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粉絲網CEO劉超:粉絲經濟未來可能最具增長點的機會——"粉絲銀行"

今天, 在深圳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股權投資人大會上, 伴隨著SNH48精彩表演的落幕, 粉絲網的CEO劉超向與會的嘉賓分享了他對粉絲經濟的理解。

“粉絲經濟泛指構架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 ”這是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 但劉超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粉絲經濟的本質是在於成本的降低和投入的增加。

成本的降低:特指信任成本和溝通成本。 正常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中, 對於一件商品, 貨比三家或綜合考慮性價比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但因為明星的介入, 消費者會形成一種天然的信任感,

粉絲經濟的疊加效應此時生效, 購買決策的成本迅速降低。

投入的增加:投入指金錢、時間與資源。 首先, 粉絲願意投入更多的錢到與自己相關的產品上, 其次, 粉絲會自願投入時間説明與明星相關的產品做傳播。 最後, 粉絲會願意動員自己身邊的所有資源為明星造勢。

劉超還將粉絲經濟的消費層級比喻為一個金字塔, 最頂端且人數最少的叫信仰消費。 這類人群的特點是, 只要是我家偶像用的或者喜歡的或者是代言的, 一定會瘋狂的買, 粉絲網1.4萬粉絲團就屬於這類人群。

中間層級, 人數稍微多相對理智的叫情感消費。 這類人群會基於現狀進行判斷, 在同等情況下會優選明星的產品。 最底層的叫好感消費, 這類人群會理性可觀的判斷並選擇合適的商品或服務。

劉超說粉絲網從2014年10月份成立到B輪融資之前, 平臺的運營核心一直在獲取用戶以及提升用戶活躍, 而在形成一定數量級的用戶體量和活躍度之後, 盈利就不是一件難事兒了。

過去36氪曾與劉超溝通到,

他提到粉絲網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個方面:

虛擬增值(包括線上社區運營以及粉絲大事件程序中會員收入等)

廣告轉化(上線三個月, 已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

電商收入(售賣明星周邊、同款;)

今天, 劉超向36氪透露了粉絲網正在佈局的一項新的變現模式, 也是他認為粉絲經濟未來最具增長點的機會 —— 粉絲銀行。

目前, 粉絲網上1.4萬個明星粉絲團每年應援明星的資金數量已經達到了數億人民幣的規模。 過去, 有些粉絲團是以團長或委員會為代表, 統一管理資金, 但這其中有極大的信用風險。

所以粉絲網提供了一個平臺, 以保險公司作擔保, 保證其資金的安全性, 與此同時, 還能提供金融的增值服務。 更甚, 由於龐大的資金量以及應援資金幾乎重合的投放領域,

粉絲網還能對上游的服務商形成議價能力。

比如粉絲團應援的錢大多都用了購買地鐵廣告位、包飛機等方面。 由於粉絲網的介入, 粉絲團將獲得來自上游更友好的價格。 此外劉超還提到, 這部分資金放入平臺後, 便無法取走, 只能在粉絲網的平臺上去消費。

也就是說粉絲網的戰略發展路徑為:前期做信任感, 將用戶量以及活躍度提升;後期則是將資金和資源聚攏於平臺之上, 以產生更高的消費。

潮流一直在變, 但不變的是平臺要把握和滿足用戶的需求。 此前與36氪的採訪中, 劉超曾說過粉絲網經過一年多的快速試錯與多頻反覆運算, 發現粉絲的核心需求就7個字, “見面,

幫忙, 認同感”。

但是, 這些需求未來可能會變, 隨著粉絲需求的變化, 粉絲網也一直在利用大資料的監測去及時調整業務與產品的邏輯。 那麼粉絲網是如何在資料層面去挖掘粉絲的需求呢?劉超今天第一次向36氪介紹了這部分的模式。

粉絲網主要基於粉絲數量、活躍度、粉絲團團結度、付費率, 這四大指標進行全方位的資料分析。 通過這四大指標, 粉絲網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目前哪位明星最受歡迎、哪位明星最具潛力、哪位明星的粉絲商業轉化率最高。 以此, 粉絲網可以在內部有選擇性的與明星經紀公司去合作, 並指引他們如何更好的吸粉、如何精准投放資源、如何選擇運營推廣的方式。 當然, 這套數據監測的應用目前僅為粉絲網內部去使用。

在訪談的最後,劉超向36氪獨家透露,此前粉絲網聯合信中利、前海梧桐並購基金、烈火影業等機構發佈的“泛娛樂IP基金”已完成了1個網劇、3個網大的投資,2個股權類專案已即將上會。

而在潛在藝人的挖掘與孵化方面,劉超說,粉絲網也已經開始了佈局。但現階段粉絲網不會與藝人簽署全經紀約,只會選擇粉絲網最擅長的粉絲約、商務約與宣傳約。像影視約以及音樂等粉絲網暫未涉及的領域,就不在合作範圍之內了。

在訪談的最後,劉超向36氪獨家透露,此前粉絲網聯合信中利、前海梧桐並購基金、烈火影業等機構發佈的“泛娛樂IP基金”已完成了1個網劇、3個網大的投資,2個股權類專案已即將上會。

而在潛在藝人的挖掘與孵化方面,劉超說,粉絲網也已經開始了佈局。但現階段粉絲網不會與藝人簽署全經紀約,只會選擇粉絲網最擅長的粉絲約、商務約與宣傳約。像影視約以及音樂等粉絲網暫未涉及的領域,就不在合作範圍之內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