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芒種·如何過好“百毒之月”?

小滿日去半月,

金烏騰至七五, (黃經75o)

江南梅雨來襲,

掐指一算,

是芒種至。

芒種

首先對於種的讀音要作一說明, 有些朋友習慣將它念作三聲,

而其實應念作四聲, 至於為啥, 下文有答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

芒種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其中“芒”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成熟, 將要收割;“種”指晚穀、黍、稷等夏播作物當忙著播種, 所謂“時雨及芒種, 四野皆插秧。 ”故而“芒種”也稱為“忙著種”。

物候

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 五天為一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在這一節氣前五天,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破殼生出小螳螂;中五天, 伯勞鳥開始在枝頭鳴叫;後五天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 在此時卻停止了鳴叫。 大家觀察觀察, 看看說得准不准。

螳螂

伯勞鳥

反舌鳥

芒種習俗

送花神

芒種時節, 春花盡謝,

按舊俗會在此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 餞送花神歸位。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描寫了芒種踐花的情景:“那些女孩子們, 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 或用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 都用彩線系了。 每一顆樹上, 每一枝花上, 都系了這些物事。 滿園裡繡帶飄飄, 花枝招展。 ”二十四節氣中, 曹雪芹似乎對芒種頗為關注, 幾位紅樓金釵的經典情節, 從黛玉葬花、寶釵撲蝶, 到湘雲醉酒, 甚至妙玉傳帖, 雖然幾個故事沒有寫在同一年中, 但都發生在芒種節[1]。

煮青梅

芒種時煮青梅的習俗據傳在夏朝時便已經出現,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 具有多項獨特營養保健功能。 但是, 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 難以直接入口,

需加工後食用, 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三國演義》中“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便是指此。

“百毒之月”的由來

芒種過後, 氣溫升高, 濕度增加, 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發散出來, 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免疫力減弱, 加之蚊蟲孳生, 容易傳染疾病, 故又被稱“百毒”之月。

過好“百毒之月”的關鍵——防患於未然

芒種五防[2]

防中暑

無論南方北方, 芒種時節的到來意味著“暑熱難耐”也來了。 酷暑易汗出, 汗出過多則易傷津液。 所以, 此時應注意防暑補水。 防暑應以自然降溫為主, 如喝綠豆湯、酸梅湯可清暑熱、生津液, 西瓜——天然的“白虎加參湯”可清暑熱生津液, 但需適量攝入。

室內注意空氣流通, 能用自然風不用風扇, 能用風扇不用空調。 如用空調則應避免直吹肩背部、頭項部,

溫度不宜過低, 特別在夜晚睡著後。

防痱子

暑季, 最易長痱子, 尤其多見於小兒。 防止痱子應該做到“三避免”, 即避免久曬, 避免皮膚濕黏影響汗出, 避免居處潮濕悶熱。 “風能勝濕”, 要注意室內時常通風。

防濕疹

夏季雨水逐漸增多, 尤其南方梅雨連綿, 空氣濕度大, 最易生濕疹。 凡急性發作的濕疹其發病原因不外濕、熱、毒三種。 所以, 飲食當少攝入辛辣、油炸類等生濕助熱的食物, 起居當少熬夜以養護其陰, 免因陰不足而生虛熱。 濕熱不蘊, 毒氣就不會滋生。 除此之外, 還是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防傷脾

最熱的時候, 往往人們為了追求涼爽而過食生冷。 殊不知, 外界越熱, 天人相應, 人體陽氣外達, 體內陽氣就少了。

此時吃常溫食品或根據體質少用冷飲尚可, 但過度就會直接傷了脾胃陽氣, 影響脾胃運化, 進而產生各種全身不適的症狀。

防受寒

夏季陽氣隆盛, 氣血運行極旺, 如果過度追求涼爽會導致氣血運行遲滯, 不通則痛, 則會產生各種疼痛不適。 起初, 邪氣侵襲較為表淺的部位, 產生筋骨皮肉等處的疼痛感, 此時若還不注意, 並進行相關的干預治療, 待邪氣深入, 內幹臟腑就得不償失了。

芒種養生

芒種雨多氣溫高,

午時天熱子午覺,

喝水飲食清甜淡,

汗多防暑衣勤換,

祛暑益氣津止渴,

食品要鮮忌堅果[3]。

參考文獻

[1] 曹立波. 生日與《紅樓夢》婚戀故事的藝術構思——從芒種餞花與怡紅壽宴談起[J]. 紅樓夢學刊,2016,(06):178-190. 夢學不曉得花神的習俗進行了棉鞋

[2] 當歸中醫學堂《芒種|務必做好這“五防”》

[3] 楊建宇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賞析

(版權屬於原作者)

芒種養生

芒種雨多氣溫高,

午時天熱子午覺,

喝水飲食清甜淡,

汗多防暑衣勤換,

祛暑益氣津止渴,

食品要鮮忌堅果[3]。

參考文獻

[1] 曹立波. 生日與《紅樓夢》婚戀故事的藝術構思——從芒種餞花與怡紅壽宴談起[J]. 紅樓夢學刊,2016,(06):178-190. 夢學不曉得花神的習俗進行了棉鞋

[2] 當歸中醫學堂《芒種|務必做好這“五防”》

[3] 楊建宇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賞析

(版權屬於原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