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惠山區:一板一眼走 一心一意辦

黨員幹部“大走訪”活動行至中程, 如何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評估機制, 讓大走訪充分彰顯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基層能滿意、社會真歡迎的“疊加”效應, 成為各地各部門重點研究的課題。 帶著這個課題, 記者近日在無錫市惠山區進行走訪調研, 尋找到這樣一個答案:老百姓的滿意度是檢驗大走訪效果的唯一標準。

“區上幹部到我家喝了茶。 ”說起前些日子來家走訪的區機關幹部, 惠山區陽山鎮高潮村村民周全松透出小小的得意。 那一天, 下鄉走訪調研的惠山區機關黨工委的幾個幹部事前沒打招呼就到了周家,

老週一看, 心裡慌了神, “想給他們泡茶, 又怕自家的杯子不乾淨, 他們不喝。 ”思來想去, 老周拔腿往外跑, 想到村口的小賣部買礦泉水, 卻被客人一把摁住了:“老周, 別忙, 我們就喝你家的白開水。 ”周全松猶豫著給客人倒了水, 心裡還是直打鼓。 直到客人離開, 老周才發現, 幾個杯子都見了底, 而他竟然忘了給客人添水。

“每次到基層, 都能深深感到, 咱們的老百姓, 就是這麼可愛。 我們不能辜負老百姓的信任。 ”惠山區級機關党工委書記馬曉淩介紹, 為讓大走訪在機關幹部中“全覆蓋”, 他們把55個區級機關、1500多名機關幹部分成若干個“團組”, 掛鉤走訪全區7個鄉鎮(街道)、56個村(社區)、890戶困難戶和1000多家企業, 對黨員幹部走訪的要求可謂是一絲不苟、事無巨細,

具體到“不得開著私人豪車下鄉”“女幹部下鄉走訪不能穿金戴銀”“到老百姓家裡要坐一坐、聊一聊、喝口茶”等。 “我們規定得這麼一板一眼, 就是要讓大走訪成為黨員幹部作風的‘試金石’, 要讓老百姓感受到黨員幹部富民強企的真情真意。 ”馬曉淩說。

既要展露真情真心, 更要走出實幹實效。 近日, 一場有關“機器人運用”的智慧製造培訓班在惠山區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火熱開班, 董事長戴祖軍看著課堂上聚精會神的員工們, 高興地告訴記者, 企業這兩年加快向智慧製造轉型, 可是, 機器人進來了, 工人卻不會用。 戴祖軍向前來走訪的市、區人社部門的同志倒了苦水, 沒想到不到半個月, 為企業量身定制的第一期智慧製造培訓班就開出來,

戴祖軍豎起大拇指:“這回, 是真幫到點子上。 ”

和戴祖軍一樣,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的胡曉軍老師也成了大走訪活動的粉絲。 胡曉軍從外地來惠山已經13年, 今年3月底, 區教育局副局長許燕雲專程來學校走訪他, 就他提出的學校科技體系建設問題召開專題研討會, 拿出一攬子工作方案。 “這種即知即改的作風, 讓我感受到了黨委政府對人才最大的尊重和誠意。 ” 胡曉軍說。

惠山區追著問題走、解決困難訪、圍繞企業轉, 讓大走訪走出真情實效。 “大走訪活動開展以來, 我們一直在思考, 怎樣既堅決貫徹落實上級各項部署不走樣, 又找准惠山發展的核心矛盾, 擰成一股合力, 解決一批難題,

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擔當。 ”惠山區委書記吳仲林介紹, 為了破解區域發展的痛點和難點, 該區創新提出“課題式”大走訪, 區四套班子領導主動認領“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對策研究”“薄弱村幫扶脫貧”等27項專題調研課題, 各級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形成支撐性小課題, 跨部門統籌精准發力, 已有多項逐項突破:5000萬元區信保基金的成立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村老舊住房翻建改造工作已在部分鄉鎮啟動試點;對低保邊緣戶和貧困老黨員、老幹部的幫扶機制初步形成;增強經濟薄弱村造血功能脫貧致富的相關方案也即將出臺。

黨員幹部大走訪, 走得深不深、實不實、過不過硬?惠山把最終評價權交給基層的企業和老百姓。

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夏振東介紹, 該區將大走訪開展情況納入黨政機關年度考核體系, 由街道、鄉鎮組織基層企業、群眾對機關部門進行“背靠背”打分。 年終績效考核、評先推優, 基層將行使重要的投票權。

本報記者 馬 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