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潿洲島,一段不被擱淺的可愛

在大約北緯21度的大海上,

有一個我想用“可愛”來形容的海島。

它也許是除了送給越南的白龍尾島之外

廣西最大的海島。

從地圖上俯瞰這塊漂浮在煙波浩淼的大海上的海島,

如同一把綠色的彎柄湯勺,

為我在弱水三千中,

盛出了我對浪花唯一的鍾愛。

她是, 潿洲島。

逢客必有山·島居客家人

潿洲島位於廣西省的最南端, 北臨北海, 東望雷州, 南邊與海南島隔海相望, 自古以來素有“蓬萊島”之稱,

也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島。 銀白色的灘塗擁抱著多情的海浪, 歲月侵蝕掉巨石與熔岩, 每一個夕陽西下的日子裡, 這處安寧的小島上寫滿的是可愛的風景與淳樸的民俗。

俗話說:逢山必有客, 逢客必有山。 但說客家人居住的海島, 人們或許聞之甚少。 而潿洲島便是一個典型的客家人居住的美麗海島。 島上住著2000多戶人家, 總共有1.6萬多人口, 而其中大部分是客家人。 據說潿洲島上的客家人是四五百年前與新會、四會當地人發生械鬥, 後遷徙上島的, 因此客家鄉音濃厚, 似廣東惠州一帶的客家話。

新鮮便宜的水果

潿洲島上民風淳樸, 這與當下許多開發過度的旅遊景區相比, 可以算是潿洲島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和買笑賣, 物美價廉幾乎是所有人對潿洲島購物的感覺。 不論是想來點新鮮水果, 還是想從島上帶些旅遊特產, 幾乎毋需任何的討價議價, 也能享受到絕對公道合理的價格。 根據以往我遊覽的其它海濱旅遊景區的經歷而言, 潿洲島最讓人驚奇的是極其便宜的海鮮價格。

傍晚, 當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時, 便可以攜著愛人的手一起去購買最新鮮的海鮮, 超出想像之外的便宜價格買上一籮筐海鮮, 再拿回住宿的漁家客棧給老闆5到10塊錢的加工費, 如此簡單便可以吃上正宗地道的北海海鮮。

如果覺得想吃點新鮮蔬菜補充維生素, 便可以自己到農貿市場去挑選些新鮮蔬菜。 雖然我們平時看到的一些小攻略都告訴我們潿洲島上的蔬菜是很貴的, 但真正去過之後便發現那其實都是沒影的事兒。 農貿市場上的蔬菜不僅種類繁多, 而且價格也是比價適中的。 島上的蔬菜大部分是當地人們自己摘種的, 所以感覺到比平時吃到的蔬菜味道更美味。

棲息在樹上的雞

除了熱情的島民, 潿洲島上的家禽動物也拉近了不少人與自然的距離。 居民家養的雞絕少進雞舍, 一般都棲息在樹上。 平時, 任憑風吹雨打, 無論如何驅趕, 家雞都不肯挪位。 但是如果哪一天你發現沒有一隻雞棲息在樹上了, 那肯定是颱風要來了。 據島民介紹,家雞的預報一向都是準確無誤的,島上的居民都把家雞當作可靠的颱風“預報員”。灌木叢中常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山羊,它們不時會湊過來與人親熱,或用尖角給你“搔癢”或與小孩“頂牛”,可是一旦有危險信號,山羊們將立刻逃得無影無蹤。據說,20多年前,島上一位老人從陸上帶來幾隻小羊羔,放養在山上。之後,幾隻小羊羔便再也沒回來,一兩年後,島上的山羊奇跡般地多了起來,數都數不過來。淳樸的民風氣息,原生態的海島文化,就在潿洲島這個陌生的地方卻找到了久違的熟悉的感覺。

勞作的島民

夕陽西下,晚餐過後的海灘散步,村頭樹下,總有熱情的島民會主動招呼你,請你過去常常新鮮的龍眼、荔枝,隨便一個簡單有趣的話題便足夠聊上好一會兒。如果你是客家人,會講客家話,他們會更高興、更熱情,幾句鄉音,幾句問候,大家便有了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回歸線上的藍色印記

蔚藍是想像中和記憶裡對於大海最初的定義,對於一個在內陸城市長大的孩子來說,對於那片蔚藍的嚮往格外強烈,而來潿洲島看海自然是少不了的。我到過大連、旅順,到過威海、青島,到過深圳、珠海,但在我所見過的大海中沒有一處比得上潿洲島的海那麼藍,那麼清澈。站在在島上放眼,浩浩淼淼的大海,淡藍藍的,海浪衝擊著礁石,濺起白色的浪花,像一首首兒時的歌謠。

據說,人的肉眼最多只能看到四十裡的遠處,我們站在潿洲島上高高的山崖,所望之處,全是一片藍色的大海,偶爾極遠處有一艏模糊的航船。一時之間,我忽然覺得中國古代詩詞文賦何其多,但是寫海、詠海的文章詩詞卻很難找出幾篇。最有名的,還算曹操,毛澤東的兩首,這兩位偉人似乎是站在同一塊地方,唱出了各自不同的心態,但是,對大海的讚美,倒是同樣的傑出。有人看大海,索然無味,只覺得空渺乏味。但是有人看大海,卻從毫無邊際裡看出了無盡的富饒寶藏。

潿洲島一帶海水很清,赤腳走在海邊,能清晰地看到水底。銀白色的海灘上沙子又白又細,有的地方沙灘軟軟的,找不到一塊石頭或一個貝殼,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回頭望望軟綿綿的“沙棉毯”上全是一串串一路走來的痕跡。有的海灘上,沙子裡有很多小小的珊瑚礁,踩上去就像踩在小石子上,腳底癢癢的,膈得奔跑的小孩哈哈笑。小珊瑚礁奇形怪狀,有像數位的,有像字母的,有像樹枝的,還有像傢俱的,十分有趣。雪白的浪花拍打著銀白色的沙灘,海浪像一條條長長的白綢帶,從藍色的大海飄過來,又像舞臺上的舞蹈演員舞動潔白的花邊裙擺,卷著一朵朵浪花,“嘩嘩嘩”地湧過來又退回去,退回去又湧過來,前面的還在往前沖,後面的又追趕著上來了。眼看著海浪湧到腳下了,眼看著冷不防一個高高的浪頭沖過來,打濕了身旁女孩的裙邊。

漫步在潿洲島,海風中攜著絲絲鹹鹹的味道,隨處可見接滿了胖胖“彎月亮”的香蕉樹。潿洲島上的香蕉皮薄、香糯、甜中帶微酸,被譽為黃金蕉。可是,比起遠近聞名的“金香蕉”,另一種水果卻更為吸引我。外形與榴槤極其相似,但個人覺得味道卻比榴槤好了不少,它就是菠蘿蜜。菠蘿蜜分為幹苞濕苞,不同的有不同的味甘,甜中膩著一些酸勁,一口之後便再也停不下來。不過,要注意的是吃的時候記得戴雙塑膠手套,千萬別讓它那乳白色的汁液粘在手上,不然一番美味之後可就得撓頭了。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充分的光熱資源讓潿洲島從來不缺少水果,四季有時,但這裡的水果卻絕不“斷貨”,滿島的鳳梨、香蕉、荔枝、龍眼、黃皮、芒果、芭樂,無論何時到這裡,總是應有盡有。

火山口的小奇觀

海浪逐過沙灘,我們也要告別這座熱情的島嶼,但千萬別這裡還有一個絕不能錯過的美景在以不一樣的溫度等著你——潿洲島火山口地質公園。

乘坐著島上的旅遊大巴,終於到達了潿洲島最有名的景點——火山口地質公園。中午的太陽日已中天,火辣辣的陽光恣意地在手臂上叮咬著,疾步投入青石曲徑的綠蔭中,石徑兩旁,雜樹叢生,小鳥“啾啾”的在林間飛來跳去,迎接貴賓似的洋溢著喜悅。陽光蒸發葉子雜草的芳香,混合著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氣息。

火山口位於鱷魚山腳下, 沿著小幽徑拾級而下,隨著光線的漸漸增強。遠方,藍天,白雲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徜徉,與時隱時現的飛鳥水禽相映成趣;近處,呼嘯而來的海浪撲擊著礁石,濺起無數雪白的浪花。環顧四周,豬肝色的熔岩,在鹹澀海水的侵蝕下,形成千姿百態的海蝕洞,海蝕涯,海蝕台,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的地貌。伸手,撫摸著這滄桑歲月的傷疤,粗糙的岩層碎片陷進手心,太古的三萬多年前炙熱的余溫似乎還能感受。鐵鍊欄杆,木板鋪排的小橋曲折蜿蜒於海岸的岩石上,一路延伸。絕壁上綠樹成蔭,壁層的斷裂處,時有山水滲溢出來,一點一滴,凝結了潿洲島的鐘靈秀氣,猶如觀音仙露,絲絲潤澤著芸芸眾生,靠近,一縷沁人心扉的清涼。平坦的熔岩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碎珊瑚,珊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些千百年前珊瑚蟲一代一代的遺骸堆積,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其錚錚的石骨暗示著它們生前並非懦弱的動物。遂挑選幾顆精緻的收入囊中,如獲至寶。

浪濤一浪接一浪,熱烈的撲在礁石身上,發出如同豁達笑聲般的巨響。大海用博大的胸懷,緊緊地把潿洲島擁抱,似水的柔情,仿佛要融化岩石的冷酷無情,經年累月,熔岩一點一滴在海浪的親吻下日漸消瘦,億年後,或許海和島就可以融為一體了……念起念落間,心中糯動著酸酸楚楚的柔軟,像有鹹澀的海水漫過心際。抬眸,忽地瞥見海岸百米外一塊孤獨的礁石,石上鐫刻著朱紅的大字“海枯石爛”。

回歸線上的火山口,高溫高壓之下的岩漿從地殼的薄弱處噴薄而出,用百萬年的時間疊出了高聳的天書。翻開扉頁,潿洲島上的一切如同滾燙的文字講述著滄海桑田的故事,一章一節,一句一字,或許也曾沾染了俗世的悲歡離合。清風無痕,白雲默語,時光無法穿越的迷像,在21度的海域留下了無法擱淺的可愛座標。

文字:Susu

圖片:彈指行攝間

據島民介紹,家雞的預報一向都是準確無誤的,島上的居民都把家雞當作可靠的颱風“預報員”。灌木叢中常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山羊,它們不時會湊過來與人親熱,或用尖角給你“搔癢”或與小孩“頂牛”,可是一旦有危險信號,山羊們將立刻逃得無影無蹤。據說,20多年前,島上一位老人從陸上帶來幾隻小羊羔,放養在山上。之後,幾隻小羊羔便再也沒回來,一兩年後,島上的山羊奇跡般地多了起來,數都數不過來。淳樸的民風氣息,原生態的海島文化,就在潿洲島這個陌生的地方卻找到了久違的熟悉的感覺。

勞作的島民

夕陽西下,晚餐過後的海灘散步,村頭樹下,總有熱情的島民會主動招呼你,請你過去常常新鮮的龍眼、荔枝,隨便一個簡單有趣的話題便足夠聊上好一會兒。如果你是客家人,會講客家話,他們會更高興、更熱情,幾句鄉音,幾句問候,大家便有了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回歸線上的藍色印記

蔚藍是想像中和記憶裡對於大海最初的定義,對於一個在內陸城市長大的孩子來說,對於那片蔚藍的嚮往格外強烈,而來潿洲島看海自然是少不了的。我到過大連、旅順,到過威海、青島,到過深圳、珠海,但在我所見過的大海中沒有一處比得上潿洲島的海那麼藍,那麼清澈。站在在島上放眼,浩浩淼淼的大海,淡藍藍的,海浪衝擊著礁石,濺起白色的浪花,像一首首兒時的歌謠。

據說,人的肉眼最多只能看到四十裡的遠處,我們站在潿洲島上高高的山崖,所望之處,全是一片藍色的大海,偶爾極遠處有一艏模糊的航船。一時之間,我忽然覺得中國古代詩詞文賦何其多,但是寫海、詠海的文章詩詞卻很難找出幾篇。最有名的,還算曹操,毛澤東的兩首,這兩位偉人似乎是站在同一塊地方,唱出了各自不同的心態,但是,對大海的讚美,倒是同樣的傑出。有人看大海,索然無味,只覺得空渺乏味。但是有人看大海,卻從毫無邊際裡看出了無盡的富饒寶藏。

潿洲島一帶海水很清,赤腳走在海邊,能清晰地看到水底。銀白色的海灘上沙子又白又細,有的地方沙灘軟軟的,找不到一塊石頭或一個貝殼,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回頭望望軟綿綿的“沙棉毯”上全是一串串一路走來的痕跡。有的海灘上,沙子裡有很多小小的珊瑚礁,踩上去就像踩在小石子上,腳底癢癢的,膈得奔跑的小孩哈哈笑。小珊瑚礁奇形怪狀,有像數位的,有像字母的,有像樹枝的,還有像傢俱的,十分有趣。雪白的浪花拍打著銀白色的沙灘,海浪像一條條長長的白綢帶,從藍色的大海飄過來,又像舞臺上的舞蹈演員舞動潔白的花邊裙擺,卷著一朵朵浪花,“嘩嘩嘩”地湧過來又退回去,退回去又湧過來,前面的還在往前沖,後面的又追趕著上來了。眼看著海浪湧到腳下了,眼看著冷不防一個高高的浪頭沖過來,打濕了身旁女孩的裙邊。

漫步在潿洲島,海風中攜著絲絲鹹鹹的味道,隨處可見接滿了胖胖“彎月亮”的香蕉樹。潿洲島上的香蕉皮薄、香糯、甜中帶微酸,被譽為黃金蕉。可是,比起遠近聞名的“金香蕉”,另一種水果卻更為吸引我。外形與榴槤極其相似,但個人覺得味道卻比榴槤好了不少,它就是菠蘿蜜。菠蘿蜜分為幹苞濕苞,不同的有不同的味甘,甜中膩著一些酸勁,一口之後便再也停不下來。不過,要注意的是吃的時候記得戴雙塑膠手套,千萬別讓它那乳白色的汁液粘在手上,不然一番美味之後可就得撓頭了。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充分的光熱資源讓潿洲島從來不缺少水果,四季有時,但這裡的水果卻絕不“斷貨”,滿島的鳳梨、香蕉、荔枝、龍眼、黃皮、芒果、芭樂,無論何時到這裡,總是應有盡有。

火山口的小奇觀

海浪逐過沙灘,我們也要告別這座熱情的島嶼,但千萬別這裡還有一個絕不能錯過的美景在以不一樣的溫度等著你——潿洲島火山口地質公園。

乘坐著島上的旅遊大巴,終於到達了潿洲島最有名的景點——火山口地質公園。中午的太陽日已中天,火辣辣的陽光恣意地在手臂上叮咬著,疾步投入青石曲徑的綠蔭中,石徑兩旁,雜樹叢生,小鳥“啾啾”的在林間飛來跳去,迎接貴賓似的洋溢著喜悅。陽光蒸發葉子雜草的芳香,混合著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氣息。

火山口位於鱷魚山腳下, 沿著小幽徑拾級而下,隨著光線的漸漸增強。遠方,藍天,白雲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徜徉,與時隱時現的飛鳥水禽相映成趣;近處,呼嘯而來的海浪撲擊著礁石,濺起無數雪白的浪花。環顧四周,豬肝色的熔岩,在鹹澀海水的侵蝕下,形成千姿百態的海蝕洞,海蝕涯,海蝕台,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的地貌。伸手,撫摸著這滄桑歲月的傷疤,粗糙的岩層碎片陷進手心,太古的三萬多年前炙熱的余溫似乎還能感受。鐵鍊欄杆,木板鋪排的小橋曲折蜿蜒於海岸的岩石上,一路延伸。絕壁上綠樹成蔭,壁層的斷裂處,時有山水滲溢出來,一點一滴,凝結了潿洲島的鐘靈秀氣,猶如觀音仙露,絲絲潤澤著芸芸眾生,靠近,一縷沁人心扉的清涼。平坦的熔岩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碎珊瑚,珊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些千百年前珊瑚蟲一代一代的遺骸堆積,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其錚錚的石骨暗示著它們生前並非懦弱的動物。遂挑選幾顆精緻的收入囊中,如獲至寶。

浪濤一浪接一浪,熱烈的撲在礁石身上,發出如同豁達笑聲般的巨響。大海用博大的胸懷,緊緊地把潿洲島擁抱,似水的柔情,仿佛要融化岩石的冷酷無情,經年累月,熔岩一點一滴在海浪的親吻下日漸消瘦,億年後,或許海和島就可以融為一體了……念起念落間,心中糯動著酸酸楚楚的柔軟,像有鹹澀的海水漫過心際。抬眸,忽地瞥見海岸百米外一塊孤獨的礁石,石上鐫刻著朱紅的大字“海枯石爛”。

回歸線上的火山口,高溫高壓之下的岩漿從地殼的薄弱處噴薄而出,用百萬年的時間疊出了高聳的天書。翻開扉頁,潿洲島上的一切如同滾燙的文字講述著滄海桑田的故事,一章一節,一句一字,或許也曾沾染了俗世的悲歡離合。清風無痕,白雲默語,時光無法穿越的迷像,在21度的海域留下了無法擱淺的可愛座標。

文字:Susu

圖片:彈指行攝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