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稻赤枯病來襲,診斷預防攻略

最近很多農戶向小益反應自己家的水稻前陣子還綠油油的, 沒幾天就葉子發黃爛根, 仔細看葉色濃綠帶黑, 葉尖色紅, 葉身有紅斑。

扒開土壤仔細看一下根系, 如果根部黑根多, 白根少甚至無白根, 並且過段時間看水稻的地上部葉片停止生長或生長慢, 5-7天不能生長片葉。

這種現象八成是“坐蔸”, 坐蔸又稱“赤枯病”或“鐵銹病”。 是一種常見的水稻生理性病害, 如不及時防治, 對產量的影響很大, 一般可減產10%~20%, 這種病害嚴重時會導致慢慢整蔸枯死, 嚴重降低產量, 甚至顆粒無收。

坐蔸遠看類似於火燒。

拔起坐蔸病株時, 可見根部老化, 整個根系呈黃褐色至暗褐色, 新根和鬚根沒有或很少, 有的稻株根部發黑甚至腐爛, 發出硫化氫臭味等。

坐蔸一般在秧苗移栽後15天左右開始發病, 常發生在深、冷、爛、毒、缺素等特性的田中。

坐蔸一般可分為:

1、冷害型

栽後遲遲不返青, 不走新根, 根系老化。 該類多發生在冷浸田、冷水田、背蔭田。 因長期淹水, (導致含鋅、鐵、鈣元素的物質下沉, 不能被秧苗吸收利用)、土溫低,

在連續的陰天低溫寡照天氣下更易發生坐蔸。

2、毒害型

多發生在長期淹水的深腳田、土壤通透性差的爛泥田、房前屋後的大肥田。 這類田塊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有機酸等有毒物質, 毒害水稻秧根, 阻礙根系吸收磷鉀等養分。 症狀主要表現為黑根、黃僵根。

3、缺磷型

缺磷的稻田, 秧苗葉片暗褐色, 新根少, 根系細弱, 根褐黑色, 秧窩呈簇狀。

4、缺鉀型

缺鉀的稻田, 根系生長很弱, 葉短而暗綠, 老葉有赤褐色斑點, 葉片易折斷, 主葉脈發黃。

5、缺鋅型

缺鋅的田塊, 秧苗心葉捲曲, 不易抽出, 苗期葉面出現失綠條紋, 根短而少, 葉片發紅。 一般硝田、冷浸田缺磷, 死黃泥田、白鱔泥田缺鉀, 碳酸鹽紫色土、大肥田及長期大量施用磷肥的田缺鋅。

6、瘦癆型

發生於沖刷嚴重的粗沙田、高塝田以及熟化程度低的新改田。 由於土壤氮素嚴重缺乏, 其它營養元素也不多, 導致秧苗栽後返青慢, 症狀表現為葉片發黃, 根系發育差, 僵苗不發蔸。

防治方法:

坐蔸的原因很多, 常常一塊田多種原因併發。 因此, 防治坐蔸以預防為主,針對病因綜合防治。

1、完善排灌體系,做到能灌能排,實行幹幹濕濕管理,淺水勤灌;(對已發生“坐蔸”的田塊,須立即排水曬田1--2天,增溫透氣,消除毒物。灌水時最好先過一遍水,然後再灌水,)排水曬田時撒施草木灰,即能增溫,還可補充鉀。(葉面噴肥和追施鋅肥鐵肥相結合,必要時可畝用25公斤過磷酸鈣拌5--7.5公斤尿素撒施,促使秧苗儘快恢復生長。)

2、培育壯秧,增強秧苗抵抗力。

3、適時淺栽,保證栽插品質,提倡半旱式栽培,防止坐蔸並增強蓄水抗旱能力。正確施肥,增施磷、鉀和灰肥,補充微肥。

防治坐蔸以預防為主,針對病因綜合防治。

1、完善排灌體系,做到能灌能排,實行幹幹濕濕管理,淺水勤灌;(對已發生“坐蔸”的田塊,須立即排水曬田1--2天,增溫透氣,消除毒物。灌水時最好先過一遍水,然後再灌水,)排水曬田時撒施草木灰,即能增溫,還可補充鉀。(葉面噴肥和追施鋅肥鐵肥相結合,必要時可畝用25公斤過磷酸鈣拌5--7.5公斤尿素撒施,促使秧苗儘快恢復生長。)

2、培育壯秧,增強秧苗抵抗力。

3、適時淺栽,保證栽插品質,提倡半旱式栽培,防止坐蔸並增強蓄水抗旱能力。正確施肥,增施磷、鉀和灰肥,補充微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