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民國世界球王,馳騁足壇20年獲4次冠軍一生射進2000多球

目前我國被公認的足球之鄉就有三個, 分別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廣東省梅州市, 和江蘇省江陰市。 今天說一說廣州梅州市。 143年前, 兩名外國傳教士來到了廣州一個叫元坑的村子裡, 跟隨的是一支風靡歐洲的現代足球隊。 起初他們只用木塊搭建球門, 找一塊空地教孩子們踢足球, 從此中國現代足球在這個地方開始生根發芽了。 之所以提到這個地方, 是因為元坑是梅州五華當時民國球王李惠堂的故鄉。 20世紀80年代, 梅州足球隊員在廣東全身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時人流傳著“北有大連、南有梅縣”的說法。

看戲要看梅蘭芳, 看球要看李惠堂, 這是20世紀20年代流行的一句話。 在民國李惠堂能夠憑藉高超的球技跟京劇大師梅蘭芳相提並論, 足見他當時多麼有名望。 李惠堂出生於1905年的香港。 小時候因家裡窮, 買不起足球, 自己就用柚子當球踢,

而且是光著腳踢球, 每天放學回家路上他都會練習盤球走路, 這一習慣磨練了他的堅強意志, 提高了控球技術。 如此過了幾年, 身體長得更加壯實, 球技驚人。 10歲時候, 他回到香港, 並與1912年考入當時盛行足球運動的皇仁書院, 接受正規系統的訓練。

在一次與英國海軍球隊比賽當中,

足球剛過中線, 他就拔腳力射, 球竟然穿過數個英國隊員組成的人牆硬生生的了進了網。 他還曾一個人從後場盤球, 連續晃過四五個攔球的對手, 直接把球帶入對方的禁區, 提腳就射入球門。 英國媒體曾這樣稱讚他, 速度奇快, 盤球技術就像跳舞一樣, 旁若無人的發揮著自己的舞姿, 一旦進入狀態他可以把球踢得如同藝術, 讓人防不勝防, 如癡如醉。 而所謂的禁區內, 他可以從任何角度攻入球門, 最厲害的是在禁區外起腳遠射, 他如同幽靈一樣突然發難, 總是讓對手懵逼, 而傳球的時候, 一個人根本盯不住他的跑位。 1976年時他被德國一家足球權威媒體評價為與巴西貝利、英國史坦萊·馬菲士、西班牙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齊名的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22年, 17歲的李惠堂入選香港足球勁旅--南華隊, 任主力前鋒, 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 因他出色的倒地臥射, 球藝嫺熟, 被球迷送外號“球怪"。 1923年5月, 18歲的他首次代表中國球隊參加日本大板第六屆遠東運動會,

獲得冠軍。 從此鋒芒初露, 聲名大噪。 1923年8月跟隨南華懟澳大利亞冠軍球隊新南威爾士隊。 開場5分鐘, 李惠堂就梅開二度, 連射三球, 讓很多人都感覺不可思議。 為此澳洲當局授予他金質獎章。 香港報刊專門報導, 稱李惠堂為"球王", 並有"萬人聲裡叫球王, 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1936年為參加柏林奧運會足球賽, 由於當時政府不重視沒有專項資金發展足球, 李惠堂和隊員們就想辦法自行籌款, 提前2個月出發, 一路靠收取沿途比賽的門票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資金。 這一路共進行了27場比賽, 以23勝4平無一敗績的成績獲得門票費用, 一路上省吃儉用, 自己動手做飯, 住不起貴的旅館就全部睡大通鋪。 由於緊趕慢趕到達比賽時候, 球員們已經疲憊不堪了,很不幸以0比2的成績負于英國國奧隊,首輪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隨隊遠征南洋,在與馬來西亞檳城聯隊的首戰當中,南華隊以11∶0大勝。而此時的李惠堂已經35歲了,但雄風依舊,他左右開弓,拔腳勁射,獨入7球。香港淪陷後,李惠堂不願意當亡國奴,於1941年借著澳門足球賽的機會,輾轉回到老家。他與老鄉們自己組建了五華足球隊。還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副對聯:"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

1942年,他到梅縣與強民隊切磋,,以1∶3"的結果禮讓"強民。第二年,李惠堂就邀請香港甲組高手,以"航建隊"的名義,與強民隊比賽。通過這兩次實戰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這兩次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隨後他參加四省"元首杯"足球賽。他先後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作表演賽和義賽,救濟戰孤和難民,支援抗戰救國。

1947年,李惠堂時年42歲,他參加了最後一次在香港舉辦的滬港杯賽,他射出的一個點球被撲中,這場比賽成為了他的"掛靴之戰"

1948年李惠堂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獲國際足聯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國臺北隊奪得第二屆、第三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

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他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1966年李惠堂擔任亞洲足球聯合會和國際足球聯合會副主席,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新中國成立,賀龍曾邀請李惠堂做中國國家隊主教練,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歲。

李惠堂戰績榮譽:他馳騁足壇20多年,先後率領中國足球隊參加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遠東運動會、出訪東南亞、歐洲和大洋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他一生共射進近2000多個球,獲得了50多個榮譽稱號、100多枚獎章和120多座獎盃,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用自己的雙腳譜寫了一個個傳奇。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李惠堂一家

看看如今的足球黑球假球經常出現,大吃大喝也養不出一批“精銳”出來。要知道足球是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大運動,因為有了英雄才更顯其魅力。而對於李惠堂這樣的英雄,我們應該崇拜,其人品精神更要傳頌,不能被後人所遺忘。

球員們已經疲憊不堪了,很不幸以0比2的成績負于英國國奧隊,首輪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隨隊遠征南洋,在與馬來西亞檳城聯隊的首戰當中,南華隊以11∶0大勝。而此時的李惠堂已經35歲了,但雄風依舊,他左右開弓,拔腳勁射,獨入7球。香港淪陷後,李惠堂不願意當亡國奴,於1941年借著澳門足球賽的機會,輾轉回到老家。他與老鄉們自己組建了五華足球隊。還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副對聯:"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

1942年,他到梅縣與強民隊切磋,,以1∶3"的結果禮讓"強民。第二年,李惠堂就邀請香港甲組高手,以"航建隊"的名義,與強民隊比賽。通過這兩次實戰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這兩次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隨後他參加四省"元首杯"足球賽。他先後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作表演賽和義賽,救濟戰孤和難民,支援抗戰救國。

1947年,李惠堂時年42歲,他參加了最後一次在香港舉辦的滬港杯賽,他射出的一個點球被撲中,這場比賽成為了他的"掛靴之戰"

1948年李惠堂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獲國際足聯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國臺北隊奪得第二屆、第三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

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他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1966年李惠堂擔任亞洲足球聯合會和國際足球聯合會副主席,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新中國成立,賀龍曾邀請李惠堂做中國國家隊主教練,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歲。

李惠堂戰績榮譽:他馳騁足壇20多年,先後率領中國足球隊參加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遠東運動會、出訪東南亞、歐洲和大洋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他一生共射進近2000多個球,獲得了50多個榮譽稱號、100多枚獎章和120多座獎盃,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用自己的雙腳譜寫了一個個傳奇。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李惠堂一家

看看如今的足球黑球假球經常出現,大吃大喝也養不出一批“精銳”出來。要知道足球是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大運動,因為有了英雄才更顯其魅力。而對於李惠堂這樣的英雄,我們應該崇拜,其人品精神更要傳頌,不能被後人所遺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