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扁擔的聯想

我家住在秦嶺山區, 山裡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扁擔。

我的家鄉有三種扁擔, 一種是長扁擔, 長兩米以上, 較厚較硬, 兩端微微翹起,

這是一些青壯年長途擔腳用的扁擔。 我的父親就曾用這種扁擔, 多次下四川, 赴湖北, 去河南, 到山西, 抵關中, 把這些地方的草繩、火紙、香表、紅白糖、布匹、棉花和食鹽等等日用品, 擔到我們山裡來, 賣給當地客商和農民群眾。 我們這個地方, 把用扁擔搞長途販運的人叫扁擔客。 所有扁擔客, 都是用長扁擔。 所以說這種扁擔也可以叫專用扁擔, 不搞長途販運的農戶家裡是沒有的。

第二種扁擔, 稍短一些, 比較薄, 兩端尖, 這是農家秋麥兩季收割莊稼和擔柴草用的。 冬季農民上山砍柴也使用這種扁擔。 這種扁擔使用有季節性, 除了農忙, 平時使用的較少, 凡是種莊稼的農戶, 家家都有這種扁擔, 至少有一個, 勞力多的戶, 往往有幾個這種扁擔,

這是農忙時節必用的工具。

第三種扁擔叫小扁擔, 更短一些, 薄而軟, 兩端是齊頭, 並系著繩子, 繩子上綁著鐵鉤, 這樣使用起來就很方便, 很得心應手。 這種扁擔, 農戶家家都有, 是日常生產生活中最為常用的工具, 幾乎是一天也離不開。 春天開犁播種,人們用它把糞土、肥料、籽種, 運往田中, 秋天人們又用它把成熟的莊稼, 像玉米、穀子、紅薯、豆類等等, 收割下來, 一擔一擔挑回家中;日常生活中人們挑水呀, 運煤呀, 凡是能用扁擔挑的活路, 都用小扁擔, 就連每年春節拜年以及日常賀喜走親訪友, 禮品也用小扁擔挑著走。

農民對扁擔的製作很重視, 要選有韌勁, 不易折斷的木料進行加工, 首選的是桑木。 俗話說“桑木扁擔軟溜溜,

擔著上路樂心頭”。 誰家有根桑木扁擔, 還會拿出來在人前誇讚一番的。

舊社會一直到解放初, 在我們山區, 扁擔是農民的重要工具, 沒有它, 就會影響農事的進行, 就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我在舊社會度過了將近二十年, 在我十多歲的時候, 就曾用扁擔上山砍過柴,

用扁擔給家裡經常挑水用, 也到當地小煤窯給家裡擔過煤炭, 還用它幫父母親幹過農活。 我曾經用它挑著兩個筐販賣水果, 為自己掙上學用的學費。 記得15歲那年夏季, 地方保公所給我家攤派了50斤糧並要求很快送到縣城糧庫, 當時父親不在家, 母親讓我去送。 我擔著50斤重的擔子, 從家庭出發, 往60裡以外的縣城開拔, 一路上擔子壓得我的肩膀火辣辣的疼, 我咬緊牙關, 忍著疼痛堅持著。 當我交完糧食返回到家中, 母親看到我肩膀紅腫, 怪心疼的, 眼內都閃動著淚花。

在我們這山區農村, 作為農家子弟, 不會使用扁擔, 不能擔, 不能挑, 就會被認為不是農業生產的行家裡手, 不算是勤勞有本事的人。 我既生在農村, 長在農村, 就必須學會使用扁擔, 擔挑子。 後來我就一直堅持練著, 天長日久, 終於練出來了。 到了17、8歲, 就和大人一樣幹活, 挑著軟溜溜的扁擔, 幹得歡, 跑得快。 有時候, 我們這一幫子小青年, 聚在一起擔挑子, 大家說著笑著, 有時還哼著小曲。 我們還搞競賽, 看誰挑的多,走得快,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真是苦中有樂。說實在的,近20年的農村生活,是我和扁擔結下瞭解不開的情緣。解放後,我離開農村參加了工作,每當我回到家鄉探親時,總要去摸一摸那光溜溜的扁擔,還放在肩膀上試一試,這時候,過去使用扁擔的情景,就會在我的腦海中一幕一幕閃現。

我的家庭,在我以前的祖祖輩輩,都是常年伴著扁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後代。我的家鄉廣大農民群眾和我的家庭一樣,也都曾經伴著扁擔,從事農耕,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如今在山區農村,已有了架子車、拖拉機、汽車等現代化的運輸工具,用肩膀用扁擔挑的事情,比過去大大減少了。然而,扁擔還繼續使用著。在我們這居住分散土地比較零碎的山區農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使用扁擔還是不會被取消的。我想,儘管扁擔的作用小了,但人們萬萬不可忘記扁擔精神,正是這大山裡的廣大人民群眾,用扁擔擔出了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繁榮。山區的千年歷史,可以說,也是用扁擔擔出來的。

看誰挑的多,走得快,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真是苦中有樂。說實在的,近20年的農村生活,是我和扁擔結下瞭解不開的情緣。解放後,我離開農村參加了工作,每當我回到家鄉探親時,總要去摸一摸那光溜溜的扁擔,還放在肩膀上試一試,這時候,過去使用扁擔的情景,就會在我的腦海中一幕一幕閃現。

我的家庭,在我以前的祖祖輩輩,都是常年伴著扁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後代。我的家鄉廣大農民群眾和我的家庭一樣,也都曾經伴著扁擔,從事農耕,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如今在山區農村,已有了架子車、拖拉機、汽車等現代化的運輸工具,用肩膀用扁擔挑的事情,比過去大大減少了。然而,扁擔還繼續使用著。在我們這居住分散土地比較零碎的山區農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使用扁擔還是不會被取消的。我想,儘管扁擔的作用小了,但人們萬萬不可忘記扁擔精神,正是這大山裡的廣大人民群眾,用扁擔擔出了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繁榮。山區的千年歷史,可以說,也是用扁擔擔出來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