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蒼溪岫雲村的生態農產品進城 鄉村菜讓村民脫了貧

推薦閱讀

在成都高新區的岫雲村線下體驗店, 消費者可以吃到用山村出產的食材製作的鄉村美食。

3月15日, 在成都高新區的岫雲村線下體驗店,

一位消費者品嘗用山村出產的食材製作的酸水豆腐、韭菜炒鵝蛋、玉米饃、米豆腐炒臘肉等鄉村美食, 這一道道美味的鄉村菜背後蘊藏了一個個感人的脫貧故事。

酸水豆腐所用的米豆腐來自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53歲留守婦女何定瓊之手。 她每月為體驗店提供約400斤米豆腐, 除去成本可以淨掙1700元。 鮮美的土雞湯出自村裡殘疾人鄭榮華飼養的土雞, 每年她家通過出售土雞收入15000元。 韭菜炒鵝蛋來自李廣榮、侯淑蘭夫婦飼養的優質土鵝, 每年為他家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甜香酥脆的玉米饃饃出自蒼溪縣東青鎮64歲的貧困戶王林清老人之手。 老人上有80多歲患病的父母, 下有兩個遭遇車禍致殘的兒子,

一個個不起眼的饃饃關係著一家人的生計。 老人做的玉米饃饃在當地售價1元/個, “岫雲村”線下體驗店按1.5元/個包銷, 一個月銷售2500個饃饃, 除去成本可以幫助王林清一家月收入3000元。

[記者 尹鋼 編輯:覃貽花]

岫雲村的“時光雞”“歲月鴨”“年華豬”等產品, 正準備從山村送到大都市人的餐桌上。

今年32歲的李君是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的黨支部書記。 8年前, 他放棄城裡高薪回到秦巴山區深處的貧困山村, 帶領村民引投資、修村道, 發展特色農業, 通過線上、線下整體行銷的方式, 為城裡消費者送去健康、綠色、原生態的農產品, 帶領村民們走上脫貧奔康的道路。

李君意識到只有把農戶的生產和城裡人的需求連結起來, 才能讓綠色食品進入千家萬戶。 李君成立了岫雲村土雞合作社, 註冊“岫雲村”品牌, 與全村298戶土雞養殖戶簽訂訂單, 把特色產品介紹給成都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第一次把岫雲村的生態農產品打入了城市的高端市場。 他帶領村民開展“遠山結親計畫”, 在城裡物色有需求的家庭,

與岫雲村的農戶結成對子, 一對一的為城市家庭提供高品質、原生態的農產品。

銷售人員拍下農戶用傳統方式養殖家禽的視頻, 傳到網上讓消費者有更直觀的感受。

根據岫雲村主要勞動力都是平均年齡接近60歲的留守老人的實際情況,

畜禽一律按年頭收購, 採用不搞規模養殖、不計重、按只算的方式, 每只畜禽產品都安裝了“身份證”——編碼腳環。 通過編碼可以查詢到這些雞鴨來自哪家農戶, 通過拍攝的視頻看到農畜品的養殖情況, 保證每個城市家庭買到的都是合格的綠色產品。 現在村裡農戶與結對的城市家庭都簽訂了供銷合同, 2016年, 岫雲村每戶僅養殖一項就實現增收3000元以上。

2016年底, 李君整合資源在成都開辦了“岫雲村”品牌的線下體驗店, 不僅成了線上結對、線下體驗的平臺, 也成了“遠山結親”專案長期可依託的扶貧平臺。

本報記者 尹鋼 攝影報導

3月12日,加入品質控制和行銷團隊的大學畢業生正在為村民播放養殖技術視頻。

3月14日,李君在成都的線下體驗店向消費者推介岫雲村出產的優質農副產品。

3月12日,加入品質控制和行銷團隊的大學畢業生正在為村民播放養殖技術視頻。

3月14日,李君在成都的線下體驗店向消費者推介岫雲村出產的優質農副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