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讓百姓夢想變為現實 | 仙逸曹可凡”

晨報記者 李芹

13年前, 他剛過四十不惑的年紀, 卻不想過“一眼能看到退休”的悠閒生活, 主動投入到基層社區中去;13年後, 他兩鬢華髮、背影不再挺拔,

卻擁有了一批阿姨媽媽級的粉絲, 被她們親切地叫做“阿拉身邊的曹可凡”。 這個“他”, 就是長寧仙逸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家生。

凡事他不怕: 全年無休的居委會

“我非常喜歡和人打交道, 居委會工作可以給我提供這樣一個舞臺。 ”楊家生還記得13年前, 面試中他這樣回答應聘初衷。 這些年來, 他深耕仙逸居民區, 將一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 足以證明這句話並不是他一時興起的場面話。

仙逸居民區是一個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居住社區, 共有居民3400戶, 實際居住人口1萬左右。 和很多老舊社區一樣, 公共設施老化, 治安環境並不理想。 “社區通道12個, 道路四通八達。 ”社區民警陳浩還記得, 曾經一度, 仙逸居民區的治安狀況並不算好。

於是, 楊家生主動站了出來, 挨家挨戶地給居民做工作, 告訴居民安裝監控的必要性。 通過居民自籌資金等方式為社區安裝了32個監控探頭。 由此, 社區治安環境面貌一新。

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5點半, 楊家生所在的居委會全年無休, 始終確保有人值班。 曾經一度, 他的徒弟徐麗娜甚為不解。

徐麗娜是80後大學生, 剛進社區工作時, 她以為居委會工作應該挺輕鬆, 沒想到楊家生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

“二樓老人忘帶鑰匙到居委求助, 正好師傅值班, 他居然自己搞了把工程梯從一樓爬到二樓陽臺;大年夜一對老夫妻出門吃年夜飯, 沒想到家中失火回來已是一片狼藉, 師傅第一時間趕到幫老人安排好住處……”

類似種種, 楊家生總是對她說:居民找到居委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信任, 在能力所有的範圍內要盡力去解決, 即便能力所限也要最大程度獲得居民理解。

難事他也管: 幫居民圓夢“裝電梯”

倪毓波, 水城路468弄3號樓的樓組長。

別看她話不多, 可卻是3號樓居民心目中的“巾幗英雄”。 因為她一手操持了3號樓加裝電梯的事宜, 作為滬上為數不多已經用上電梯的多層社區, 樓內的老人們提起她就忍不住豎大拇指。

“如果沒有楊書記, 我早就打退堂鼓了。 ”每每有居民感謝她, 或是其他社區居民上門求取經驗的時候, 她總是這樣開場。 因為, 從2014年有加裝電梯的想法, 到2016年6月, 電梯正式通過驗收, 近兩年的時間裡, 楊家生傾注了很大的心血。

關鍵的一戶居民不願意簽字加裝電梯,

無法滿足徵詢率的硬指標, 說服工作是楊書記做的; 電梯施工運行都需要獨立電錶, 當時沒有範本可以借鑒, 供電所不同意安裝, 溝通工作是楊書記做的; 規劃方案通不過, 現場諮詢楊書記陪著一起去;好容易所有手續都辦齊了, 卻找不到願意接小單子的監理公司, 而沒有監理施工就無法推進, 最後還是楊書記出面找到共建單位接下了這筆“賺不了吆喝也賺不了利益”的小生意……

倪毓波一口氣講了許多小故事, 不難想見, 在她幾百個為加裝電梯奔走的日子裡, 楊家生的種種付出。 “電梯裝不裝, 他根本享受不到, 但只要出現難弄的事情, 他總是安慰我不要著急, 路要一步一步走, 然後,

他就利用晚上或者雙休日去四處奔走。 ”

因為有著這樣的“成功經驗”, 楊家生還打算在社區內的幾幢樓逐步啟動徵詢, 希望能讓更多老人享受到加裝電梯的美好。

事事都上心: 硬體、軟體兩手抓

徐秀仙是居民區的老住戶, 也是社區內的熱心志願者。 問她為何如此熱心?她說“社區的所有變化, 都看在眼裡, 沒有道理不為自己的家出力。 ”

和很多老舊社區的停車位緊缺一樣, 仙逸居民區的停車難問題也很突出。 有車的、沒車的;租房的、自住的;底樓的、高樓的……大家對於社區是否要增加停車位都有著自己的不同看法。

於是, 楊家生一次次地召集居民代表座談, 在居民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 在適度拓寬內部道路的同時, 安裝智慧化道閘, 同時邀請居民志願者和代表共同監督,對外來車輛進行嚴格管理,優先確保社區居民的停車位。大家紛紛感歎這個楊家生真有兩把刷子。

“可很多居民不知道,道路拓寬的時候正逢盛夏,哪怕40度,為了工程不出岔子,楊家生都在現場盯著。”徐秀仙這樣告訴記者。

90多個門頭改造了,水壓和水質難題解決了……環境一點點變美,居民們住得更舒暢了。

硬體升級的同時,楊家生不忘籌畫各類社區活動,讓居民有歸屬感。於是,這位開朗外向的“小巷總理”親自上臺,又主持、又唱歌,不僅活躍了氣氛,也為自己贏得了“仙逸曹可凡”的雅號。

如今,8月份的盛夏納涼晚會、春節前的聯歡晚會、卡拉OK大獎賽……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大豐富了居民們的精神生活,也讓仙逸社區變得更有溫度。

同時邀請居民志願者和代表共同監督,對外來車輛進行嚴格管理,優先確保社區居民的停車位。大家紛紛感歎這個楊家生真有兩把刷子。

“可很多居民不知道,道路拓寬的時候正逢盛夏,哪怕40度,為了工程不出岔子,楊家生都在現場盯著。”徐秀仙這樣告訴記者。

90多個門頭改造了,水壓和水質難題解決了……環境一點點變美,居民們住得更舒暢了。

硬體升級的同時,楊家生不忘籌畫各類社區活動,讓居民有歸屬感。於是,這位開朗外向的“小巷總理”親自上臺,又主持、又唱歌,不僅活躍了氣氛,也為自己贏得了“仙逸曹可凡”的雅號。

如今,8月份的盛夏納涼晚會、春節前的聯歡晚會、卡拉OK大獎賽……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大豐富了居民們的精神生活,也讓仙逸社區變得更有溫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