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共用經濟的“試驗田”

過去幾個月, 中國的共用經濟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共用單車的競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進入了白熱化, 而這邊允許手機用戶共用電池的公司也在最近的幾周內融資了至少1.5億美元。

與此同時, 一家創業公司最近宣佈, 預計今年將在廣州地區推出至少50萬隻共用雨傘, 而嘉興的一家共用籃球公司也在媒體上獲得了非常正面的報導。 不難想像, 在眼下這個共用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 這些公司在獲取資金方面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這種共用模式在中國似乎有比其他任何地方更美好的未來。

自Uber 和Airbnb 在美國興起不久, 過去十年中國本土衍生的和國外進駐中國的共用公司不斷湧現, 到目前為止, 該行業都一直呈現蓬勃發展的勢態。

根據中國共用經濟研究所的資料, 2016年中國在這個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 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103%。

這樣的數字無疑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去年中國的共用經濟公司募集了近250億美元的資金,

行業增長已經遠遠超過了汽車和住房領域。 共用單車在過去幾個月可謂風光無限, 成為投資最為亮眼的行業。 即使目前的中國經濟呈現正在放緩的趨勢, 但政府預計到2020年, 中國的共用經濟將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0%。

有三個因素決定了這樣的預測是合理的。

第一就是中國的人口組成, 中國的千禧一代將是中國電子商務和共用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比起花錢買車, 甚至是買手機電池, 許多年輕人更希望為諸如旅行等生活習慣而省錢, 或者為他們自己的創業公司準備資金。 與此同時, 中國的老年人缺乏一個強大的社會保障網,

因此很多時候還需要依賴於子輩和孫輩的支持。 他們也親身經歷過中國過去的那一段艱苦的日子, 因此他們在本質上也更為節儉, 這使得共用經濟對於他們來說也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個因素是中國消費特點的快速變化。 對於產品安全的擔心, 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 同時還擔負著照顧老齡化父母的責任, 中國的中產階級在“如何花錢”上變得越來越挑剔。 這也推動了市場從大眾化產品向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轉移。

這會產生兩重效果。 首先, 那些原本可能花費在比如汽車上的錢可能會通過共用乘車省下來, 並用於其他的高級購買。 第二, 共用打開了獲得優質體驗的大門, 比如, 通過家庭式的共用獲得滿意的假期住宿。

有趣的是, 這一發展趨勢與二手商品(本質上是長期共用業務)的電子商務貿易的增長相吻合, 其中包括像Gucci手提包這一類的奢侈品。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 中國消費者對於使用阿裡巴巴推出的Alipay和蘋果公司的ApplePay等移動支付系統的熱愛。 2016年中國在移動端的支付是美國的50倍。 現如今, 中國消費者在結帳時拿著手機掃描二維碼已是司空見慣了, 許多時候支付的錢可能數額極小。 也難怪一些投資者認為雨傘的共用服務是可行的。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和氣氛下, 我們有理由相信, 未來許多世界範圍的共用企業可能會從中國開始新一輪的創新, 而不再是矽谷。

中國創造的共用單車模式已經開始被東南亞的公司學習和應用。

很快中國龐大的製造基地也即將產生一個以App應用為基礎的共用經濟, 為小型製造商提供3D印表機和其他設備的入口。

未來, 沒准教世界如何共用的正是中國。

*本文作者:執惠駐柏林辦公室負責人_徐黎陽(WeChat:xlygermany), 歡迎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