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時期,蘇軍的炮兵與美軍的炮兵戰略部署誰更勝一籌?

美國作為一個在戰爭早期就已經凸顯出強國大國實力的國家, 非常注重綜合戰鬥能力, 一直致力於提高各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的能力。

早期美國的炮兵營並沒有權利, 尤其是在戰爭中根本沒有戰爭指揮權和話語權, 僅僅是作為一個管理機構存在, 一般美國習慣將炮兵營向下配屬, 交給下一級指揮官掌管。

在1944年6月的諾曼地登陸作戰中, 美軍就調整戰略, 直接將炮兵編入裝甲部隊的行軍縱隊, 主要負責提供反炮兵火力支援和全般支援。

由此可以看出, 美國在戰爭中深刻感受到炮兵營的重要性, 在二戰伊始時, 就對炮兵營的編制、戰略部署以及指揮和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升級,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 美國卻忽略了作戰理論的重要性, 沒有對戰理論進行系統的升級, 更忽略了進攻的作戰理論, 更強調的是作戰流動性, 要求炮兵部隊在流動性戰鬥中能夠以快速、準確地捕捉到目標,

進行射擊, 從而來彌補數量和火力上的不足。

與美國不同的是, 蘇聯更注重的是作戰理論與實踐計畫。

蘇德戰爭(又稱衛國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在這次戰爭紅, 蘇聯先後試驗過機械化步兵旅、坦克軍等兵種, 得出各兵種之間必須緊密協作才能保持進攻的速度和強度。

1942年, 蘇軍將坦克軍和合成先遣支隊, 用於發展勝利和敵縱深內實施合圍作戰。 與此同時, 蘇聯又開始調整戰略兵種部署, 將統帥部預備炮兵加強給突破地段的軍隊集群, 以此獲得控制和集中使用決定性火力的能力, 用於進攻和支援其他兵種進攻。

此外, 蘇軍還通過秘密調動大規模炮兵預備隊, 在實施突破的狹窄地段集中使用壓倒優勢的火力, 來增大戰役突破的可能性。

這樣的作戰計畫使得蘇聯嘗到了甜頭, 於是蘇軍在後來的戰爭中非常強調夠集中優勢戰鬥力於一點, 尤其能夠集中強大的野戰炮兵支援火力, 蘇聯想以炮兵加強快速集群和先遣支隊, 炮兵營在蘇軍的兵種中受到了重視。 與美國不同的是, 美國注重流動性作戰時炮兵部隊的靈活, 充滿了隨機性, 而蘇聯更注重作戰理論, 要求炮兵部隊在突破時嚴格按照預定計劃進行射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