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跳蚤的聯想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隻跳蚤放桌上, 跳蚤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百倍之上, 因此堪稱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隨之, 在跳蚤頭上罩上玻璃瓶, 再跳起來的跳蚤碰到了玻璃壁, 連續多次後, 跳蚤改變自己的高度以適應環境, 每次總保持在玻璃壁之下。 接著, 當換到一個更矮的玻璃瓶後, 跳蚤跳不起來了。 最後, 移走玻璃瓶, 再拍桌子, 跳蚤已經不會跳了。 這回, 它徹底變成了一隻“爬蚤”。

其實, 跳蚤雖然變成了“爬蚤”, 但它並非喪失了跳躍能力。 只是因為一次次的受挫之後, 學乖了, 麻木了……最可悲的是, 當玻璃瓶不再存在的情況下, 它卻連跳的勇氣都沒有了。 玻璃瓶已深深地罩在了跳蚤的“心靈”上。

由跳蚤變“爬蚤”的現象, 我便自然聯想到眼下那些挑燈夜戰, 複習迎考的高三畢業生, 自從進入高三學年那一天起, 也就意味著高考倒計時拉開了序幕。 父母殷切的期望, 親戚朋友關注的目光, 教學樓門前牆壁上高大的紅色光榮榜, 每次模擬考試全年級文理前200名學生的考試總分, 班級排名, 年級排名的公佈, ……凡此種種, 不一而足。

這一切, 就如同一個無形的“玻璃罩”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從某種意義上說, 高考不僅僅在於考生掌握各種文化知識的多少, 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勤奮、刻苦、耐力、心理承受等情商優劣的較量上。 誰笑到最後, 就看誰先把心靈上那個無形的“玻璃罩”掀掉。 因此, 從這個意義上說, 類似“列學生成績排名的光榮榜”來“造勢”的做法,

學校和家長的初衷是為了激勵學生的鬥志, 其心情和動機是可以理解的, 但實際上效果卻恰恰相反, 不僅沒有起到絲毫的激勵作用, 而且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 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意義是重大的。 它能夠讓我們的考生頭腦清醒,

理解考得好與考不好的辯證關係, 考好的時候, 要想到考砸的時候, 不要驕傲, 得意過了頭;考砸了, 要想到考好的時候, 不必垂頭喪氣, 亂了方寸。 心態始終保持平衡, 情緒始終保持穩定。 只有這樣, 你才能在高考中正常發揮(當然超常發揮更好), 跳到你應該跳的高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