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老羅談創業,別過高估計自己或團隊所具有的長板

老羅是一個善於總結教訓的人, 從創立錘子手機至今, 他無疑是在一路斗膽狂奔, 一路小心總結。

在邁過了無數坑後, 老羅迎來了最中意的堅果Pro,

也看到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這幾天京東618年中大促曬出的成績單裡(手機銷售即時榜單), 錘子在品牌銷售額、品牌銷售量都沖進前四;在單品銷量排名中, 堅果Pro則名列第五。 說錘子是這次大促的一匹黑馬, 並不為過。

看到這樣的成績, 不由得想起一個月前老羅在深圳“堅果相聲晚會”上說過的一句話, “我預感到我們後面會越走越順,會賣瘋了。 ”

不知道, 如果錘子未來真的越賣越“瘋”, 是否還會掉進他自己承認過的那些坑。 善於總結的老羅, 是否還會記得自己過去五年來經歷的這些經驗教訓。 畢竟, 這都是血汗換來的。

分享一下老羅自己的“血淚史”, 看看他在創業過程中曾經犯過的錯, 也提醒一下可能會在傲嬌中失去方向的錘子。

借用京東上錘粉的一句話:我錘的文化是不會在乎這幾個差評的。

“我想分享的話題是創業過程中有哪些坑很容易掉進去, 以及從中我們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這是老羅在最新一期《得到》中的開場白, 作為一個從不矯情的人, 老羅回顧並總結了自己過去幾年中進過的那些坑, 但是他也強調, 作為“過來人”, 他相信即使你聽過了前輩的忠告, 並且這些忠告都是正確的, 你仍然會掉那個坑。

“只有等到你掉到坑裡的時候, 你才刻骨銘心地意識到前輩們的忠告是如此的正確, 再接下來結合這次掉的經驗教訓和聽過的忠告的消化理解, 你以後才會不再掉同樣的坑。 ”

所以, 我們今天聽了老羅的這些教訓,

很有可能依然會在創業、職場中走進同樣的泥潭, 好處在於, 做出決定前可以思量一下, “咦, 這似乎是老羅曾經講過的那個坑吧?!”

一起看看, 曾自以為很擅長行銷的老羅, 如何被悶了回去……

老羅描述的第一個坑, 就是很多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人, 在創業的過程中很容易“過高地估計自己或自己團隊所具有的長板”。

每個創業者或者事業有小成者, 都會自以為自身(或團隊)擁有著別人所不具備的優點。 有些時候, 這些所謂的優點會在自己內心中被明顯“放大”。

老羅創業之初, 就篤定創業自己的團隊有三大明顯優勢:

1、第一個是行銷能力, 很早就有很多行銷界的專業人士認為我們的行銷團隊是一個天才的行銷團隊;

2、第二個是我們在工業設計、軟體圖形介面和使用者體驗方面的優勢;

3、第三是我們在人機交互方面的能力具有“很強的天分和才華”。

但是恰恰就是這三個長處, 讓創業之後的老羅感受到極大的反差。 用他的話說, 就是“你以為的長板其實沒那麼強”。

先以行銷為例, 所謂行銷包含了營和銷兩個方面

在老羅早期認知裡, 一個人能在網上把一個東西傳得全網都是、實現病毒式、低成本甚至無成本式的傳播, 這就是行銷天才。 “所以在我創立錘子科技之後, 在市場傳播、打廣告、銷售這些方面都認為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

實際上, 老羅認為的長板, 是營這個層面, 而銷呢?他坦言, “後來發現在銷售方面無論是我, 還是早期的團隊,

整體上都是一個完全無知的零狀態。 如果以今天的知識回顧, 我們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 ”

老羅強調, 行銷首先是對一個產品整個週期進行詳細制定和規劃, 而且到最後要把它毫無偏差或者偏差很小地執行出來,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設計。 在這些系統工程方面, 當老羅接觸了很多成熟、正規企業裡的CMO後, 發現自己在這方面處在非常業餘的狀態。

實際上, 自帶流量的老羅一創業便吸引了很多“羅粉”, 並在後期將這些“羅粉”逐步轉化為了“錘粉”。 而羅粉之間的傳播能力畢竟有限, “錘粉”不代表大眾消費市場, 這也造成錘子手機在過去幾年叫好不叫座, 或者產品銷售不旺的狀況。

他坦言, “在創意方面、在製造話題和傳播性的這些黏性方面, 我有一些天分,占了這方面的便宜,所以很容易走進公眾視野,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級的東西。”當真正瞭解到成熟企業優秀的Marketing運作方法後,直到現在老羅都承認自己的團隊稱不上很成熟和穩健。

即便你在很多方面真的很牛,也不一定能做成想做的事兒

老羅描述的第二個坑,是發現即便長板確實強,但對自己的成功所占比例依然有限。

“通過我們過去這幾年的實踐,我發現即使是在早期自認為業界無敵的某些領域,仍然會存在嚴重的誤判。”

老羅說的誤判,就是他們創業團隊最為得意的手機圖形介面。包括軟體的圖形介面以及軟體交互設計、使用者體驗等方面,還有最為自豪的工業設計。

“以這兩個為例,我們在國內專業的軟體交互設計群體,在專業的產品經理圈子裡,已經受到普遍的認可,也得過不少專業性比較強的獎項,我們的工業設計從第一代產品就得到了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IF金獎,後續的幾款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拿了幾乎所有頗具影響力的國際性獎項。”

老羅和團隊在創業的初期,在UI、UX和工業設計這兩方面是自認為相當優秀的,而且這種自我認知也沒有太大偏差。但是之後幾年的實踐證明,即便團隊在這兩方面的自我認知沒有問題,但是對成就一個成熟、成功的商業化產品,竟然並沒有太多決定性的意義。

用老羅自己反省的一句話就是:它對成就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可能有20%到30%的重要性。

這句話,是有血的教訓的。老羅和團隊在創業初期誤以為自己所具備的這些出色能力,對成就一個優秀的產品有70%到80%的重要性。因此後續實踐過程與早期對自身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可能產生的產品效應的判斷,出現了嚴重的反差。

老羅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在銷售櫃檯,促銷員面對一位對錘子手機產生興趣的顧客時,會詳細解釋這款的手機作業系統具備如何的易用性和優勢,但是對於以為臨時看上幾分鐘手機的顧客來講,卻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反倒是這個手機如果有一些非常不一樣的、非常科幻活著黑科技般的感覺,會更容易打動顧客。”

可以說,工業設計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雖然老羅團隊用大量的、權威的、專業性的獎項證明了其在這方面的優秀和能力,但是作為一個大眾消費電子產品企業,它同時需要一個成熟的產品團隊,能夠平衡好工業設計方面的差異性,與普通公眾的接受度之間產生的矛盾或偏差。

老羅指出,“一個企業如果一味迎合大眾口味,就會淪為一個成功的巨頭的產品的抄襲者,不利於整個行業和自身的發展;如果一個影響力有限的團隊嘗試去強勢引導公眾的審美趣味和方向,則容易淪為一個小眾的產品。”這句普普通通的話裡,不知道包含著羅永浩多少痛定思痛。

以蘋果公司為例,約伯斯在自家車庫裡創立的這家小眾電腦品牌,因其獨特優異的工業設計逐步被權威專業機構認可,但是限於綜合能力的欠缺,蘋果電腦產品在商業化方面一直沒有得到用戶廣泛的認可,早期的Apple Macintosh、iMac和ibook都是如此。

隨著後期蘋果公司綜合能力的提升,包括ipod、iPhone和iPad被全球的消費大眾接受之後,它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標新立異和絕對的優勢在才開始引導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方向。

老羅分析了這些看似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得出的結論是“創業初期僅靠優秀的工業設計能力並不足以支援一個商業化產品取得成功”。他認為成就商業化產品成功的背後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性的能力,工業設計能力只是組成這種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或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你在創業初期,有可能誤以為自己這些優秀的能力是成就未來事業的最關鍵因素,甚至是全部因素,這就會在實踐中帶來重大的偏差。”老羅所說的這個坑,也是很多創業者曾經提過,那種實踐途中開始懷疑自己的“難以名狀的痛苦”。

當然,這些分享僅僅是老羅總結的很多個坑中的一部分。他作為“過來人”,對所有創業者的忠告是,每一個敢於走出創業這一步的人,一定是因為有其自信的優勢、長處和能力,而這個能力展現給投資人和早期創業團隊成員的時候,也會得到他們的認可,進而轉化稱為創業行為本身。“這就使得你對自身優勢可能存在過高的估計,從人性的角度這是最容易犯的錯誤。”

或許,這就是創業者最原始的誤區或者第一個坑。如今看到終於意氣風發的老羅,開始享受到堅果pro帶來的成果,也希望善於總結經驗的他不要迷失自己。畢竟要打的仗還有很多,千萬別在新的長征途中再次產生誤判。

我有一些天分,占了這方面的便宜,所以很容易走進公眾視野,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級的東西。”當真正瞭解到成熟企業優秀的Marketing運作方法後,直到現在老羅都承認自己的團隊稱不上很成熟和穩健。

即便你在很多方面真的很牛,也不一定能做成想做的事兒

老羅描述的第二個坑,是發現即便長板確實強,但對自己的成功所占比例依然有限。

“通過我們過去這幾年的實踐,我發現即使是在早期自認為業界無敵的某些領域,仍然會存在嚴重的誤判。”

老羅說的誤判,就是他們創業團隊最為得意的手機圖形介面。包括軟體的圖形介面以及軟體交互設計、使用者體驗等方面,還有最為自豪的工業設計。

“以這兩個為例,我們在國內專業的軟體交互設計群體,在專業的產品經理圈子裡,已經受到普遍的認可,也得過不少專業性比較強的獎項,我們的工業設計從第一代產品就得到了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IF金獎,後續的幾款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拿了幾乎所有頗具影響力的國際性獎項。”

老羅和團隊在創業的初期,在UI、UX和工業設計這兩方面是自認為相當優秀的,而且這種自我認知也沒有太大偏差。但是之後幾年的實踐證明,即便團隊在這兩方面的自我認知沒有問題,但是對成就一個成熟、成功的商業化產品,竟然並沒有太多決定性的意義。

用老羅自己反省的一句話就是:它對成就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可能有20%到30%的重要性。

這句話,是有血的教訓的。老羅和團隊在創業初期誤以為自己所具備的這些出色能力,對成就一個優秀的產品有70%到80%的重要性。因此後續實踐過程與早期對自身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可能產生的產品效應的判斷,出現了嚴重的反差。

老羅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在銷售櫃檯,促銷員面對一位對錘子手機產生興趣的顧客時,會詳細解釋這款的手機作業系統具備如何的易用性和優勢,但是對於以為臨時看上幾分鐘手機的顧客來講,卻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反倒是這個手機如果有一些非常不一樣的、非常科幻活著黑科技般的感覺,會更容易打動顧客。”

可以說,工業設計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雖然老羅團隊用大量的、權威的、專業性的獎項證明了其在這方面的優秀和能力,但是作為一個大眾消費電子產品企業,它同時需要一個成熟的產品團隊,能夠平衡好工業設計方面的差異性,與普通公眾的接受度之間產生的矛盾或偏差。

老羅指出,“一個企業如果一味迎合大眾口味,就會淪為一個成功的巨頭的產品的抄襲者,不利於整個行業和自身的發展;如果一個影響力有限的團隊嘗試去強勢引導公眾的審美趣味和方向,則容易淪為一個小眾的產品。”這句普普通通的話裡,不知道包含著羅永浩多少痛定思痛。

以蘋果公司為例,約伯斯在自家車庫裡創立的這家小眾電腦品牌,因其獨特優異的工業設計逐步被權威專業機構認可,但是限於綜合能力的欠缺,蘋果電腦產品在商業化方面一直沒有得到用戶廣泛的認可,早期的Apple Macintosh、iMac和ibook都是如此。

隨著後期蘋果公司綜合能力的提升,包括ipod、iPhone和iPad被全球的消費大眾接受之後,它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標新立異和絕對的優勢在才開始引導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方向。

老羅分析了這些看似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得出的結論是“創業初期僅靠優秀的工業設計能力並不足以支援一個商業化產品取得成功”。他認為成就商業化產品成功的背後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性的能力,工業設計能力只是組成這種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或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你在創業初期,有可能誤以為自己這些優秀的能力是成就未來事業的最關鍵因素,甚至是全部因素,這就會在實踐中帶來重大的偏差。”老羅所說的這個坑,也是很多創業者曾經提過,那種實踐途中開始懷疑自己的“難以名狀的痛苦”。

當然,這些分享僅僅是老羅總結的很多個坑中的一部分。他作為“過來人”,對所有創業者的忠告是,每一個敢於走出創業這一步的人,一定是因為有其自信的優勢、長處和能力,而這個能力展現給投資人和早期創業團隊成員的時候,也會得到他們的認可,進而轉化稱為創業行為本身。“這就使得你對自身優勢可能存在過高的估計,從人性的角度這是最容易犯的錯誤。”

或許,這就是創業者最原始的誤區或者第一個坑。如今看到終於意氣風發的老羅,開始享受到堅果pro帶來的成果,也希望善於總結經驗的他不要迷失自己。畢竟要打的仗還有很多,千萬別在新的長征途中再次產生誤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