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武漢這15棟最美老建築,代表了武漢歷史和底蘊!你去過幾個呢~

如果說人是城市的靈魂

那建築就是城市的軀體

城市造就了建築的底蘊

建築展現了城市的性格

武漢這座老城已有千年的發展

特別是近代歷史發展中對於

中國歷史的推動

讓武漢更多了一份底蘊

而列強在武漢留下的許多建築

見證了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

卻也展現了武漢的堅硬的性格

武漢不僅僅有長江和湖泊

這些建築更能感受這座城市的脈絡

小編精心挑選了15個老建築

快看看你去過幾個

起義門

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 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西元1368), 距今700多年歷史。 城樓解放前已傾廢。 1981年, 城樓在原址修復。

2011年, 依據古城牆圖紙, 原樣恢復重修了333米城牆, 同時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風雨長廊、楚望亭、首義烽火石刻等,

擴大為紅色景區, 是驢友到漢必遊之地。 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也是辛亥革命的見證。 國家AAAA級景區。

崇真堂

該教堂原本隸屬中華基督教會, 由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興建於1864年。 其建築主體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單層哥特式建築, 當時裡面可容納400人做禮拜。

崇真堂是中國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為省城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堂。 曾作改建, 現在可容200人。

中蘇友好宮

建國之初,中蘇交好,中國在四大城市建成了蘇式風格建築的中蘇友好宮——分別是在北京、上海、武漢和廣州。那個年代裡絕無僅有的中蘇友好宮反映了這座城市在國內的地位,武漢當之無愧躋身四強。

時過境遷,60年過去了,北上廣的中蘇友好宮依舊屹立原地,無比驕傲地向世人昭告這座城市無上的榮光和根紅苗正。唯獨武漢的,已經杳然遠逝。。。後來在原址新建了武漢國際會展中心。

水塔

高41.32米,周長78.67米,呈八角形,也是1909年最高的建築。1986年,經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水塔辟為水塔商場。此塔雖不供水,但已成為漢口具有傳統風貌和重要文物價值的建築,在江漢路獨樹一幟。

伴隨著中山大道綜合保護與改造工程的全面推進,江城近百年制高點——漢口水塔進行了保護修繕的工作。

璿宮飯店

60年代在接待英國蒙哥馬利元帥過程中,飯店著名廚師楊純清為毛澤東主席烹製了一道世界名菜“清蒸武昌魚”,“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使璿宮響遍大江南北。

現今是武漢市中心百貨,漢口江漢路購物的熱門商場之一。

新安書院

新安書院(即徽州會館)修建於1668年(康熙七年),其規模宏大,建立了禦書樓、文昌閣、玉皇殿、准提庵、新安巷,還設置了救火水龍。成為本籍弟子的求學場所。

新安書院至今仍留存有院牆長約40米,牆高約9米,由新安書院得名的新安街也保持著古街面貌,是漢正街現存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

渣打銀行

建於1865年

渣打銀行就是麥加利銀行,渣打銀行在中國的任大班名叫約翰·麥加利(John Mackellar),也許是叫他的名字叫得上口,麥加利銀行在當時成了內地通稱。這座三層灰黃色西式大樓,是漢口開埠史上有記載的幢外國銀行建築,開啟了武漢金融圈的繁榮的大門。

現為中國銀行武漢分行

博學書院

英國傳教士辦的教會學校,清朝叫博學書院,民國叫博學中學,本朝改名武漢四中。

袁隆平和林華寶在武漢四中是同班同桌,一張課桌培養出兩個院士。

這是基督教英國倫敦會興建的一棟校園建築。魏氏紀念禮拜堂,它展現了典型的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

天主教堂

上海路上有一座宏偉的建築,它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上百歲的它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緒元年,1876年耗資12萬法郎由義大利傳教士督建而成,外觀走羅馬風,費用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高達1億元!

可惜在1944年的一天,美軍轟炸武漢時,教堂遭到了嚴重損毀,足足用了四年時間才修復完畢。直到1980年才重新開堂,繼續服務基督耶穌的子民。

古德寺

古德寺創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築風格獨具一格,是依照緬甸阿蘭陀寺的藝術形式建造的。其藝術風格在我國內地漢傳佛寺廟建築中獨一無二,在東南亞一帶佛教信徒有較大影響。

現在是攝影愛好者常去的熱門位置之一。

武漢德國領事館

前人1910年時拍的德國領事館照片,也是鐵柵欄和衛兵守門。

建成時,還在屋頂上嵌立了一個鎦金鷹國微,鷹嘴則朝向武昌湖廣總督府方向,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1916年,為居住在漢口英、法兩國僑民痛恨,而將德國國徽拆掉。當時中國的北京政府亦對德宣戰而將漢口德國租界收回,改建為漢口第一特別區。

武漢老建築之德國領事館,現為武漢市人民政府。

京漢火車站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的火車站麼?不是北京火車站哦,而是老漢口火車站,又名京漢火車站,蘆漢火車站、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漢口京漢大道與車站路交匯處。

1896年破土動工,1903年建成。 由法國工程師設計,按照西方鐵路車站的設施設置,在建築外觀造型上,體現了西式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從左至右分五段對稱設置,感覺有德國中世紀建築的味道。

現在是漢口火車站,是現在武漢人出行的重大交通站

巴公房子

位於漢口洞庭街和鄱陽街、蘭陵路和黎黃陂路四路交錯處,它的主人是開埠後俄國在內地最大的茶商巴諾夫兄弟,曾經顯赫一時。

現在早已滄海桑田,沒了當時的繁華,但已成為武漢攝影愛好者的喜愛勝地

江漢關

當時是漢口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關卡,熱鬧輝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座莊重而典雅的有希臘古典式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都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

現在成為了武漢的一座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度多件

吳佩孚公館

清末營造家馬輝堂設計並督造的一組帶花園的私人宅第。軍閥吳佩孚、軍統特務戴笠都曾在此居住過。

改造成了一家餐廳,有著老上海的懷舊風,很受武漢人歡迎

建國之初,中蘇交好,中國在四大城市建成了蘇式風格建築的中蘇友好宮——分別是在北京、上海、武漢和廣州。那個年代裡絕無僅有的中蘇友好宮反映了這座城市在國內的地位,武漢當之無愧躋身四強。

時過境遷,60年過去了,北上廣的中蘇友好宮依舊屹立原地,無比驕傲地向世人昭告這座城市無上的榮光和根紅苗正。唯獨武漢的,已經杳然遠逝。。。後來在原址新建了武漢國際會展中心。

水塔

高41.32米,周長78.67米,呈八角形,也是1909年最高的建築。1986年,經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水塔辟為水塔商場。此塔雖不供水,但已成為漢口具有傳統風貌和重要文物價值的建築,在江漢路獨樹一幟。

伴隨著中山大道綜合保護與改造工程的全面推進,江城近百年制高點——漢口水塔進行了保護修繕的工作。

璿宮飯店

60年代在接待英國蒙哥馬利元帥過程中,飯店著名廚師楊純清為毛澤東主席烹製了一道世界名菜“清蒸武昌魚”,“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使璿宮響遍大江南北。

現今是武漢市中心百貨,漢口江漢路購物的熱門商場之一。

新安書院

新安書院(即徽州會館)修建於1668年(康熙七年),其規模宏大,建立了禦書樓、文昌閣、玉皇殿、准提庵、新安巷,還設置了救火水龍。成為本籍弟子的求學場所。

新安書院至今仍留存有院牆長約40米,牆高約9米,由新安書院得名的新安街也保持著古街面貌,是漢正街現存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

渣打銀行

建於1865年

渣打銀行就是麥加利銀行,渣打銀行在中國的任大班名叫約翰·麥加利(John Mackellar),也許是叫他的名字叫得上口,麥加利銀行在當時成了內地通稱。這座三層灰黃色西式大樓,是漢口開埠史上有記載的幢外國銀行建築,開啟了武漢金融圈的繁榮的大門。

現為中國銀行武漢分行

博學書院

英國傳教士辦的教會學校,清朝叫博學書院,民國叫博學中學,本朝改名武漢四中。

袁隆平和林華寶在武漢四中是同班同桌,一張課桌培養出兩個院士。

這是基督教英國倫敦會興建的一棟校園建築。魏氏紀念禮拜堂,它展現了典型的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

天主教堂

上海路上有一座宏偉的建築,它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上百歲的它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緒元年,1876年耗資12萬法郎由義大利傳教士督建而成,外觀走羅馬風,費用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高達1億元!

可惜在1944年的一天,美軍轟炸武漢時,教堂遭到了嚴重損毀,足足用了四年時間才修復完畢。直到1980年才重新開堂,繼續服務基督耶穌的子民。

古德寺

古德寺創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築風格獨具一格,是依照緬甸阿蘭陀寺的藝術形式建造的。其藝術風格在我國內地漢傳佛寺廟建築中獨一無二,在東南亞一帶佛教信徒有較大影響。

現在是攝影愛好者常去的熱門位置之一。

武漢德國領事館

前人1910年時拍的德國領事館照片,也是鐵柵欄和衛兵守門。

建成時,還在屋頂上嵌立了一個鎦金鷹國微,鷹嘴則朝向武昌湖廣總督府方向,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1916年,為居住在漢口英、法兩國僑民痛恨,而將德國國徽拆掉。當時中國的北京政府亦對德宣戰而將漢口德國租界收回,改建為漢口第一特別區。

武漢老建築之德國領事館,現為武漢市人民政府。

京漢火車站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的火車站麼?不是北京火車站哦,而是老漢口火車站,又名京漢火車站,蘆漢火車站、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漢口京漢大道與車站路交匯處。

1896年破土動工,1903年建成。 由法國工程師設計,按照西方鐵路車站的設施設置,在建築外觀造型上,體現了西式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從左至右分五段對稱設置,感覺有德國中世紀建築的味道。

現在是漢口火車站,是現在武漢人出行的重大交通站

巴公房子

位於漢口洞庭街和鄱陽街、蘭陵路和黎黃陂路四路交錯處,它的主人是開埠後俄國在內地最大的茶商巴諾夫兄弟,曾經顯赫一時。

現在早已滄海桑田,沒了當時的繁華,但已成為武漢攝影愛好者的喜愛勝地

江漢關

當時是漢口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關卡,熱鬧輝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座莊重而典雅的有希臘古典式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都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

現在成為了武漢的一座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度多件

吳佩孚公館

清末營造家馬輝堂設計並督造的一組帶花園的私人宅第。軍閥吳佩孚、軍統特務戴笠都曾在此居住過。

改造成了一家餐廳,有著老上海的懷舊風,很受武漢人歡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