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上海浙江公佈“新高考”方案

隨著浙江、上海相繼公佈2017年高考志願填報、投檔錄取方案, 兩地30多萬名考生將作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首批高中畢業生, 按照改革後的方案參加今夏的“新高考”, 而試點的舉措將可能被複製到全國。

按照國家改革規劃, 新高考採取必考科目加選考科目的3+3模式, 同時高校的不同專業也有權對考生選考科目提出要求, 這樣一來過去以學校為單位報考和錄取的模式就無法繼續。 在上海剛公佈的方案中, 首次推出“院校專業組”作為新的錄取單元 , 一所高校可以根據人才培養需求。 自主決定把招生專業打包成若干個專業組,

但在同一專業組內, 對考生選考的科目要求必須一致。 以同濟大學為例, 今年所有專業歸類為三個院校專業組進行招生, 第一組是要求考生選考物理, 第二組是要求選考物理或者化學, 第三組則不設選考科目限制。

在上海方案中, 每個本科錄取批次, 考生都可以填報若干個院校專業組作為志願, 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 可以填報24個, 每個院校專業組內, 又可以填報4個具體專業。 而在浙江版方案中, 報考和錄取單元更加細化, 不再有報哪個學校的說法, 而是直接改為按專業填報志願。 以招生覆蓋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為例, 考生可以報考80個專業平行志願, 按成績分時分段選報。 有高校招辦的老師形容說,

過去的報考和錄取是吃桌飯, 你可以選桌, 但功能表是固定的, 上海版方案改為更豐富的套餐可供選擇, 而浙江直接變成自助餐。

報考方式變臉 家長考生如何應對

這次實行錄取方案改革的只有上海、浙江, 卻是在為全國高考改革的推進來探索道路, 滬浙兩地的具體方案儘管各有特點, 但整體思路都是為考生和學校提供更多選擇權, 選擇面雖然寬了, 但考生和家長對新錄取方式還需要有一個熟悉過程, 更要理性和慎重應對。

與過去相比, 上海浙江兩地的新錄取方案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考生填報的志願數量大大增加了, 以往一個本科批次可以報六到十個學校志願, 而今年浙江的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報80個專業志願,

雖然不一定都要報滿, 但是對考生和家長來說, 要瞭解學校和專業的信息量就要增加不小。 相比之下, 在上海的普通本科批次最多填報24個院校專業組志願, 雖然每組之內還可以報4個具體專業, 但已經不是投檔的決定因素, 而且, 這種有一定共通性的院校專業組合, 本身也有合併同類項的指導作用。

今年無論浙江還是上海, 考生和家長會面臨一個共同的新問題, 那就是由於錄取模式的改變, 原來一所大學只有文科或理科的單一分數線, 而現在同一所學校裡, 不同的專業或專業組合, 會有不同的分數線甚相差很大, 這樣一來, 作為新高考第一年, 往年各個高校報考和錄取的分數線、人數、排名等資料,

參考價值肯定有所偏差, 這對考生家長的選擇無疑又增加了難度。

今年, 上海還首次把填報志願的時間改在高考成績公佈之後, 這也是最後一個由高考前改為高考後報志願的地區, 對上海考生來說, 就有了更多消化新政策和從容理性應對的時間。

對於高校錄取改革也是新考題

高考改革, 一方面是滿足民生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要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從這個角度上, 大學也是利益相關的一方, 而這次上海浙江的錄取改革, 對高校來說也會一道需要認真面對的新考題。

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 而是讓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也包括升學規劃去自主選擇三門科目, 據上海的統計, 在選考科目中, 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和政治、歷史、地理這兩種純文或純理組合的學生只有12%,

而88%的學生是跨文理選科。 而另一方面, 多數高校的培養模式卻依然是按照文、理、工等學科結構來進行, 這樣一來, 大學的招生需求與新高考的選考模式顯然還需要磨合。 據浙江的調研, 由於物理科目難度高, 選考的學生人數下降, 而高校各專業裡提出選考要求最多的卻是物理, 因而招生中, 特別是非名校的普通院校, 很可能會出現供求矛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