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向何處發力

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知識體系,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環境,都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更好地發揮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全面部署。 如何認識《意見》出臺的重要意義?怎樣找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如何提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話語權?《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央黨校哲學部侯才教授。

記者:《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近日印發,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 《意見》的出臺,將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有著怎樣的現實指導意義?

侯才:《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不斷發展作出系統闡述和全面部署,既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將其轉化為具體規劃和行動方案,還從實踐理性和具體操作的層面,緊密結合我國改革發展的實際以及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實際,提出了若干重大的舉措,從而將指導理念和頂層設計落到了實處。

哲學社會科學同自然科學一樣,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社會科學以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及其各種社會關係、社會現象為研究物件,絕大部分學科與政治上層建築相關,是人文精神賴以依託、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 哲學作為各門具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凝結、蘊含和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人們提供思維方式和價值定向,其作用具有普遍性、整體性和根本性。 正是基於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的這些特質,使哲學社會科學成為人類認識、改造世界特別是認識、改造社會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強大思想武器,其重要作用在歷史轉折重大關頭和社會變革關鍵時期尤其顯示出來。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來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 《意見》的出臺,更進一步彰顯了我們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我們黨對哲學社會科學重要地位和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記者: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 對於當代中國而言,為什麼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侯才:首先,從根本上說,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源於我國現階段社會實踐的發展和社會實際的需要。 就社會實踐而言,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

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就社會需要而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亟需破解種種發展難題和挑戰。 這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作用的發揮提出了緊迫的要求。

其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也是源於我國現階段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應該看到,儘管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不斷健全,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水準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但還存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總體水準不高,學術原創能力不強,國際學術話語權較弱等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在某些方面還明顯滯後於快速發展的社會實踐和不能充分滿足社會實際的需要。

這樣就進一步凸顯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緊迫性和重大意義。

具體而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

二是提升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水準的需要。 哲學社會科學反映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同時又對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具有塑造和提升作用。

三是增強我國的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準,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準。我們不僅要把我國的自然科學發展上去,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科技強國,而且也要努力把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上去,努力將我國建設成人文強國,使我國的整體精神文化卓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適應世界格局深度調整、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需要。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既有的世界秩序、格局逐漸被打破和重組。在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的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匱乏、貧富差距鴻溝擴大、地區熱點持續動盪等突出問題構成了對全人類的嚴峻挑戰。破解這些難題,迫切需要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此方面應該而且也能夠大有作為。

記者: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作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貢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那麼,當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內容、著力點和著重點是什麼?

侯才:就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任務而言,是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位一體的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為哲學社會科學乃至一般科學的基本結構,三者彼此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在一定意義上,學科體系是平臺,學術體系是內容乃至內核,話語體系是綜合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其中,學術體系顯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至關重要的意義。學術作為根本性的知識和學問是人類專門認識活動的產物,是文化的結晶和精華,能夠引領社會和時代進步。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短板以及與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準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學術體系方面。

關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和著重點,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我個人理解,其基本精神是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重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大力推進党的理論創新,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記者: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誌、實力的象徵,也是自信的體現。在新形勢下,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並賦予其以鮮明的個性特徵,提升其國際地位?

侯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所應具有的特點時,明確地提出了“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等三項基本要求。我個人以為,要落實好這些要求,切實完成好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要特別重視解決和處理好主體性與原創性關係這一問題,堅持和體現主體性,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他還強調,“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如何做到這一點?就民族或國家主體的層面而言,需要立足中國社會的具體實際,運用中國智慧,概括和總結中國實踐經驗,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思想、理論、命題、觀點和方法。同時,要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工作。就個體主體的層面而言,科研成果是科研個體主體的人格、素養和能力的外化和對象化。科研成果的品質和水準在本質上取決於科研個體主體自身的完善化程度。正是在此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真正把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統一起來”。

原創性是主體性在科研成果上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能夠富有自身特色、引領中國發展以及立足於世界學術之林的關鍵性要素。《意見》明確要求,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準,推動學術理論中國化。理論的原創性歸根到底體現在學術的原創性,體現在學術的創新。學術創新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而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準則是實現學術創新的基本的主體條件。

記者: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極其繁重的任務,不僅要加強頂層設計,更需要統籌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如何承擔責任和更好發揮自身作用?

侯才: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過程中擔負著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我個人認為,首先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特質、地位、作用特別是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理論自覺。其次,需要大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學術的原創能力。再次,需要堅持和弘揚優良學術傳統,在這個充滿喧囂、物欲和浮躁的時代,能夠做到淡泊名利,堅守自己的學術理念、學術志向和學術追求。

哲學社會科學反映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同時又對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具有塑造和提升作用。

三是增強我國的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準,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準。我們不僅要把我國的自然科學發展上去,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科技強國,而且也要努力把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上去,努力將我國建設成人文強國,使我國的整體精神文化卓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適應世界格局深度調整、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需要。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既有的世界秩序、格局逐漸被打破和重組。在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的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匱乏、貧富差距鴻溝擴大、地區熱點持續動盪等突出問題構成了對全人類的嚴峻挑戰。破解這些難題,迫切需要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此方面應該而且也能夠大有作為。

記者: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作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貢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那麼,當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內容、著力點和著重點是什麼?

侯才:就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任務而言,是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位一體的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為哲學社會科學乃至一般科學的基本結構,三者彼此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在一定意義上,學科體系是平臺,學術體系是內容乃至內核,話語體系是綜合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其中,學術體系顯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至關重要的意義。學術作為根本性的知識和學問是人類專門認識活動的產物,是文化的結晶和精華,能夠引領社會和時代進步。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短板以及與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準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學術體系方面。

關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和著重點,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我個人理解,其基本精神是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重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大力推進党的理論創新,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記者: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誌、實力的象徵,也是自信的體現。在新形勢下,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並賦予其以鮮明的個性特徵,提升其國際地位?

侯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所應具有的特點時,明確地提出了“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等三項基本要求。我個人以為,要落實好這些要求,切實完成好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要特別重視解決和處理好主體性與原創性關係這一問題,堅持和體現主體性,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他還強調,“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如何做到這一點?就民族或國家主體的層面而言,需要立足中國社會的具體實際,運用中國智慧,概括和總結中國實踐經驗,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思想、理論、命題、觀點和方法。同時,要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工作。就個體主體的層面而言,科研成果是科研個體主體的人格、素養和能力的外化和對象化。科研成果的品質和水準在本質上取決於科研個體主體自身的完善化程度。正是在此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真正把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統一起來”。

原創性是主體性在科研成果上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能夠富有自身特色、引領中國發展以及立足於世界學術之林的關鍵性要素。《意見》明確要求,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準,推動學術理論中國化。理論的原創性歸根到底體現在學術的原創性,體現在學術的創新。學術創新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而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準則是實現學術創新的基本的主體條件。

記者: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極其繁重的任務,不僅要加強頂層設計,更需要統籌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如何承擔責任和更好發揮自身作用?

侯才: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過程中擔負著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我個人認為,首先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特質、地位、作用特別是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理論自覺。其次,需要大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學術的原創能力。再次,需要堅持和弘揚優良學術傳統,在這個充滿喧囂、物欲和浮躁的時代,能夠做到淡泊名利,堅守自己的學術理念、學術志向和學術追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