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痤瘡的局部使用的非抗菌藥物類

痤瘡也叫青春痘、痘痘、暗瘡、黑頭粉刺與白頭粉刺(又稱粟丘疹、脂肪粒)。 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性常見多發皮膚病。 痤瘡丙酸桿菌與痤瘡發生密切相關。 有效的殺抑痤瘡丙酸桿菌非抗菌藥物類, 包括過氧化苯甲醯、壬二酸、二硫化硒、硫磺洗劑。

過氧化苯甲醯

此藥為過氧化物, 外用後可緩慢釋放出新生態氧和苯甲酸, 具有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溶解粉刺及收斂作用, 主要用於輕、中度痤瘡的治療, 目前尚無有關耐藥性方面的報導。 有2.5%、5%和10%不同規格的洗劑、乳劑或凝膠, 應從低濃度低刺激性開始使用再逐步增至高濃度, 不同濃度的過氧化苯甲醯均有效, 但以5%、1%濃度最好。

壬二酸

目前一般外用其20%濃度的壬二酸霜劑。 已證明壬二酸能減少絲狀蛋白的合成, 抑制毛囊角化過度, 同時具有殺滅或抑制痤瘡丙酸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 且不會引起耐藥性痤瘡丙酸桿菌。 它在痤瘡治療中除抗菌外還有調節正常角化過程和抗炎的作用。 每天塗用2次, 4~8周後可見到有所改善, 4個月後可獲得最佳療效。 其低濃度抑菌, 高濃度殺菌。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微的一過性紅斑和皮膚刺激症狀。

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劑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蟲及細菌的作用, 可降低皮膚游離脂肪酸含量。 用法為潔淨皮膚後, 將藥液略加稀釋均勻地塗布於脂溢明顯的部位, 約20min後再用清水清洗。

硫磺洗劑

5%~10%硫磺洗劑具有調節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降低皮膚游離脂肪酸等作用,

對痤瘡丙酸桿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