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蘑菇化石

巨須隱翅蟲取食蘑菇的生態復原圖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白堊紀蘑菇化石照片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本報南京3月17日電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紐西蘭、美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 從多年來在遼寧、內蒙古和緬甸克欽邦北部的胡康河谷等地採集到的琥珀標本中, 近日確定發現了4枚距今1億年左右的蘑菇化石。 這4枚蘑菇化石形成于白堊紀中期,

被發現時結構完好, 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蘑菇化石。

據悉, 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和蔡晨陽, 與紐西蘭、美國科學家合作完成。 他們從兩萬多枚形成於1億年前白堊紀中期的琥珀標本中發現了這4枚蘑菇化石, 極大豐富了白堊紀蘑菇種類的多樣性。

黃迪穎告訴記者, 由於蘑菇屬於真菌, 缺乏幾丁質表皮或礦化殼體, 也不具備高等植物的維管束結構, 生活週期很短且質地柔軟, 很難保存為化石, 加大了研究的難度。 過去, 僅發現1枚距今1億年前的琥珀蘑菇化石, 但那枚標本保存欠佳, 只保存了傘蓋部分, 很難通過它瞭解蘑菇的早期演化歷史。 這次蘑菇化石的發現為人類認知蘑菇的早期演化打開了新視窗。

“這次發現的4枚琥珀化石包含4個新類型, 都屬於傘菌綱傘菌目。 雖然它們體長2~3毫米, 但均有菌柄與傘蓋, 結構完整。 從形態看, 這些蘑菇化石與現生蘑菇非常類似, 提供了中生代傘菌多樣性的直接證據。 ”黃迪穎告訴記者, 這次發現極大地豐富了白堊紀蘑菇的多樣性。

此外, 這次考古還修訂了蘑菇的起源時間。 “我們在同時期的緬甸琥珀以及距今約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熱河生物群化石中, 發現了一類專門以蘑菇為食的巨須隱翅蟲。 這一證據說明, 在約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 就已經存在蘑菇。 這一發現, 將蘑菇的起源至少前推了2500萬年。 ”蔡晨陽說, 大型巨須隱翅蟲的出現, 證明在白堊紀時期就存在大型蘑菇。

“這一發現凸顯了中生代蘑菇多樣性, 證明了蘑菇起源不晚于白堊紀早期, 修訂了蘑菇的‘家譜’, 彌補了人們對蘑菇的早期演化歷史的研究空白。 ”黃迪穎說,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雜誌《自然—通訊》上, 相關研究也得到中科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的支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