懷。

關勝使出神威,拖起刀背,只一拍,喝一聲:“下去!”單廷珪落馬。”

“拖起刀背,只一拍”——這個“拍”字,才是精髓。

拖刀計究竟怎麼使?風哥總結下來,是這樣的:首先,先拖著刀詐敗,敵人自然洋洋得意追擊,等到了合適時機,突然握住刀攥,利用身體做軸,靠離心力掄一個弧線,狠狠拍在敵人腦袋上,就算不死也拍昏。

最好是單手掄,刀的長度能夠到敵人,而敵人夠不到你。

二、回馬槍:槍挑靠山王

說到回馬槍,《射雕英雄傳》裡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楊鐵心大喝一聲,雙手抓住槍柄,鬥然間擰腰縱臂,回身出槍,直刺道人面門,這一槍剛猛狠疾,正是楊家槍法中臨陣破敵、屢殺大將的一招“回馬槍”。當年楊再興在降宋之前與嶽飛對敵,曾以這一招刺殺岳飛之弟岳翻,端的厲害無比。

不過,在《說唐》等隋唐演義小說裡,這是羅家槍的絕招。

“來及三合,羅成回馬便走。楊林拍馬趕來,看看趕到,羅成反身把槍一舉,楊林把囚龍棒往下一按,不料槍不及架,往上一舉,正中咽喉,楊林跌下馬來,死於地下。叔寶道:“兄弟,好回馬槍呵!”

因為是壓箱底的絕招,羅成隻使過這一次,而且對手是排名第八的靠山王楊林。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回馬槍的使法,和拖刀計大致類似:先詐敗,再反身刺出,但操作起來似乎技巧性高了許多。

據練過武術的朋友說,回馬槍確有其招,在一些棍法、槍法中有類似的招數。

有一種技術流的解釋,風哥覺得還算勉強靠譜:

假敗者右手陰把持槍(虎口對槍頭為陽,對槍尾為陰),握槍桿中端,槍頭向後,待敵追近時,突然向後擰腰回頭,右手鎖定敵人咽喉部位,左手猛推槍桿。

先拖著槍,做潰敗無法抵抗狀,然後悄悄換持槍方法,搞突然襲擊,理論上說得通。

但是怎麼找到最合適的時機?早了不行會紮空,遲了更不行自己先挨刀,還要反關節彆扭地紮到敵人——實在是難為回馬槍的練法了。

三、撒手鐧:打服楊再興

先說這三個字,“撒手鐧”還是“殺手鐧”,很多專家都糾結不清。

其實很簡單,“殺手鐧”是統稱,“撒手鐧”是招法,二而為一。

看看《說唐》裡秦瓊的“殺手”:

叔寶回馬便走。殷嶽隨後趕來。叔寶左手執槍,右手舉鐧,見殷嶽一棒打來,叔寶把槍折在後背一架,扭回身來,耍的一鐧,把殷岳打下馬來。複一槍,嗚呼哀哉。羅成道:“哥哥好撒手鐧呵!”

這兩表兄弟教授時互相藏私,但終於憋不住使了出來,還互相諷刺性地喝彩,寫得煞是好看。

《說嶽》中,也有一段岳飛大戰楊再興不能取勝,楊再興的祖先楊景(楊六郎)托夢教他一招殺手鐧。

“大戰十數合,岳爺佯輸敗走。楊再興笑道:“你今日為何不濟?”隨後趕來。岳爺回轉馬來,左手持槍便刺,楊再興忙把槍架住,不提防岳爺右手將銀鐧在楊再興背上輕輕這一捺。再興坐不住鞍鞽,跌下馬來。”

還有一種說法,稱撒手鐧撒手鐧,就是把鐧投擲過去砸敵人,這很令人懷疑。

戰場上投擲自己的兵器砸人,突然性絕對高,但成功率呢?一旦失手,自己空手對敵豈不是自尋死路?

聊了半天,到底這些敗中求勝的招數是真的嗎?歷史上有哪位武將使過嗎?

四、冷兵器的真正絕招

很遺憾,這些一招殺敵的神奇招法,歷史上沒人使過,估計也沒人敢使。

古代作戰,兩軍陣前確實有”鬥將“的真實歷史,兩軍驍勇者單挑,以求鼓舞士氣。

既然單挑,敗中求勝的招數當然有,絕大多數是箭術,特別是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射法”的回身箭。蒙古騎兵最擅長的就是邊逃邊回身射箭,一招鮮吃遍天,打遍亞歐無敵手,可謂個個精通大絕招。

但箭術之外,單憑兵器敗中取勝,就是兩回事了。

戰將交戰幾回合,你轉身就逃,把背心賣給對手,絕對是自尋死路。

冷兵器時代,作戰歷來最看重的是騎術精,力氣大,射箭好。這一切都有個前提:眼神更要好!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你是真敗還是假敗,你在前面逃,人家在後面追,視野上要比你好一百倍,追不上你也可以射死你。

人的腦後沒長眼,真等到演義評書中所謂“馬頭碰馬尾”,你再回身施展拖刀記回馬槍,早就給對手一刀劈到馬下了。

《舊唐書》裡記載了唐將哥舒翰的招數:“翰善使槍,追賊及之,以槍搭其肩而喝之,賊驚顧,翰從而刺其喉,皆剔高三五尺而墮,無不死者。”

哥舒翰是突厥人,唐代名將,威震西部邊疆,唐代邊民有詩贊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翰作戰時追趕逃騎,追到後用槍搭上敵人肩膀,大喝一聲,敵將驚慌回顧之際,哥舒翰順勢用槍尖刺穿他喉嚨,挑到半空墜地身亡。

這才是大將的真實殺招。

小說是小說,現實是現實。

每個男人內心裡都有一個沙場,都有一騎當千的英雄夢,這些威風凜凜一招必殺的拖刀計、回馬槍其實不是招數,是滿滿的大男孩情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