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5個症狀暗示得脂肪肝,它的危害不比乙肝小

人們正常肝內脂肪占肝重3%—4%, 如果脂肪含量超過肝重的5%即為脂肪肝。 根據病因不同, 脂肪肝可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前者主要與超重、營養過剩和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有關, 約占全部脂肪肝的80%以上。 後者則由長期酗酒所致。

5個症狀暗示得脂肪肝

1、食欲不振

如果長時間食欲不振, 除了懷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 也應考慮到脂肪肝的可能。

2、噁心、嘔吐、腹脹

輕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 可伴有噁心欲嘔、厭油、上腹飽脹等不適。 噁心的症狀常常單獨出現。

3、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勞的表現。

4、蜘蛛痣

它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 形似蜘蛛, 故稱蜘蛛痣, 經常出現在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 直徑可從針頭大到數釐米以上。 檢查時用指尖或棉簽壓迫痣的中心, 其呈輻射狀的“小血管網”即可褪色,

去除壓力後又會出現。

最常見於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 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維生素缺乏症

脂肪肝時由於脂肪堆積合併飲食中維生素缺乏, 那麼人就易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症。 臨床可見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角化過度等。

少數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脂肪肝危害不亞於乙肝

很多人覺得脂肪肝不礙吃, 不礙喝, 自己又沒有任何不適感覺, 可以不管它。

過多脂肪積蓄於肝臟, 影響肝臟血液和養分供應及自身代謝, 肝細胞會逐漸發生腫脹、炎症浸潤、變性壞死, 損傷肝功能, 導致脂肪性肝炎。 這種情況若長期發展, 就會造成肝纖維化、肝硬化, 極大增加患肝癌的危險。 有資料顯示, 約30%的酒精性脂肪肝可發展為肝硬化;約1.5%至8.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進展為肝硬化。

除可導致肝硬化外, 脂肪肝還會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相關聯, 引起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病。 如長期患脂肪肝, 脂肪顆粒還可能會因脂肪囊泡破裂而進入血液引起腦、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或靜脈高壓及膽汁淤積。

輕—中度脂肪肝治療應從控制飲食入手, 不能吃得過飽, 更不能暴飲暴食, 每餐吃八成飽即可。 要以減輕體重為原則, 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 提倡高蛋白、低糖、低脂飲食,

不吃或少吃動物脂肪及甜食, 拒絕飲酒, 多吃蔬菜, 適量食用水果(有些水果含糖較多), 不吃零食, 睡前不加餐。

改善脂肪肝, 可以在早餐和晚餐的時候, 用5ml的蘇子油加入到100ml的優酪乳中, 攪拌食用。 蘇子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歐米伽3含量最高的食物, 歐米伽3(α-亞麻酸)的含量可以達到65%以上, 是橄欖油中歐米伽3含量的80倍, 是核桃油中歐米伽3含量的6倍。 α-亞麻酸和優酪乳中的蛋白質,結合後形成一種易被人體吸收的“水溶性的脂蛋白”,説明清除血管垃圾,加速脂質轉運和排泄,以及調節脂肪代謝。

世界衛生組織(WH0)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于1993年聯合發表聲明,鑒於α-亞麻酸的重要性和人類普遍缺乏的現狀,決定在世界範圍內專項推廣α-亞麻酸。

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經常食用蘇子油,還有助於促進腦細胞活力,提高記憶力。

預防脂肪肝要多食降脂食品如燕麥、小米等粗糧,黑芝麻、黑木耳、海帶等。

重度脂肪肝更需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注重飲食和運動,還應合使用保肝和降脂的藥物。

世界衛生組織(WH0)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于1993年聯合發表聲明,鑒於α-亞麻酸的重要性和人類普遍缺乏的現狀,決定在世界範圍內專項推廣α-亞麻酸。

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經常食用蘇子油,還有助於促進腦細胞活力,提高記憶力。

預防脂肪肝要多食降脂食品如燕麥、小米等粗糧,黑芝麻、黑木耳、海帶等。

重度脂肪肝更需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注重飲食和運動,還應合使用保肝和降脂的藥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