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門三皇后:不遜于宋氏三姐妹的獨孤三姐妹

今人喜談宋氏三姐妹, 歷史上可以比況者, 有周、隋之際的獨孤三姐妹。

近代西安曾出土一方墓誌, 題作《周故柱國大將軍雍州刺史河內戾公墓志》, 內容僅百餘字:

曾祖有居斤, 曾祖母賀蘭氏。 祖初豆伐, 祖母達奚氏。 父者, 使持節司空公冀州刺史, 母費連氏, 長樂郡君。 公姓獨孤, 諱信, 字期彌頭, 河南洛陽人。 以周之元年歲維星紀三月己酉薨于長安, 時年五十四, 諡曰戾。 四月壬申, 葬于石安之北原。 懼陵穀之貿遷, 故刊石而志焉。 妻如羅氏, 廣陽郡君。 長息善, 字弩引, 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州刺史、長城郡開國公;第二息藏,

字拔臣, 武平縣開國公;第三息震, 字毗賀周。

志主獨孤信(502-557年), 《周書》《北史》皆有傳, 是北魏末年武川鎮的核心軍帥, 隨賀拔岳入關, 佐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權, 功勳卓著。 但在宇文泰去世, 宇文護掌權並建立西周之初, 被逼自盡。 墓誌立於此後不久, 因獲罪而至為簡單, 僅述家族世系及男性子嗣。 難以想像的是, 他的三個女兒分別成為周、隋、唐三代之皇后(唐為追封), 事實上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信長女, 早年嫁宇文泰長子宇文毓。 北周建立, 初立泰第三子節閔帝宇文覺, 權歸泰侄宇文護。 節閔帝性剛烈, 不滿護之專權, 僅在位數月即為護所弒。 毓即位, 史稱明帝。 次年春初立獨孤氏為後, 僅三月就去世, 世稱明敬皇后。 《周書》對她僅有五十三字的傳,

性情行事無任何記錄。 明帝因食遇毒, 兩年後亦卒。 繼位的武帝宇文邕, 與擅權的宇文護周旋十二年, 方將其擊殺, 獨孤信也方得平反。

信第七女伽羅(553-602年), 十四歲嫁給後稱隋文帝的楊堅, 史稱文獻皇后。 《隋書》本傳說獨孤信見楊堅“有奇表, 故以後嫁之”, 此話靠不住。 伽羅生五歲其父已死, 她出嫁已在武帝時。 可能因為家難, 再加幼女驕橫, 方嫁即與楊堅約定, “誓無異生之子”, 即不允許丈夫納妾, 不得讓別的女人為他生子。 她的這一主張貫徹始終, 在楊堅稱帝后雖稍有放寬, 但仍督促嚴切。 好在她還真爭氣, 先後為文帝生五子。 對她的兒子們, 她也如此要求, 並在國事家事中始終保留重要的話語權。 隋煬帝在成長的年代,

攤上這麼一位具有強烈女權主張的老媽, 實在不敢胡來。 越雷池一步, 媽都看著, 還要不要前途?

▲隋文帝楊堅畫像

楊堅自稱出身弘農楊氏, 今人認為其父祖四世皆為武川鎮將, 在西魏、北周建立過程中地位上升。 他廿七歲襲父爵, 周武帝時因外戚之故, “貴戚之盛, 莫與為比”。 他的才幹, 據說引起武帝的警惕, 幾次欲將其清除, 但為他機智躲過。 武帝英年早逝, 繼位者是武帝長子, 也是楊堅女婿的宇文贇, 世稱宣帝。 楊堅遽升國舅, 權勢更大, 偏偏宣帝是個草包, 感覺到岳丈的權勢, 卻對他的太太, 也就是楊堅的女兒說要將其父除掉。 幾番折騰, 除掉的是宣帝。 繼位的靜帝年方七歲, 國政完全為楊堅掌控。 僅歷年餘, 將反抗的五王與名臣尉遲迥等鎮壓,

楊堅受禪建隋。 楊堅文不能草檄, 武未曾靖邊, 全靠太太與女兒的雙重外戚身份, 改朝換代, 為中國史上所罕見。

獨孤信第四女嫁李昞, 其生平經歷仍有許多可疑之處。 唐初修周、隋諸史, 不為李虎、李昞父子修傳, 則因其入唐追封景帝、元帝, 已非人臣;唐史也記載不詳。 目前可看到兩人較詳事蹟記載見《冊府元龜》卷一。

李虎部分較詳, 據說他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所立軍功則很有限。

李昞事蹟如下:“世祖性至孝, 沉深有識量。 少為周文帝所禮, 在位十七年, 封汝陽縣伯、食邑五百戶。 尋拜撫軍大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俄轉車騎大將軍, 襲封隴西公, 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 隋受禪, 襲封唐國公,

拜禦中正大夫, 歴鄜州刺史、安州總管, 為政簡靜, 甚獲當時之譽。 尋遷柱國大將軍, 贈少保、同華等八州刺史。 ”其中頗可疑。 如同書稱李淵“七歲襲唐國公”, 時在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 父死方由子襲爵, 那麼李昞是否入隋都成了問題。 庾信、王褒等居北周甚久, 交往亦廣, 但看不到與李家過往的記錄。 佛典亦如是, 故易生疑竇。 近人頗疑李唐先世, 原因在此。

《舊唐書·高祖紀》雲:“文帝獨孤皇后, 即髙祖從母也, 由是特見親愛。 ”李淵在隋, 雖無大的動作, 但托庇外族, 仕途順利。 他比隋煬帝年長三歲, 煬帝初, 為滎陽、樓煩二郡太守, 入為殿內少監, 出守既不遠, 居朝為閑司。 煬帝興兵遼東, 李淵以衛尉少卿督運糧草, 保證後勤。 雖然《舊唐書》說李淵“曆試中外, 素樹恩德”“結納豪傑,眾多款附”,煬帝甚至有過懷疑:“會有詔征髙祖詣行在所,遇疾未謁。時甥王氏在後宮,帝問曰:‘汝舅何遲?’王氏以疾對。帝曰:‘可得死否?’高祖聞之益懼,因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焉。”大體是唐代修史者的編造。在大業末全國民變,四海逐鹿之際,煬帝將太原留守的重任交給他可以信任的表兄——他一直任勞任怨,也從無大的野心,又是近親,足可信任。太原素有北門鎖鑰之譽,北可接突厥,南可圖京洛,且有備邊的重兵在。這次煬帝真是看走眼了,這位樸厚的表兄有顆大心臟,再加他還有三位如狼似虎的兒子。於是靜觀世變,舉義旗直取關中,成為隋末大亂的最終勝利者。

歷史是男人的舞臺,女子之作用有時也不可低估。獨孤三姐妹行跡有隱有顯,其作用如此之大,誠不可思議。友人宋德喜教授專治隋唐史,名片上綴一獨孤信印痕,以其一家系三朝之興替,誠為有識。

素樹恩德”“結納豪傑,眾多款附”,煬帝甚至有過懷疑:“會有詔征髙祖詣行在所,遇疾未謁。時甥王氏在後宮,帝問曰:‘汝舅何遲?’王氏以疾對。帝曰:‘可得死否?’高祖聞之益懼,因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焉。”大體是唐代修史者的編造。在大業末全國民變,四海逐鹿之際,煬帝將太原留守的重任交給他可以信任的表兄——他一直任勞任怨,也從無大的野心,又是近親,足可信任。太原素有北門鎖鑰之譽,北可接突厥,南可圖京洛,且有備邊的重兵在。這次煬帝真是看走眼了,這位樸厚的表兄有顆大心臟,再加他還有三位如狼似虎的兒子。於是靜觀世變,舉義旗直取關中,成為隋末大亂的最終勝利者。

歷史是男人的舞臺,女子之作用有時也不可低估。獨孤三姐妹行跡有隱有顯,其作用如此之大,誠不可思議。友人宋德喜教授專治隋唐史,名片上綴一獨孤信印痕,以其一家系三朝之興替,誠為有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