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以孝立家——四世同堂傳承好家風

“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千百年來, 在普通民眾中間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逐漸內化為中華兒女的自覺性行為。 昌圖縣前雙井鎮豐收村四世同堂的董家, 便是這樣一個尊老守孝、溫馨和諧的大家庭。

家裡的女主人關雲俠, 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多年以來, 她一如既往, 無微不至的關懷著這個大家庭, 她再苦再累卻從不言棄, 無怨無悔, 她的孝心、孝行感染著周邊的群眾, 她的事蹟傳遍臨近的村落, 成為大家爭相傳頌的對象。

孝在博愛中孕育成長

關雲俠, 1991年經人介紹嫁到了現在的豐收村的董家。 她雖然文化水準不高, 但她為人質樸賢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 當時的董家經濟條件雖然不太好, 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倒也和諧。 公公體弱多病, 兒媳關雲俠總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來照料, 飲食起居, 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改善公婆的生活條件。 然而, 天有不測風雲, 2007年, 婆婆意外患上腦血栓,這一病, 不僅花費了一大筆的醫藥費, 而且婆婆從此生活難以自理。 自此, 關雲俠承擔了照顧婆婆的全部工作。 而公公于次年不幸去世, 這對於本已癱倒在床的婆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本來稍有好轉的身體卻急轉直下。 這讓關雲俠看在眼裡, 急在心裡,

生怕婆婆想不開, 尋短見。 於是日夜陪伴婆婆, 苦口勸導, 耐心疏導。 在兒媳的鼓勵、勸導下, 婆婆逐漸擺脫了陰影, 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走上了生活的正軌。

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

自婆婆患病後, 關雲俠一直服侍在婆婆身邊, 無微不至地照顧, 從不言棄。 俗話說, “久病床前無孝子”。 然而關雲俠卻是婆婆病床前少有的孝順孝媳。 當初, 為了給婆婆治病, 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 還欠了大筆的外債。 為此, 丈夫董繼春和兒子董德剛不得不外出打工來還債。 這樣一來, 關雲俠既要服侍婆婆, 又要承擔一部分的家務勞動, 家裡有農田21畝, 另外還養了10多頭牛, 肯吃苦又能幹的她不得不在天亮前就起床, 做好飯菜端到婆婆手上, 服侍婆婆吃完後自己再匆忙吃一口,

然後又要抓緊時間下農田勞作, 晚上還要收拾家務到很晚才入睡, 她起早貪黑, 披星戴月, 任勞任怨, 毫無怨言。 她伺候婆婆想的很周到, 照顧的很細心。 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 她經常為婆婆擦洗身體, 定時清洗衣物, 婆婆蓋的被褥更是勤洗勤換;天氣暖和的時候, 她用輪椅推著老人出來曬太陽, 為了哄老人開心, 她時常講些親戚、鄰里間的新鮮事兒來給老人解悶。 老人有時固執的像個孩子, 常耍性子, 發脾氣, 每到這個時刻, 她總是提醒家人要依順老人, 直到老人臉上綻放笑容為止。

孝在傳承中綻放光芒

在這種愛的家庭氛圍的薰染下, 兒子、兒媳也特別孝敬老人。 平日裡, 也會主動分擔一些照顧老人的工作,

從為老人洗臉、洗頭到擦澡、洗衣物的活都搶著幹。 地裡的農活更是不在話下。 小孫子董旭展也特別懂事。 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他早已成為奶奶的得力小助手, 總是在奶奶身邊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當自己有些好吃的東西, 無論是水果還是糕點, 他總是拿出來與太奶一起分享。 從幼稚園回來, 也會講些自己在學校的見聞, 偶爾還講故事給太奶解悶: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 目前, 張淑琴老人的精神狀態特別好。 每次和周圍人聊天, 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而又滿足的微笑。

十年來, 關雲俠很少回娘家, 即使偶爾回去一趟也是來去匆匆, 她心裡放不下病床上的婆婆, 每次臨行前看著自己的老父親戀戀不捨的神情,

她心裡總有說不出的愧疚, 老父親身體也不太好, 也需要人照顧。 但現實的情況又讓她無可選擇。 所幸父親能體諒她的難處。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 關雲俠用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 印證了她的孝心, 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純樸真誠的博大情懷, 塑造了一個農村婦女博愛、仁慈、善良的形象, 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頌歌, 贏得了周圍群眾的讚美。 (國甯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