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專家學者齊助力 建設“胸痛中心”打通心肌梗死救治管道

與會專家、領導合影

根據《2016年中國心血管疾病報告》資料顯示, 我國目前有近3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成年人中, 近6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每年有近54.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經超過了惡性腫瘤, 成為我國國民第一死亡原因。

“首先給貴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標準普通話點個贊, 作為一名外地人, 能與醫生和護士暢通地交流, 真的很好。 我要感謝醫生的仁心和護理人員的愛心。 在CCU護理病房開始, 醫生的殷勤巡診和護士的悉心照料都看在每一位病人的眼裡。 在人生地不熟的他鄉, 真的能感到很溫暖。 我是一名在貴地打工的外鄉人, 是貴院的醫生和護士在我生命垂危的時候挽救了我, 感謝你們, 最有責任感的白求恩和最美的南丁格爾!”

2017年5月10日, 外地來黔的務工人員, 56歲的曾某突發激烈胸痛, 經朋友立即送至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

即刻作心電圖提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內科醫師會診後一鍵啟動心臟介入導管室, 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開通心臟閉塞血管, 術後患者住院5天完全康復出院, 並留下上面這封感謝信, 充分肯定了醫護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職業精神。

2017年4月18日, 一位43歲患者突發胸痛就診於黔西南州中醫院時, 突發心臟驟停、意識喪失, 經中醫院醫護人員43分鐘心肺復蘇後, 患者心率恢復, 心電圖提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立即轉至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心臟介入導管室, 經開通心臟閉塞血管後, 次日意識恢復, 治癒出院。

2017年3月15日, 一位52歲經積極救治並治癒出院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給興義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送來一面“以病人為中心 以服務樹信譽”的錦旗,

向該院醫護人員表達謝意。

2017年2月10日, 農曆正月十四, 家住興義市桔山辦事處筆山村四組61歲的田某, 在與朋友共度喜宴時突發激烈胸痛, 送至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時, 突發心臟驟停、意識喪失, 並確診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 經醫護人員積極心肺復蘇後, 患者心跳恢復, 同時立即開通心臟閉塞血管後, 次日神志恢復, 痊癒出院。

……

這一幕幕、一次次治病救人的情形, 幾乎每一天都會發生在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 自2016年6月19日, 興義市人民醫院率先在黔西南州啟動“胸痛中心”建設以來, 全州醫護人員快速成功協同救治了一例例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醫護工作者們也收穫了被救治患者真誠的點贊和肯定。 這更堅定了興義市人民醫院將“胸痛中心”建設這項區域協同救治胸痛患者的救治平臺不斷推進完善的信心和決心。

2017年5月29日, 興義市人民醫院迎來了“基層胸痛中心建設大會暨貴州省第四屆急性心肌梗死規範化診療會議”。 本次會議由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主辦, 興義市人民醫院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葛均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美國心臟學院院士(FACC)、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等, 以及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和貴州省內的心血管疾病專家參加此次會議。

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副部長朱一多、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支邊扶貧處副處長鄭濱成、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二處幹部李宗主出席了此次會議。 州委常委、州委統戰部部長羅春紅, 州委常委、興義市委書記許風倫, 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進黔西南州委主委黃健勇應邀出席會議。

興義市人民醫院院長楊玉林代表興義市人民醫院全體職工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心血管病專家和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他表示: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 還處於建設階段, 是一個十分年輕的非創傷性急危重症胸痛救治平臺,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有必要加強交流和學習。 希望參會的各位醫務人員珍惜此次珍貴的學習交流機會,為基層“胸痛中心”建設獻言獻策,同時加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規範化診療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更好地挽救急危重症胸痛患者生命,共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

許風倫在會上結合身邊實際,談起了對患病和住院的感受,並以黔西南州的好縣委書記姜世坤同志為例,提醒人們要加強病患的防護意識。他說冠心病心肌梗死不僅是醫學界研究的領域,黨委政府更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來推動這個領域的建設,要喚起全民自我防護意識,從病後治療做到病前預防,相信通過這次會議,應當會對興義市“胸痛中心”建設及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預防有一個極大的突進,同時讓興義市及全州的全民健康更好落到實處。

羅春紅在致辭中說,黔西南州是貴州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社會問題和頑疾。“胸痛中心”的建設以及民進醫學專家互聯網醫療扶貧項目走進黔西南,這種互聯網+醫療扶貧的新模式,對於提高基層醫師救治疑難病患的能力,提高黔西南地區整體醫療服務水準,造福廣大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多年來,興義市人民醫院開拓進取,銳意改革,已發展成為擁有大批專家和多個重點學科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縣級醫院百強,為全州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興義市人民醫院以承辦這次醫療盛會為契機,乘勢而上,借梯登高,向先進地區看齊,向權威專家請教,向省內同仁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醫療水準,為全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提供堅強的醫療衛生保障。

心血管病專家葛均波院士從最近所救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談起,談到了現代人由於抽煙、熬夜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心肌梗死患者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心肌梗死也因此對社會來說成了一份巨大的挑戰。他說,中國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數量不少,每一秒鐘有成百上千的患者因心肌梗死疾病死亡,早一點開通閉塞的心臟血管,就早一點給患者活下來的希望。“胸痛中心”的建設是區域協同救治,這個領域需要靠政府、靠媒體、靠社會、靠醫院共同建設,光靠醫生是不夠的。要呼籲整個社會、媒體做出正視,醫學界更需要有一套專業的程式,並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才能更好推進該領域的建設。到興義市人民醫院來進行心肌梗死診療活動,是專家學者們應該做的工作,是一項扶貧舉措,讓大家攜起手來,為共同推進中國心血管健康而努力,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夠推動貴州心肌梗死救治領域的進步。

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副部長朱一多在會上表示,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作為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的捐贈聯合推動組的成員單位,鼓勵和支援民進各界組織和各界會員積極參與黔西南州經濟建設的建設,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共同為黔西南州的改革發展貢獻力量。他說,引導廣大的會員把知識份子的家國情懷融入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之中,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際,在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的偉大事業中,為國家盡責、為人民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高水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對防止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更具有重要的意義。截至2015年年底,民進會員中,醫藥衛生界有9800餘人,占全體總會員的百分之六點五,是民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立足本職,積極推動醫療衛生事業下省、下縣、下鄉,為提升基本公共醫療衛生工作的做出貢獻,在民進社會服務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體現出了知識份子的責任擔當和時代精神,樹立了民進的良好社會形象。醫藥衛生事業是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各方夯實合作基礎,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興義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是黔西南州最早成立的心血管病專科,是首批院級重點學科,每年接診各類心血管疾病患者2500余人,成功救治了大量的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2016年6月19日,興義市人民醫院率先在全州啟動“胸痛中心”建設,2017年4月29日“胸痛中心”建設材料通過了中國胸痛中心總部專家網審,成為貴州省第四家、黔西南州第一家通過國家胸痛中心網審的醫院。自“胸痛中心”創建以來,“胸痛中心辦公室”每月定期組織召開胸痛患者救治品質分析會議、每季度定期組織召開各縣級及鄉鎮聯合醫院聯合例會,不定期進行外院、自行來院、住院及非住院胸痛患者的救治演練,不斷優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不斷磨合相關科室協調救治胸痛患者,使“胸痛中心”對胸痛患者的救治更加指南化、更加流程化、更加規範化,為非創傷性急危重症胸痛患者提供合理、快速的生命救治綠色通道。同時,“胸痛中心辦公室”定期組織心血管醫護人員到鄉鎮、社區、單位進行胸痛知識的宣教,使胸痛患者對心血管疾病早預防、早知曉、早救治,讓胸痛患者從發病開始到醫師救治連成一線,使胸痛患者從發佈開始至就診達到無縫連結,最終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診斷、合理救治,特別是在最短時間內救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自建設以來,目前已經成功救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患者187例。“胸痛中心”的建設及對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只有開始、沒有結束,“胸痛中心”建設的意義逐步得到黔西南州人民群眾的認可及好評。

作者:彭 超 記者 文國坤

轉載說明:本網所刊登的中國黔西南網及《黔西南日報》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黔西南日報社中國黔西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歡迎廣大網友向我們提供新聞稿件,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稿件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859—3121811。

希望參會的各位醫務人員珍惜此次珍貴的學習交流機會,為基層“胸痛中心”建設獻言獻策,同時加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規範化診療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更好地挽救急危重症胸痛患者生命,共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

許風倫在會上結合身邊實際,談起了對患病和住院的感受,並以黔西南州的好縣委書記姜世坤同志為例,提醒人們要加強病患的防護意識。他說冠心病心肌梗死不僅是醫學界研究的領域,黨委政府更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來推動這個領域的建設,要喚起全民自我防護意識,從病後治療做到病前預防,相信通過這次會議,應當會對興義市“胸痛中心”建設及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預防有一個極大的突進,同時讓興義市及全州的全民健康更好落到實處。

羅春紅在致辭中說,黔西南州是貴州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社會問題和頑疾。“胸痛中心”的建設以及民進醫學專家互聯網醫療扶貧項目走進黔西南,這種互聯網+醫療扶貧的新模式,對於提高基層醫師救治疑難病患的能力,提高黔西南地區整體醫療服務水準,造福廣大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多年來,興義市人民醫院開拓進取,銳意改革,已發展成為擁有大批專家和多個重點學科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縣級醫院百強,為全州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興義市人民醫院以承辦這次醫療盛會為契機,乘勢而上,借梯登高,向先進地區看齊,向權威專家請教,向省內同仁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醫療水準,為全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提供堅強的醫療衛生保障。

心血管病專家葛均波院士從最近所救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談起,談到了現代人由於抽煙、熬夜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心肌梗死患者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心肌梗死也因此對社會來說成了一份巨大的挑戰。他說,中國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數量不少,每一秒鐘有成百上千的患者因心肌梗死疾病死亡,早一點開通閉塞的心臟血管,就早一點給患者活下來的希望。“胸痛中心”的建設是區域協同救治,這個領域需要靠政府、靠媒體、靠社會、靠醫院共同建設,光靠醫生是不夠的。要呼籲整個社會、媒體做出正視,醫學界更需要有一套專業的程式,並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才能更好推進該領域的建設。到興義市人民醫院來進行心肌梗死診療活動,是專家學者們應該做的工作,是一項扶貧舉措,讓大家攜起手來,為共同推進中國心血管健康而努力,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夠推動貴州心肌梗死救治領域的進步。

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副部長朱一多在會上表示,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作為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的捐贈聯合推動組的成員單位,鼓勵和支援民進各界組織和各界會員積極參與黔西南州經濟建設的建設,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共同為黔西南州的改革發展貢獻力量。他說,引導廣大的會員把知識份子的家國情懷融入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之中,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際,在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的偉大事業中,為國家盡責、為人民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高水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對防止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更具有重要的意義。截至2015年年底,民進會員中,醫藥衛生界有9800餘人,占全體總會員的百分之六點五,是民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立足本職,積極推動醫療衛生事業下省、下縣、下鄉,為提升基本公共醫療衛生工作的做出貢獻,在民進社會服務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體現出了知識份子的責任擔當和時代精神,樹立了民進的良好社會形象。醫藥衛生事業是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各方夯實合作基礎,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興義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是黔西南州最早成立的心血管病專科,是首批院級重點學科,每年接診各類心血管疾病患者2500余人,成功救治了大量的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2016年6月19日,興義市人民醫院率先在全州啟動“胸痛中心”建設,2017年4月29日“胸痛中心”建設材料通過了中國胸痛中心總部專家網審,成為貴州省第四家、黔西南州第一家通過國家胸痛中心網審的醫院。自“胸痛中心”創建以來,“胸痛中心辦公室”每月定期組織召開胸痛患者救治品質分析會議、每季度定期組織召開各縣級及鄉鎮聯合醫院聯合例會,不定期進行外院、自行來院、住院及非住院胸痛患者的救治演練,不斷優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不斷磨合相關科室協調救治胸痛患者,使“胸痛中心”對胸痛患者的救治更加指南化、更加流程化、更加規範化,為非創傷性急危重症胸痛患者提供合理、快速的生命救治綠色通道。同時,“胸痛中心辦公室”定期組織心血管醫護人員到鄉鎮、社區、單位進行胸痛知識的宣教,使胸痛患者對心血管疾病早預防、早知曉、早救治,讓胸痛患者從發病開始到醫師救治連成一線,使胸痛患者從發佈開始至就診達到無縫連結,最終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診斷、合理救治,特別是在最短時間內救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興義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自建設以來,目前已經成功救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患者187例。“胸痛中心”的建設及對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只有開始、沒有結束,“胸痛中心”建設的意義逐步得到黔西南州人民群眾的認可及好評。

作者:彭 超 記者 文國坤

轉載說明:本網所刊登的中國黔西南網及《黔西南日報》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黔西南日報社中國黔西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歡迎廣大網友向我們提供新聞稿件,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稿件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859—312181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