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生態好路邊就能撿幼鳥 別撿回家放生或求助最靠譜

原標題:路邊就能撿到幼鳥, 還有白頭翁!

小鳥落在路邊不飛了, 你會好心地撿回家嗎?這兩天, 路邊“迷途”的鳥兒多起來了, 不少好心市民將這些鳥兒撿起來帶回家, 當起臨時“保姆”精心照料……不過你知道嗎?路邊的鳥兒不能隨便撿, 野鳥大多“心氣兒”高, 不願意被人養著, 幼鳥也沒我們想像中脆弱。 專業人士昨告訴記者, 不是所有的幼鳥都需要救助, 鳥類在適當時機出巢學習覓食飛行是自然規律, 我們沒必要人為地去干擾它們……

陸續撿到鳥兒

好心市民帶回家

“路邊撿到一隻小鳥, 看樣子腳受傷了, 好可憐。

”昨天, 市民賴先生在朋友圈曬出小鳥的照片, 照片上, 小鳥身上羽毛發灰, 翅膀上部分羽毛為黑色, 張著一張嫩黃色的小嘴, 像是在向媽媽討好吃的東西。 賴先生說, 他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這只幼鳥的, “當時我走到江陽路高力汽配城那裡的時候, 發現草坪裡面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叫, 再一看, 居然是只毛茸茸的小鳥, 我當時也沒看到鳥巢, 還發現它的小爪子好像有傷, 想想還是把它帶回家了。 ”

“我買了點紅藥水和棉簽, 給它受傷的腳擦擦藥, 然後又買來鳥食和鳥籠。 ”賴先生告訴記者, 他打算把小鳥的腳傷治好之後就放生, 讓鳥兒回歸大自然。 “還好這個鳥兒還不怕人, 肯讓我給它擦藥, 還肯吃我喂的東西, 不然我還不知道怎麼辦了呢。

成鳥白頭翁受傷 愛鳥人養好傷放飛

“白頭翁成鳥, 現在放飛荷花池公園了。 ”無獨有偶, 愛鳥人士蔣永慶昨天在朋友圈也曬了放生野鳥的事情。 這是哪裡的野鳥, 為什麼需要放生?其中有什麼故事?蔣永慶告訴記者, 這是一隻成年白頭翁鳥, 一天前他的朋友在路邊撿到後, 發現其翅膀有傷飛不起來, 就想帶回家給白頭翁療傷, 沒想到這是一隻“烈性子”鳥。

蔣永慶告訴記者, 這只“烈性子”鳥被他朋友撿回家後什麼都不肯吃, 只喝了點水, “我那個朋友曉得我平時愛鳥護鳥, 就跟我求助了, 我一聽叫他趕緊跟我一起把鳥放生。 ”蔣永慶坦言, 他平時喜歡拍鳥, 對鳥的習性也比較瞭解, 一般的野鳥特別是成鳥, 性子都是很“烈”,

不要試圖去養成年野鳥。 “有的鳥被人養著, 就急得不吃不喝, 沒幾天就死了。 其實像這個白頭翁鳥, 本身修復能力蠻強的, 已經可以自己飛了, 應該直接放生。 ”

農田發現受傷貓頭鷹 民警救助放生

“等它再長大一點, 我們就將它放飛。 ”近日, 儀征十二圩派出所來了一名受傷的“呆萌客”貓頭鷹, 好在在民警的救助下, 小傢伙傷勢得到了治癒。 再過一段時間, 這名“呆萌客”將重獲自由, 回歸大自然。

據派出所民警介紹, 一個星期前, 轄區一大媽在田野裡, 發現一隻受傷的貓頭鷹幼鳥, 大媽知道貓頭鷹是國家保護動物, 但不知送到哪裡去救助, 只好帶回家, 又不知小貓頭鷹吃什麼, 害怕貓頭鷹會被餓死, 就送到了派出所。 剛到派出所時,

小貓頭鷹還不會站立, 頭上又有傷, 民警去菜場買來了小魚, 雞肉來喂它, 又去醫院找來紅藥水給它擦傷口消炎, 經過一個星期的救助, 小貓頭鷹的傷好了, 現在也能站立了。 “你看, 它的樣子萌萌噠。 ” 民警說, 等它長大會飛了, 我們相約一同去放飛, 讓它回歸大自然。

為啥最近“出走”的鳥兒這麼多?

幼鳥調皮“離家出走” 該怎麼做?

為啥最近這麼多市民都陸續撿到鳥兒呢?記者昨諮詢了江蘇觀鳥協會的朱傑, 他告訴記者, 目前春夏季節是許多鳥類幼鳥出巢的季節, 所以撿到幼鳥很正常。 “不是所有的幼鳥都需要救助, 鳥類在適當時機出巢學習覓食飛行是自然規律, 我們沒必要人為地去干擾它們……”朱傑稱, 最怕很多市民不懂鳥類的習性,

反而容易“好心辦壞事”。

據介紹, 幼鳥離巢很常見, 因為下雨、颳風或其他原因, 許多幼鳥在練習展翅飛行時會不慎掉落地面, 但並不一定受傷。 幼鳥的“父母”常常會在附近, 人走開後它們會自行救助幼鳥。

朱傑建議, 如果在市區發現落地幼鳥, 可以用紙巾等托起幼鳥, 放在附近的矮樹叢上, 幼鳥啼鳴後自然會找到“父母”。 “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 小鳥有受傷情形, 還是求助野保站專業人士。 ” 記者 詹葉青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