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郭秀江:說說當年托兒所

如今不大聽到托兒所這個詞, 都講幼稚園了。 上溯三、四十年, 托兒所卻是極其普遍的。 那時國家規定女職工的產假是56天, 到第57天上班時,

把不到2個月的寶寶往托兒所一送, 就托給所裡的阿姨了。

現在的幼稚園入園年齡是3歲半, 國家新規定的職業婦女產假是5個月, 這中間的空檔怎麼安排呢?

於是, 我們看到現今的退休一族——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 普遍地退而不休。 原來的老同事, 鄰里鄰居的老姐妹們, 有一陣子不見露面, 一打聽, 便是當了奶奶、姥姥, 去了子女家做了“保姆”。 一些老同學, 現在天南地北的, 大多是因為孫輩的需要而“離鄉背井”。

不會請保姆嗎?現在請保姆的工資, 比本科大學生的起薪都高, 並且還要供吃供住, 這就對住房條件又提出了要求。 即使有條件請保姆的人家, 也不放心把孩子完全交給保姆帶, 種種亂象傳聞駭人聽聞, 即使請了保姆,

也要賠上一位家人的。

到了三歲半, 又聽說現在城市孩子入園難, 幼稚園公立的少, 私立的又太貴, 入園考試還不易通過。 反正養個孩子不容易, 淨愁事。

當下網上群裡不少有關老年的心靈雞湯, 勸導老年朋友自行珍重, 別為晚輩做奴僕。 道理是不錯, 可實際問題擺在那, 哪個做父母的就能甩手不管?

想起當年, 這問題似乎簡單得多。

那時計劃經濟時期, 企業兼顧社會功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尤其對於大慶這樣年輕的移民城市來講, 當時第一代建設者還正當年, 因為物質條件較差, 外地的父母很少來此長住。 所以托兒所是石油石化子弟們棲身的主管道, 甚至是唯一的去處。

不僅企業, 事業單位也都自己辦托兒所。

在我們大慶, 如今50歲以下的土生土長的石油子弟, 恐怕大都與托兒所結緣, 在自己父母所在單位的托兒所, 度過嬰幼兒的時光。

那時單位辦托兒所的唯一宗旨, 是方便職工, 有了這一前提, 就處處有方便了。

首先是入託手續簡單, 不要什麼這本那證的。

只要你是本單位職工, 提前報個名就是了。

其次, 也不交什麼費用, 這也屬於職工的福利吧!托兒所由單位後勤或行政辦管理, 缺啥少啥, 單位量力解決。

重要的是家長送托方便。 我兒子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 自然也是57天入託, 當時托兒所在廠區內。 每早上班時, 孩子媽媽們背的背, 抱得抱, 先奔托兒所。 把寶寶往阿姨手裡一遞, 裝尿布的兜子標上名字, 放在指定的床裡, 轉身就奔各自崗位。

送奶方便是單位托兒所最大優勢。 那時廠裡規定統一時間送奶, 上下午各一次。 一到點, 孩子媽媽們放下手裡的活, 風風火火地趕回來喂寶寶, 風雨不誤。 因為都是一個廠, 近的很近, 遠的蹬上自行車也不用多一會。

下班後, 托兒所可是要熱鬧一陣,

孩子媽媽們腳前腳後地趕回來, 接過各自的寶寶。 這時寶寶也仿佛知道要回家了, 愛哭的也不哭了。 媽媽們包的包, 裹得裹, 收拾停當後, 再想著拎走一兜濕尿布。

那時孩子媽媽們忙歸忙, 卻不知道愁, 也不覺得累。

當然, 要說當時托兒所的條件, 不大好恭維。 我兒子入託時, 條件還很簡陋。 兒童床是自己廠裡焊工的作品, 阿姨們用磚頭墊起了三條腿, 留一條腿懸空, 用以製造顛簸, 讓寶寶們入睡。

很快, 廠子弟小學新校舍建成了, 原來的二層小樓校舍改做了托兒所。 這樣托兒所就搬到了廠外, 距生活區近了, 接送孩子更方便了。 雖然送奶要比在廠區相對遠一些, 這好辦, 孩子媽媽們的自行車都蹬得一溜煙。 留給寶寶的時間不差太多。

那時,我們托兒所的阿姨們,基本都是”五七”工,文化業務素質不能說高,但就托兒的意義上,完全可以滿足要求。而且當時社會風氣較好,阿姨待孩子態度的差別,與孩子父母的職位關係不大,基本不出大格。也沒有什麼這個節日那個生日的繁瑣。

那時我們托兒所的建制是學前七年“一貫制”,實際上涵蓋了現在的幼稚園在裡邊。孩子自小到大,分為小乳班,大乳班,小嬰班,大嬰班,小班,中班,大班。一班班升上來,就托到了子弟小學。

隨著企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物質精神文明的提高,企業的托幼事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有新的幼師畢業生,原五七工擇優留用,並加強業務文化培訓,弄得能歌善舞。硬體水準更是異軍突起。

我廠上世紀90年代初新建的幼稚園,有了泳池,有了音樂室,活動室。室外的活動庭院,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的兒童公園。當然,這些條件我兒子和他的同齡人沒享受到,所以我就沒得機會參觀新幼稚園。

可惜的是企業改制後,好端端的幼稚園,聽說大半閒置了起來,眼見好好的“小兒童公園”一年比一年荒蕪,內中細情就不知道了。

不僅我們那座新興的移民城,當年有眾多托兒所,在我的老家撫順這座老工業城市,也是如此。

前些天同撫順的老同學話聊,說起了帶孫子的話題。這兩位老同學當年回城後,分配到學校教書,一位在虎台一校,一位在萬新二校,兩校都有托兒所。用老同學的話說,托兒所就在學校裡,特近,既不耽誤班上的活,又方便照顧孩子。

說單位辦社會,大而全小而全的,是弊病,得改革,也許吧!但它給民眾帶來的方便,比如孩子入託,還挺叫人懷念的。2017年3月8日

那時,我們托兒所的阿姨們,基本都是”五七”工,文化業務素質不能說高,但就托兒的意義上,完全可以滿足要求。而且當時社會風氣較好,阿姨待孩子態度的差別,與孩子父母的職位關係不大,基本不出大格。也沒有什麼這個節日那個生日的繁瑣。

那時我們托兒所的建制是學前七年“一貫制”,實際上涵蓋了現在的幼稚園在裡邊。孩子自小到大,分為小乳班,大乳班,小嬰班,大嬰班,小班,中班,大班。一班班升上來,就托到了子弟小學。

隨著企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物質精神文明的提高,企業的托幼事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有新的幼師畢業生,原五七工擇優留用,並加強業務文化培訓,弄得能歌善舞。硬體水準更是異軍突起。

我廠上世紀90年代初新建的幼稚園,有了泳池,有了音樂室,活動室。室外的活動庭院,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的兒童公園。當然,這些條件我兒子和他的同齡人沒享受到,所以我就沒得機會參觀新幼稚園。

可惜的是企業改制後,好端端的幼稚園,聽說大半閒置了起來,眼見好好的“小兒童公園”一年比一年荒蕪,內中細情就不知道了。

不僅我們那座新興的移民城,當年有眾多托兒所,在我的老家撫順這座老工業城市,也是如此。

前些天同撫順的老同學話聊,說起了帶孫子的話題。這兩位老同學當年回城後,分配到學校教書,一位在虎台一校,一位在萬新二校,兩校都有托兒所。用老同學的話說,托兒所就在學校裡,特近,既不耽誤班上的活,又方便照顧孩子。

說單位辦社會,大而全小而全的,是弊病,得改革,也許吧!但它給民眾帶來的方便,比如孩子入託,還挺叫人懷念的。2017年3月8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