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再造生命光芒之種——芒種正善治養生

芒種節氣, 緊跟著小滿節氣而來, 時間在每年6月5日~7日期間, 太陽的黃道位置是黃經75度。 在芒種和夏至這兩個節氣之間, 還有一個端午節。

芒種節氣期間的修身治事是年度週期律中的重頭戲, 其中需要掌握並且很好地在體內配合的內容十分豐富, 對於修身者和養生者而言, 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 進入其中進行探索、研究和實證。

(一)芒種的時與度

圖3-1芒種的黃經度數

芒種度數信:以五月節為週期律中的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 以火德能量之氣依時而至為信

陽曆時間:每年6月5日~7日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75度

節氣序列: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 實為第12個

前後節氣:小滿, 芒種, 夏至

芒種在小滿和夏至之間, 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氣。 長其夏至, 短其冬至, 在芒種期間, 太陽將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運行軌跡的最北端, 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二)芒種天氣氣候

在我國南方地區, 芒種節氣後進入初夏梅雨季節, 雨量充沛, 氣溫顯著升高。 正常年份6月中旬開始入梅。 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芒種時節, 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 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

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 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黴變及“爛麥場”等結果。

芒種後, 西南地區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 高原地區的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在此期間, 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

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了。 黑龍江北部的嫩江流域, 在1971~2000年這30年間, 最熱一天的氣溫為37.1℃, 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六月南風吹白沙, 吳牛喘月氣成霞。 水國鬱蒸不可處, 時炎道遠無行車。 ”詩仙李白在這首送友人的詩中, 描述了6月份江浙一帶的高溫濕熱天氣。 芒種過後,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 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性, 黃淮地區、西北地方東部甚至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 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 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 如果是在雷雨之前, 空氣濕度大, 確實是又悶又熱, 就像李白所說的, “水國鬱蒸不可處”。

(三)芒種口識養生

唐代的孫思邈提倡:“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曰:“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鹹、過甜。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在此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功能的食品。

1.芒種宜食

芒種節氣要注意清熱祛濕。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宜食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番茄、西瓜、木瓜等。食用涼性蔬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蔬菜類如苦瓜、黃瓜、番茄、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是上乘之選,像番茄就有清熱解毒、平肝去火的作用;水果類如西瓜,性涼,且含有豐富鉀鹽;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是最佳的補水護膚品。主食類多食稀飯與麵食,如綠豆稀飯等。

圖3-19 西瓜

青梅:

在我國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熟時。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桑椹: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消渴口幹、大便幹結等症。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

桑椹小偏方:

(1)鮮黑桑椹30~50克,水煎服,治療風濕性關節疼痛。

(2)取新鮮熟透的桑椹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個月飲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於貧血或關節炎的輔助治療。

(3)桑椹、蜂蜜各適量,將桑椹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勻飲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陰補血,適用于陰血虧虛所致的鬚髮早白、頭目眩暈、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等。

(4)桑椹50克,冰糖20克,用開水沖泡飲用。桑椹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津,適用於腸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乾燥。

2.養生粥品

(1)養陰生津:瓜族當家

飲食調養:宜進食養陰生津食物,如白茅根、西瓜、涼瓜、番茄、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

藥膳推薦:絲瓜粥

原料: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鮮絲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乾淨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釐米、厚1釐米塊,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可食用。

注意:鮮絲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塊做粥。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滋潤肌膚。

(2)清熱祛濕:淮山茯苓

飲食調養:宜多吃健脾祛濕之品,如淮山、白術、茯苓、綠豆、冬瓜、木瓜、椰、香瓜等。

藥膳推薦:四神湯

四神是指茯苓,淮山,蓮子(或黨參)和芡實(或薏仁),是食補的最佳藥膳,可説明調節免疫系統,強化體質,消腫利尿及養顏美容,適合腸道機能較弱的人以及產婦和術後者的調養。與富含澱粉及纖維的粟子一起煮,還有幫助消化的養生功效。

(3)健脾益氣:薏仁沙參

飲食調養:宜食用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仁、沙參、百合、枸杞葉、木耳、桂圓、木瓜、椰、香瓜等。

藥膳推薦:薏仁杏仁粥

原料:薏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將薏仁、粳米淘洗乾淨,杏仁去皮洗淨。先將薏仁、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繼續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補肝。

3.養生飲品

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易耗氣傷津,故宜多飲茶。

枸杞防暑茶:

原料:枸杞15克,薄荷3克,五味子15克,菊花6克。

做法:將枸杞、薄荷、五味子、菊花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

功效: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

苦瓜蜜茶:

原料:苦瓜幹20克,蜂蜜。

做法:將苦瓜幹放入杯中,沖入300毫升沸水,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

滲出,加蜂蜜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降血壓。

決明菊花茶:

原料:決明子35克,野菊花10克。

做法:將決明子研細,和野菊花一起放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降壓。

五葉蘆根飲:

原料: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原料洗淨,將枇杷葉和冬瓜一起煎成約500毫升的湯水後再加入其他原料,再一同煮10分鐘後加入白糖。

功效:化濕、健脾、醒胃。 .

五味枸杞飲:

原方: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適量。

做法: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再入白糖,攪勻即可飲入。

功效:滋腎陰、助腎陽。適用于“夏虛”之症,是養生補益的有效之劑。

4.飲食禁忌

芒種期間,飲食強調清補,勿過甜過鹹,主食以稀為宜,蔬菜以瓜類最佳,少食會加重濕熱的蔬菜水果,忌食過於生冷寒涼之物。古人提示的以下飲食禁忌值得注意:

韭菜

除熱下氣,益陽止泄,春食香,夏食臭,冬食動宿飲,五月食昏人乏力。不可合牛肉食。酒後忌。

莧菜

通九竅,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蚘蟲。久服益氣力,不饑輕身。五月食則動氣煩悶。與鱉同食,生鱉瘕。

茄子

《濟世方》中說,五月勿多食茄,損人動氣,魂魄不安。這是因為茄屬土的緣故。

水果類

五月食未成核果,發癰疽寒熱。楊梅多食,傷熱,損齒及筋骨。

(四)芒種道德修身文化內涵:

在傳統二十四節氣中,“芒種”究竟是怎麼樣的道德修身文化內涵呢?國學家熊春錦先生再次以深邃的眼光帶著我們回溯本源:忘記中國文化源自于內文明,拋棄了談身內,只談物相,對於質象沒有進行涉獵,名的定義丟失質象而只存物相,就不是正確的形名定義,更不是本義。是的,我們從《新華字典》只能看到芒種的表像,甚至如古字典《說文解字》、古典籍《白虎通》等,對於芒種的解析都顯得淺白而浮華,都局限在物相境了等同於植物種子的狹義上。我們自己作為修習者、研究者、實踐者,對於這些缺失了治身,只存在著片面釋讀誤導的現象,要保持一定的清醒頭腦。可以說,這種只存在治事而缺乏治身的解釋,俯拾皆是,隨處可見,有時候對我們意識的誤導作用是非常強的。道德修身文化是“修之身”的內文明,是根文化,她一定是質象和物象同步論證的文化。真正的傳承者當把握這個原則,勇於質疑,勇於探源,對泥沙俱下的下游性的文化要去偽取真、上溯其源、一辨究竟。

我們的人類同樣存在著種芒和芒種現象。精蟲的尾巴在慧觀下同樣是放射狀的,像光芒一樣,跟麥芒及穀的芒也是相似的。精子們在卵外面纏繞,往卵裡面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實際上是非常典型體現出了這個物相“芒種”的特徵。熊先生是“善觀”者,也是諄諄誘導者。從物相和質象的觀照中遊刃有餘,言裡行間我讀到酣暢淋漓的揭示和拓展,幾無邊界的打通和比象,同時卻一步步地感受到語言後面德者的百味心境。這種心境貫穿全文、全課,是直驅光明之旅的痛快抑或應者寥寥的孤寂?是直抒胸徑的慈祥抑或見迷難醒的滄然?

如同迷失家園的孩子,人們在物相文化末流中沉淪,在欲望世界裡掙扎。愚昧不堪識命寶,縱欲輕拋皆盲種;小滿則溢耗元精,遙遙無期向晚鐘。身國內的人體真精總是“滿則溢”,小滿則無法儲存、轉化、提升、氣化乃至光化,何來成就生命的光明之境。

熊先生的繼續解析,開出順和逆的門和路。“滿則溢”的物化規律,是一個順成人的基本法則,也就是炁化精,精物化成蟲,滿溢後就成了繁衍後代的物種,這是欲相的生命之種。但是,生命再造還存在著另外一個途徑,……那麼這個時候就稱之為光態生命之“種”,也就是真正的芒種,是指慧智光芒。因而,既有芒種,也有物種,這兩種可能性在人體生命內同時存在著。他所畫的兩條路徑,就是生死之門,指明生命暗昧和光明的區別,指出欲相生命之種和光態慧智之芒的區別。向前走和向後轉,這扇門和迷失路,那扇門和歸家途,我們在當下,究竟做何衡量。那真如老子的感歎“其相去幾何?”“其相去何若?”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人生,就是一場提升自我的旅途!

摘選自熊春錦老師部分講座書籍和德慧智國學線上書院

延伸閱讀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唐代的孫思邈提倡:“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曰:“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鹹、過甜。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在此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功能的食品。

1.芒種宜食

芒種節氣要注意清熱祛濕。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宜食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番茄、西瓜、木瓜等。食用涼性蔬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蔬菜類如苦瓜、黃瓜、番茄、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是上乘之選,像番茄就有清熱解毒、平肝去火的作用;水果類如西瓜,性涼,且含有豐富鉀鹽;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是最佳的補水護膚品。主食類多食稀飯與麵食,如綠豆稀飯等。

圖3-19 西瓜

青梅:

在我國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熟時。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桑椹: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消渴口幹、大便幹結等症。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

桑椹小偏方:

(1)鮮黑桑椹30~50克,水煎服,治療風濕性關節疼痛。

(2)取新鮮熟透的桑椹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個月飲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於貧血或關節炎的輔助治療。

(3)桑椹、蜂蜜各適量,將桑椹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勻飲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陰補血,適用于陰血虧虛所致的鬚髮早白、頭目眩暈、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等。

(4)桑椹50克,冰糖20克,用開水沖泡飲用。桑椹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津,適用於腸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乾燥。

2.養生粥品

(1)養陰生津:瓜族當家

飲食調養:宜進食養陰生津食物,如白茅根、西瓜、涼瓜、番茄、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

藥膳推薦:絲瓜粥

原料: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鮮絲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乾淨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釐米、厚1釐米塊,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可食用。

注意:鮮絲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塊做粥。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滋潤肌膚。

(2)清熱祛濕:淮山茯苓

飲食調養:宜多吃健脾祛濕之品,如淮山、白術、茯苓、綠豆、冬瓜、木瓜、椰、香瓜等。

藥膳推薦:四神湯

四神是指茯苓,淮山,蓮子(或黨參)和芡實(或薏仁),是食補的最佳藥膳,可説明調節免疫系統,強化體質,消腫利尿及養顏美容,適合腸道機能較弱的人以及產婦和術後者的調養。與富含澱粉及纖維的粟子一起煮,還有幫助消化的養生功效。

(3)健脾益氣:薏仁沙參

飲食調養:宜食用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仁、沙參、百合、枸杞葉、木耳、桂圓、木瓜、椰、香瓜等。

藥膳推薦:薏仁杏仁粥

原料:薏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將薏仁、粳米淘洗乾淨,杏仁去皮洗淨。先將薏仁、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繼續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補肝。

3.養生飲品

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易耗氣傷津,故宜多飲茶。

枸杞防暑茶:

原料:枸杞15克,薄荷3克,五味子15克,菊花6克。

做法:將枸杞、薄荷、五味子、菊花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

功效: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

苦瓜蜜茶:

原料:苦瓜幹20克,蜂蜜。

做法:將苦瓜幹放入杯中,沖入300毫升沸水,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

滲出,加蜂蜜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降血壓。

決明菊花茶:

原料:決明子35克,野菊花10克。

做法:將決明子研細,和野菊花一起放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降壓。

五葉蘆根飲:

原料: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原料洗淨,將枇杷葉和冬瓜一起煎成約500毫升的湯水後再加入其他原料,再一同煮10分鐘後加入白糖。

功效:化濕、健脾、醒胃。 .

五味枸杞飲:

原方: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適量。

做法: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再入白糖,攪勻即可飲入。

功效:滋腎陰、助腎陽。適用于“夏虛”之症,是養生補益的有效之劑。

4.飲食禁忌

芒種期間,飲食強調清補,勿過甜過鹹,主食以稀為宜,蔬菜以瓜類最佳,少食會加重濕熱的蔬菜水果,忌食過於生冷寒涼之物。古人提示的以下飲食禁忌值得注意:

韭菜

除熱下氣,益陽止泄,春食香,夏食臭,冬食動宿飲,五月食昏人乏力。不可合牛肉食。酒後忌。

莧菜

通九竅,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蚘蟲。久服益氣力,不饑輕身。五月食則動氣煩悶。與鱉同食,生鱉瘕。

茄子

《濟世方》中說,五月勿多食茄,損人動氣,魂魄不安。這是因為茄屬土的緣故。

水果類

五月食未成核果,發癰疽寒熱。楊梅多食,傷熱,損齒及筋骨。

(四)芒種道德修身文化內涵:

在傳統二十四節氣中,“芒種”究竟是怎麼樣的道德修身文化內涵呢?國學家熊春錦先生再次以深邃的眼光帶著我們回溯本源:忘記中國文化源自于內文明,拋棄了談身內,只談物相,對於質象沒有進行涉獵,名的定義丟失質象而只存物相,就不是正確的形名定義,更不是本義。是的,我們從《新華字典》只能看到芒種的表像,甚至如古字典《說文解字》、古典籍《白虎通》等,對於芒種的解析都顯得淺白而浮華,都局限在物相境了等同於植物種子的狹義上。我們自己作為修習者、研究者、實踐者,對於這些缺失了治身,只存在著片面釋讀誤導的現象,要保持一定的清醒頭腦。可以說,這種只存在治事而缺乏治身的解釋,俯拾皆是,隨處可見,有時候對我們意識的誤導作用是非常強的。道德修身文化是“修之身”的內文明,是根文化,她一定是質象和物象同步論證的文化。真正的傳承者當把握這個原則,勇於質疑,勇於探源,對泥沙俱下的下游性的文化要去偽取真、上溯其源、一辨究竟。

我們的人類同樣存在著種芒和芒種現象。精蟲的尾巴在慧觀下同樣是放射狀的,像光芒一樣,跟麥芒及穀的芒也是相似的。精子們在卵外面纏繞,往卵裡面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實際上是非常典型體現出了這個物相“芒種”的特徵。熊先生是“善觀”者,也是諄諄誘導者。從物相和質象的觀照中遊刃有餘,言裡行間我讀到酣暢淋漓的揭示和拓展,幾無邊界的打通和比象,同時卻一步步地感受到語言後面德者的百味心境。這種心境貫穿全文、全課,是直驅光明之旅的痛快抑或應者寥寥的孤寂?是直抒胸徑的慈祥抑或見迷難醒的滄然?

如同迷失家園的孩子,人們在物相文化末流中沉淪,在欲望世界裡掙扎。愚昧不堪識命寶,縱欲輕拋皆盲種;小滿則溢耗元精,遙遙無期向晚鐘。身國內的人體真精總是“滿則溢”,小滿則無法儲存、轉化、提升、氣化乃至光化,何來成就生命的光明之境。

熊先生的繼續解析,開出順和逆的門和路。“滿則溢”的物化規律,是一個順成人的基本法則,也就是炁化精,精物化成蟲,滿溢後就成了繁衍後代的物種,這是欲相的生命之種。但是,生命再造還存在著另外一個途徑,……那麼這個時候就稱之為光態生命之“種”,也就是真正的芒種,是指慧智光芒。因而,既有芒種,也有物種,這兩種可能性在人體生命內同時存在著。他所畫的兩條路徑,就是生死之門,指明生命暗昧和光明的區別,指出欲相生命之種和光態慧智之芒的區別。向前走和向後轉,這扇門和迷失路,那扇門和歸家途,我們在當下,究竟做何衡量。那真如老子的感歎“其相去幾何?”“其相去何若?”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人生,就是一場提升自我的旅途!

摘選自熊春錦老師部分講座書籍和德慧智國學線上書院

延伸閱讀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