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順豐菜鳥大戰究竟是為什麼什麼?背後原因是什麼?

順豐和菜鳥的爭論越來越火。 關於兩家公司的爭吵, 不宜再去蹭熱點。 我想換些角度去討論這個事情。

到底發生了什麼?也許只是一場誤會

兩家公司都在聲明中主張資料安全,

到底誰在竊取資料?菜鳥為什麼非要豐巢的資料, 為什麼豐巢堅決說菜鳥要了非淘系物流數據, 而菜鳥堅決否認。

在菜鳥的聲明中指出:

豐巢快遞櫃和菜鳥資料對接後, 一直大量調取淘寶使用者電話號碼等資訊, 並超過合理使用範圍, 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 保護消費者資料安全是菜鳥職責所在, 更是菜鳥的底線, 不能有任何退縮, 相信社會各界會理解。

而順豐反過來指責菜鳥

菜鳥於5月基於自身商業利益出發, 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資料, 此類資訊隸屬于客戶, 豐巢本著“客戶第一”的原則, 拒絕這一不合理要求。

我沒有任何的內幕消息,

但是在順豐有處理過合作夥伴的資料對接的經歷, 自己創業時也做過支付、物流介面的對接。 今天看到雙方的聲明, 對事情的起因也有自己的猜測。 而順豐程式師的回應, 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猜測。

“豐巢淘寶資料在正常範圍, 5月23日一共有295萬訂單, 調用294萬次, 而且其中僅有200萬是淘寶訂單。 您所管理的公司認為我們應當另外94萬非淘系訂單資料回傳菜鳥。 豐巢對此不能接受。 ”

長期以來, 物流節點資訊完全依賴於快遞公司的巴槍掃描運單上的條碼, 然後資訊上傳。 巴槍記錄了收件\中轉\派件\簽收等各個節點的事件\時間\地點, 而這些也構成了淘寶物流管理的許多業務邏輯。 如多少時間必須發貨, 依賴于收件巴槍的時間,

從哪裡發貨, 依賴于收件巴槍的地點/網點資訊(此次假海淘原因在於物流公司偽造了境外的收件路由資訊), 確認簽收和退貨政策, 依賴于簽收巴槍資訊, 收派時間的考核取決於收件與簽收的時間差。

看到這裡, 就可以看出物流資訊或者巴槍資訊, 對阿裡在物流資料管理應用, 淘寶電商的業務規則, 甚至物流公司考核, 至關重要, 是菜鳥大資料的物流方向的基礎(商流資料來自阿裡自身)。 而這些資料因為菜鳥並不具備大量的線下實體, 基本上來自於物流公司的資訊真實自覺推送和合作對接。

然而會有兩個問題:

第一, 快遞公司提供假資料怎麼辦。 比如現在的假直郵。 這既有基層網點受利益驅使, 也有總公司的漏洞甚至默許。

又比如虛假簽收, 貨還沒到, 先做個收件巴槍。

第二, 資料出現不完整, 巴槍沒做或者資訊不全怎麼辦。 在放入快遞櫃的時候, 巴槍沒有集成取件驗證碼。 菜鳥也必須依靠快遞櫃推送取件碼。 隨著消費者實際開櫃取件和快遞員放入櫃的時間差異導致的糾紛越來越多, 菜鳥也許想獲得消費者開箱取件的時間。 那麼菜鳥也需要快遞櫃推送取件時間。

如何獲得更多更真實的資訊, 是菜鳥的生命。 隨著假路由資訊的曝光, 菜鳥更加想擺脫這種完全依賴於快遞公司單方面資訊的局面, 增加多種信源的交叉認證。 即快遞公司說是從海外發過來的, 我可能還要從海關快件中心或保稅關口拿資料去證明這一票有真正清關。

你說你送到了快遞櫃, 我還要快遞櫃的資料交叉驗證。 這是傳說中的菜鳥介面的重要升級吧。

豐巢和菜鳥的合作, 相信一開始雙方達成的共識是順豐定時篩選出淘系的物流資訊提供給菜鳥。 本來是平等合作。 但在實操環節, 有了主次。 成了一個大的問題。

如果是順豐調取菜鳥的資料, 豐巢手裡有300萬單的資料, 其中200萬是淘系物流資料。 但是順豐並不知道哪些是淘寶有關的, 不能將京東的物流資訊推送給菜鳥。 因此他要將手裡的300萬個訂單資料, 逐一匹配菜鳥系統裡面的淘系資料庫, 去匹配收件人的手機號或者還有物流公司\物流單號。 一旦都能對上, 就判定為這是淘系物流。 按照合作關係, 就應該推送給菜鳥。 如果對不上,則就不推送給菜鳥。這本來是非常簡單的資料對碰。

這時菜鳥很生氣,你這麼點單量,拿幾百萬的資料到我幾億的大資料庫進行交叉匹配,明明調取了300萬次的介面,查了我300多萬次數據,結果只推送了200萬單。剩下的100萬單,不是我的訂單,你幹嘛要查我的介面。這樣侵犯了我的資料安全。就算我信你順豐,但是這種方式對我是一個漏洞,假如你找一個駭客,借助匹配時將資料全部爬走。或者低級一點直接借點手機號生成一大批訂單資訊,借著這個介面去匹配我的資料,那麼總會成功匹配不少,那麼我客戶的交易資訊不就被你抓取了麼。沒有進到你快遞櫃的資料,不都被你拿走了麼?

也許菜鳥因此提的方案就變成了:我的技術很牛,資料體量很大,資料更敏感,順豐把你豐巢的300萬單的數據給我,我用我的幾億的訂單去匹配你的資料,匹配上的就是我的,匹配不上的我也不要。而這個時候順豐不幹了,明明只有200萬的淘系訂單,你把我剩下100萬京東的數據也拿走了,我怎麼交代,你要是拿走之後也通過各種方式做手腳,把這100萬個資料拿去分析,分析出哪些客戶用的京東而不是淘寶,手機號也拿走了,我該怎麼交代?

或者有可能菜鳥還給了一個方案,我信的過你,但是難免有各種漏洞,能不能放在阿裡雲裡面,我比較放心。

這只是我的猜測,因為我斷不相信兩家我都比較喜歡的公司,會真的同時走向相反的牛角尖,在大庭觀眾之下,公然撕逼,而都充滿怨氣和委屈,必然有些誤會和隱情。

我沒有任何內幕,因此猜測僅是猜測。希望能夠有內幕人員出來否認或者澄清。目前來看我的猜測基本可以解釋了為什麼,順豐指責菜鳥索要非淘係數據,而菜鳥否認,菜鳥指責順豐超出合理範圍調取淘系物流資料介面,順豐則堅決否認。順豐指責菜鳥逼自己使用阿裡雲,菜鳥覺得很無辜。兩家都說對方不配合維護資料安全,都說對方想騙自己的資料。其實站在任何一方,都是合理的。在包括京東等互聯網公司資料都出現大範圍的洩露的情況下,阿裡情有可原,在自身作為開放平臺的情況向,順豐也無可指責。

有些創業者說為什麼我從來技術對接的時候,沒有這種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體量。不僅沒有談判的資格,甚至還沒有擔心被阿裡偷窺的資格。而作為京東、順豐這樣的體量,就有這樣的擔心了!

大資料應用的尷尬:缺少權威的交易仲介

要得到淘系物流的資料,阿裡想拿順豐的資料匹配,順豐想拿阿裡的資料匹配,也許都沒有對對方的覬覦之心,但是隨著資料的戰略價值越來越凸顯,誰都無法承受這樣的風險。如果有一個中立的協力廠商,將兩者資料交叉驗證,匹配出來之後,篩選的淘係數據拿出來共用。這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這樣的協力廠商去哪裡找?誰能得到這樣的信任?具體在操作過程中,誰能經受的了這種誘惑?誰又能具有這樣的權威呢?我想最終只能靠郵政局部門協調。

順豐撕的精准狠

順豐是我的老東家,除了我自己批評順豐的時候,別人詆毀我都會為之辯護。菜鳥是我敬佩的企業,我敬佩他對行業的顛覆雄心和執行能力。但是兩家偉大公司撕逼至此,實在是讓人遺憾。而一大堆吃瓜群眾,借機站隊,借勢行銷,唯恐天下不亂,要麼借機圍攻阿裡,要麼借勢搶食順豐飯碗。一時間變成了轟動全國的大事件。如果原因只是資料交叉匹配的技術細節,那麼這場仗打的真的是太low了。

這場紛爭,是順豐和菜鳥長期不信任的情緒總爆發。早在2013年菜鳥推出第三天,當時順豐的兄弟姐妹們不少還在歡呼馬雲和王衛的聯合,幾大快遞的五星連珠!我寫了篇文章,就指出菜鳥的橫空出世,將通過業務分配、資料整合、標準制定、幹線把控、資源卡位元等方式,把快遞企業變成附庸,對自營業務的順豐衝擊最大。尤其是對順豐的倉網戰略影響致命。由於怕影響了當時和諧喜慶的氣氛,我特意選擇了匿名。今天看來,我的大多數判斷都是正確的,而順豐和阿裡後續不對付的證據就越來越多了。順豐老闆看到通達的業務量也許有羡慕,但是看到通達成為菜鳥呼來喝去的小弟,一定是冷汗直流。豐巢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平臺試驗田,生怕成為菜鳥的盤中餐。所以對自己的獨立性格外的珍惜。

順豐的聲明,我認為有幾個事情確實有點兒毒辣。

第一,將順豐打扮成被訛詐資料,飽受欺負的形象。雖然我的原因僅僅是猜測,但是資料交叉驗證的技術問題,應該八九不離十。站在阿裡的角度,這些擔心也未嘗完全稱得上霸道。最好是就事論事。一旦走悲情化,引發大量的吃瓜公司站隊。把問題炒作成全國輿論大事件,矛盾過於公開渲染。對後續阿裡與合作將可能留下不可逆的心裡疙瘩。

第二,將問題扯上阿裡雲。阿裡雲成為阿裡集團越來越重要的一顆棋子。順豐此次將阿裡雲和資料安全扯上關係。一下子讓很多人開始聯想,放在阿裡雲的資料是不是就可以被阿裡隨便調用了呢?阿裡雲是不是就不安全。如果我的資料對馬雲有利,是不是就應該放棄阿裡雲?雲服務本來提供的是計算能力+雲端存儲+綜合服務,許多人把他抽象成為一個硬碟。我原來的B2B平臺,也掛在阿裡雲上。阿裡的資料合作目前都是通過資源互換,業務合作進行的。也許有不為人知的內幕存在,但是坦白還沒有清晰的證據發現阿裡監守自盜的情形。

第三,煽動通達造反。原文中“希望所有快遞行業同仁警惕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資料行為”。我相信許多快遞老闆看到都是五味雜陳。賣了身的羞愧難當,準備賣身的進退兩難。高舉獨立義旗,登高一呼,果然群雄呼應。而依然在菜鳥帳下的企業們,難免不會種下一點反叛的種子。

當然如果真的是菜鳥藉故索要全部資料,並打壓豐巢。那麼我認為怎樣的毒辣都是應該的。資料的合作本來是共贏為目的的。而資料也是一個企業的核心資產。

事情的影響

我相信如果只是技術細節問題導致的爭吵,阿裡和順豐一定吵得不久。不管是有關部門的介入,還是雙方技術團隊的努力,最終都會促使問題解決。因為我推斷也許真心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剛寫完,發現問題解決了,在政府協調之下,豐巢恢復資料推送)。

但是經此一役,心結一定已經結成了。順豐與菜鳥戰略衝突擺上了檯面。雙方都會努力做佈局。我推斷事情鬧到這一步總是有一些影響。

1) 阿裡絕不會容忍豐巢在快遞櫃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讓順豐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強。如果每天300萬票,豐巢的市場份額在3%。相信後續類似中集e棧等,會得到大量的投入支持。正式好的待價而沽之時。

2)順豐理所當然的會認為豐巢的佈局是自己這一次能夠爭奪話語權的關鍵因素。更加會加大投入。快遞櫃行業,已經不適合再去用正常的商務邏輯去判斷了,成為了阿裡避免被掐脖子的重要一役。

3) 菜鳥的PR也許會回過頭來,爭取更多的民意對自己的戰略非常重要。從看起來更多的將自己的成績,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

4) 菜鳥不管各種手段,會明裡暗裡,扶持順豐在生鮮和高價值產品的物流競爭對手。以防再出現今天這種卡脖子的情況出現。

5) 京東、網易考拉等站隊,為順豐造勢不少。相信已經站了隊,大家肯定會推出各種戰略合作。只是這些戰略合作要落到實處。還是有一定距離。

6)以順豐DICK的性格,經此一役拔高渲染之後,再握手有點兒尷尬。危機感進一步加強。現在是不缺錢的時候。相信順豐一定會加快各種跨界整合的步伐,在生態建設上更加主動激進。

在有關部門協調之後,雙方終於握手言和。一下子讓一堆唯恐天下不亂的吃瓜群眾,若有所失,興趣索然。事情發展到今天,我依然相信菜鳥走的這條路是對的,對物流的整合勢在必行無可阻擋。而順豐的逆襲之路,儘管多了一堆朋友的支持,也許還將繼續艱難。

如果對不上,則就不推送給菜鳥。這本來是非常簡單的資料對碰。

這時菜鳥很生氣,你這麼點單量,拿幾百萬的資料到我幾億的大資料庫進行交叉匹配,明明調取了300萬次的介面,查了我300多萬次數據,結果只推送了200萬單。剩下的100萬單,不是我的訂單,你幹嘛要查我的介面。這樣侵犯了我的資料安全。就算我信你順豐,但是這種方式對我是一個漏洞,假如你找一個駭客,借助匹配時將資料全部爬走。或者低級一點直接借點手機號生成一大批訂單資訊,借著這個介面去匹配我的資料,那麼總會成功匹配不少,那麼我客戶的交易資訊不就被你抓取了麼。沒有進到你快遞櫃的資料,不都被你拿走了麼?

也許菜鳥因此提的方案就變成了:我的技術很牛,資料體量很大,資料更敏感,順豐把你豐巢的300萬單的數據給我,我用我的幾億的訂單去匹配你的資料,匹配上的就是我的,匹配不上的我也不要。而這個時候順豐不幹了,明明只有200萬的淘系訂單,你把我剩下100萬京東的數據也拿走了,我怎麼交代,你要是拿走之後也通過各種方式做手腳,把這100萬個資料拿去分析,分析出哪些客戶用的京東而不是淘寶,手機號也拿走了,我該怎麼交代?

或者有可能菜鳥還給了一個方案,我信的過你,但是難免有各種漏洞,能不能放在阿裡雲裡面,我比較放心。

這只是我的猜測,因為我斷不相信兩家我都比較喜歡的公司,會真的同時走向相反的牛角尖,在大庭觀眾之下,公然撕逼,而都充滿怨氣和委屈,必然有些誤會和隱情。

我沒有任何內幕,因此猜測僅是猜測。希望能夠有內幕人員出來否認或者澄清。目前來看我的猜測基本可以解釋了為什麼,順豐指責菜鳥索要非淘係數據,而菜鳥否認,菜鳥指責順豐超出合理範圍調取淘系物流資料介面,順豐則堅決否認。順豐指責菜鳥逼自己使用阿裡雲,菜鳥覺得很無辜。兩家都說對方不配合維護資料安全,都說對方想騙自己的資料。其實站在任何一方,都是合理的。在包括京東等互聯網公司資料都出現大範圍的洩露的情況下,阿裡情有可原,在自身作為開放平臺的情況向,順豐也無可指責。

有些創業者說為什麼我從來技術對接的時候,沒有這種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體量。不僅沒有談判的資格,甚至還沒有擔心被阿裡偷窺的資格。而作為京東、順豐這樣的體量,就有這樣的擔心了!

大資料應用的尷尬:缺少權威的交易仲介

要得到淘系物流的資料,阿裡想拿順豐的資料匹配,順豐想拿阿裡的資料匹配,也許都沒有對對方的覬覦之心,但是隨著資料的戰略價值越來越凸顯,誰都無法承受這樣的風險。如果有一個中立的協力廠商,將兩者資料交叉驗證,匹配出來之後,篩選的淘係數據拿出來共用。這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這樣的協力廠商去哪裡找?誰能得到這樣的信任?具體在操作過程中,誰能經受的了這種誘惑?誰又能具有這樣的權威呢?我想最終只能靠郵政局部門協調。

順豐撕的精准狠

順豐是我的老東家,除了我自己批評順豐的時候,別人詆毀我都會為之辯護。菜鳥是我敬佩的企業,我敬佩他對行業的顛覆雄心和執行能力。但是兩家偉大公司撕逼至此,實在是讓人遺憾。而一大堆吃瓜群眾,借機站隊,借勢行銷,唯恐天下不亂,要麼借機圍攻阿裡,要麼借勢搶食順豐飯碗。一時間變成了轟動全國的大事件。如果原因只是資料交叉匹配的技術細節,那麼這場仗打的真的是太low了。

這場紛爭,是順豐和菜鳥長期不信任的情緒總爆發。早在2013年菜鳥推出第三天,當時順豐的兄弟姐妹們不少還在歡呼馬雲和王衛的聯合,幾大快遞的五星連珠!我寫了篇文章,就指出菜鳥的橫空出世,將通過業務分配、資料整合、標準制定、幹線把控、資源卡位元等方式,把快遞企業變成附庸,對自營業務的順豐衝擊最大。尤其是對順豐的倉網戰略影響致命。由於怕影響了當時和諧喜慶的氣氛,我特意選擇了匿名。今天看來,我的大多數判斷都是正確的,而順豐和阿裡後續不對付的證據就越來越多了。順豐老闆看到通達的業務量也許有羡慕,但是看到通達成為菜鳥呼來喝去的小弟,一定是冷汗直流。豐巢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平臺試驗田,生怕成為菜鳥的盤中餐。所以對自己的獨立性格外的珍惜。

順豐的聲明,我認為有幾個事情確實有點兒毒辣。

第一,將順豐打扮成被訛詐資料,飽受欺負的形象。雖然我的原因僅僅是猜測,但是資料交叉驗證的技術問題,應該八九不離十。站在阿裡的角度,這些擔心也未嘗完全稱得上霸道。最好是就事論事。一旦走悲情化,引發大量的吃瓜公司站隊。把問題炒作成全國輿論大事件,矛盾過於公開渲染。對後續阿裡與合作將可能留下不可逆的心裡疙瘩。

第二,將問題扯上阿裡雲。阿裡雲成為阿裡集團越來越重要的一顆棋子。順豐此次將阿裡雲和資料安全扯上關係。一下子讓很多人開始聯想,放在阿裡雲的資料是不是就可以被阿裡隨便調用了呢?阿裡雲是不是就不安全。如果我的資料對馬雲有利,是不是就應該放棄阿裡雲?雲服務本來提供的是計算能力+雲端存儲+綜合服務,許多人把他抽象成為一個硬碟。我原來的B2B平臺,也掛在阿裡雲上。阿裡的資料合作目前都是通過資源互換,業務合作進行的。也許有不為人知的內幕存在,但是坦白還沒有清晰的證據發現阿裡監守自盜的情形。

第三,煽動通達造反。原文中“希望所有快遞行業同仁警惕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資料行為”。我相信許多快遞老闆看到都是五味雜陳。賣了身的羞愧難當,準備賣身的進退兩難。高舉獨立義旗,登高一呼,果然群雄呼應。而依然在菜鳥帳下的企業們,難免不會種下一點反叛的種子。

當然如果真的是菜鳥藉故索要全部資料,並打壓豐巢。那麼我認為怎樣的毒辣都是應該的。資料的合作本來是共贏為目的的。而資料也是一個企業的核心資產。

事情的影響

我相信如果只是技術細節問題導致的爭吵,阿裡和順豐一定吵得不久。不管是有關部門的介入,還是雙方技術團隊的努力,最終都會促使問題解決。因為我推斷也許真心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剛寫完,發現問題解決了,在政府協調之下,豐巢恢復資料推送)。

但是經此一役,心結一定已經結成了。順豐與菜鳥戰略衝突擺上了檯面。雙方都會努力做佈局。我推斷事情鬧到這一步總是有一些影響。

1) 阿裡絕不會容忍豐巢在快遞櫃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讓順豐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強。如果每天300萬票,豐巢的市場份額在3%。相信後續類似中集e棧等,會得到大量的投入支持。正式好的待價而沽之時。

2)順豐理所當然的會認為豐巢的佈局是自己這一次能夠爭奪話語權的關鍵因素。更加會加大投入。快遞櫃行業,已經不適合再去用正常的商務邏輯去判斷了,成為了阿裡避免被掐脖子的重要一役。

3) 菜鳥的PR也許會回過頭來,爭取更多的民意對自己的戰略非常重要。從看起來更多的將自己的成績,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

4) 菜鳥不管各種手段,會明裡暗裡,扶持順豐在生鮮和高價值產品的物流競爭對手。以防再出現今天這種卡脖子的情況出現。

5) 京東、網易考拉等站隊,為順豐造勢不少。相信已經站了隊,大家肯定會推出各種戰略合作。只是這些戰略合作要落到實處。還是有一定距離。

6)以順豐DICK的性格,經此一役拔高渲染之後,再握手有點兒尷尬。危機感進一步加強。現在是不缺錢的時候。相信順豐一定會加快各種跨界整合的步伐,在生態建設上更加主動激進。

在有關部門協調之後,雙方終於握手言和。一下子讓一堆唯恐天下不亂的吃瓜群眾,若有所失,興趣索然。事情發展到今天,我依然相信菜鳥走的這條路是對的,對物流的整合勢在必行無可阻擋。而順豐的逆襲之路,儘管多了一堆朋友的支持,也許還將繼續艱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