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光催化技術助力室內“小清新” 同淨科技帶動環保產業革新

空氣品質每況愈下, 健康呼吸愈發受到民眾的高度重視, 這也使得空氣淨化器等產品大行其道。 然而, 這些價格動輒成千上萬的空氣淨化器真的管用嗎?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研究發現, 國內市場上多數空氣淨化器產品採用濾網攔截技術, 從而起到淨化污染物的效果。 這項技術源自五、六十年代的美國, 其原理是通過內置風扇抽風, 經由層層濾網攔截, 將微塵顆粒阻隔在濾網內部。 受限於淨化器本身的設計、密封性、空氣流量等因素, 空氣淨化器僅對較大微塵顆粒有效,

而對於霧霾PM2.5或更微小顆粒往往效果甚微。 同時, 如果過濾材料失去效果, 不但不能夠淨化室內空氣, 反而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 用戶3個月到半年就要更換一次濾網和濾芯。

空氣淨化器的工作原理讓其在解決室內污染方面的作用受限, 而且價格還十分高昂, 那麼有什麼技術可以解決這一困境呢?目前, 環保業內普遍看好光催化技術。

光催化技術被看好, 但應用之路困難重重

被發現於1972年的光催化技術是人類所發現的唯一的光合作用逆反應。 由於二氧化鈦(TiO2)光催化材料被光激發後產生的空穴和電子具有強氧化還原性(120 KJ/mol), 能將幾乎所有的有機物礦化分解為二氧化碳, 加之其反應條件十分溫和, 不需要任何化學輔助即可將有機物安全地轉變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

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所以被稱為“當今世界最理想的淨化技術”。 基於這種原理, 光催化技術能夠在環境治理、抗菌殺菌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和傳統的室內污染治理技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圖:光催化技術作用原理

雖然業內對光催化技術普遍看好, 但這一技術仍然存在應用難題。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合適的催化劑附著載體;二是光催化材料在分解有機物的同時, 還會對有機載體造成腐蝕, 使納米粒子無法安全附著。

同淨科技突破應用瓶頸, 光催化技術更進一步

不過對這一應用瓶頸的研究, 目前已有了新的進展。 杭州同淨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光催化納米材料研究室公佈了其多年的研究成果。

經過多年研究, 同淨實驗室發現, 纖維等有機柔性載體是光催化納米粒子附著載體最好的選擇, 例如紡織品。 同時, 為了解決對有機載體的腐蝕問題, 同淨科技經過自主研發, 設計了“籠中鳥”核殼結構, 以非直接接觸法將納米光催化劑負載於有機載體上, 保持高活性的同時避免有機載體被光腐蝕。 通過這一技術成功突破了多年來光催化劑推廣應用的瓶頸, 經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N.01鑒定, 此技術為國內外首創。

目前, 同淨科技的這一技術已有了一定的應用。 在2016年召開的首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籌備期間, 同淨科技為大會場館提供空氣淨化產品與服務。 其產品自11月21號入場至12月1號離場,

共計十天治理時間。 治理範圍共計約15000立方米。 目標治理空間的甲醛值從0.2 mg/m3降至0.02 mg/m3以下(0.1 mg/m3為國家安全標準), 室內裝修的刺激味道經治理後無味無感, 所承接的異味嚴重、甲醛超標的場景最終全部達到治理標準。

圖:同淨光催化網毯為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提供空氣淨化服務

此外, 同淨科技採用動態柔韌的三維形態有機物作為載體, 提出“體催化”的概念, 還將整體催化能力提高了數萬倍, 且巧妙地解決了納米光催化劑的回收問題。 相對于傳統的空氣淨化器來說, 不僅淨化效果更好, 價格更加低廉, 催化劑的高重複利用率也避免了使用者需要頻繁換新的麻煩, 極大地節約了治汙成本。

對此, 有環保人士表示,

一直存在的應用瓶頸導致光催化技術在國內還未大面積普及, 而隨著同淨科技對光催化技術應用的突破, 也使這一技術的產品接合點變得更多, 可廣泛覆蓋污水淨化、空氣淨化、生物淨化(抗菌殺毒)等三大環保領域。 通過同淨科技的技術和產品輸出, 整個環保產業亦將迎來全新變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