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關愛留守兒童,是車企公益最大的善

車哥們專注實用、有趣、專業的汽車資訊, 登陸車哥們網獲取更多資訊

哥們觀點

我做汽車記者十幾年, 參加車企有關兒童公益的活動很多了, 多數都是例行的儀式或套路, 也習以為常。 直到2013年, 山西兒童被挖眼案, 後來重慶兩歲兒童被11歲女孩毆打、扔下25樓案, 深深刺激了我。 我從那時加入了兒童保護公益隊伍。 兩相比較, 才深刻覺得, 車企兒童公益和兒童實際所需相差有多遠。 可以說是兩張皮。

我們常見的兒童公益, 大一點的是捐助希望小學, 這個是意義很大的百年育人工程。 但更多是捐捐圖書、文具,

還有的是送點畫畫或音樂教具;找志願者去講幾天課, 或者找個明星與兒童互動一會, 拍些現場照片。 還有的是把兒童接到大城市, 遊覽一下著名景點或參加文藝晚會。

這些捐助都有其作用, 但並沒有觸及當今困境兒童的最迫切需求。 更有甚者, 有的捐助流於形式甚至作秀, 造成資源浪費。 還有些支教, 更多是為了自己的鍍金, 以至於有被助學校發出不歡迎支教的呼聲, 令人啼笑皆非。

捐助方願望與被助方需求脫節, 公益不能與時俱進, 跟不上時代的需求, 是當今兒童公益的重大問題。 記得有一次, 去安徽參加個豪華車品牌的助學活動, 進了校園, 我們同行的記者都被豪華的教學樓、塑膠跑道驚呆了, 都在疑問,

這樣的學校還需要捐助嗎?後來一打聽, 這果然是當地縣城最好的第一中學, 可車企竟然還來捐助。 真不知道這是公益還是作秀。

實際上, 如今兒童公益可做的很多, 兒童急需幫助的領域也很多。 中國經濟不平衡發展導致的6000萬留守兒童問題, 已經在嚴重影響國家的現在和未來, 留守兒童打死打傷留守兒童、校園暴力案的新聞不停地刺激我們的神經, 然而並沒有多少公益機構去關注他們。 虐待兒童、性侵兒童、拐賣兒童、棄嬰的案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但投身於此的企業公益少之又少。 我2014年曾經統計了媒體報導的上述案例, 平均每天有一起悲劇。

請看官方更權威的資料, 這是我2014年搜集的。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資料顯示,

2010~2013年, 國內起訴性侵兒童案7963起, 起訴8069人, 平均每天6起以上。 上海小希望之家的資料顯示, 2014年上半年, 國內媒體曝光的虐童案104起, 虐待致死47人。 2014年11月, 陝西省公安廳發佈的資料顯示, 5年內, 陝西破獲拐賣婦女兒童案8412起, 平均一天4起多。

三組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兒童安全才是當今兒童公益領域最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如果不與時俱進, 關注兒童面臨的現狀, 還在風花雪月的捐助上下功夫, 就是與實際脫節。 兒童缺安全, 你給他藝術薰陶, “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在一次溝通中, 我非常讚賞北京大學社會責任研究所首席顧問孫繼榮教授的觀點, 他說, 車企公益戰略要緊跟社會問題, 要解決社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不能先入為主。

這意味著, 與兒童保護相關的公益活動, 應是實現車企公益活動“有效與均衡”的首要選擇。

當然, 也有車企負責人跟我談起, 上述問題的確急需救助, 但救助難度很大。 車企是企業, 每天應付商戰就很辛苦了, 實在拿不出精力去做這些公益。 再說, 上述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來主導解決, 車企只能起輔助作用。 此外, 車企做公益也需要有品牌傳播效果, 去捐助音樂美術顯得車企也高大上, 去救助血淋林的案例, 在傳播上總是顯得不合時宜。

我也很認同他的觀點。 這是一個兩難的矛盾。 做公益不是個輕鬆的事, 做兒童公益尤其是個虐心、勞心、費心的苦差事。 車企避重就輕可以理解。 但俗話說, 事因難能, 所以可貴。 能在這條佈滿荊棘的路上開出一條道路,

或者把道路往前推進一點的車企, 才更值得敬佩。

帶著這些印象, 參加一汽大眾全新的中國新未來戰略公益發佈會, 我又有點期待, 又有點不抱信心。 尤其是看到與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時, 我就想, 希望別又是作秀。 兒童保護本來就是婦聯最應該做的工作,可這些年怎麼很少看見他們有作為,相反都是些民間組織或個人志願者在積極行動。尸位素餐,悲哀呀。看見這個部門我就想起郭美美。

後來聽了一汽大眾總經理董修惠對“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的闡釋,我感慨,車企兒童公益總算推進了一大步。總結了一下,這個戰略有三個地方值得點贊。

一是助教內容與時俱進了

之前,無論國家還是企業或個人捐助方,都非常重視教育捐助,但更多集中在教育硬體資本的捐助上,如建學校,捐助教學設備等。但現在從整體來看,教育硬體已經提升了很多,當務之急是軟體,是長期支教的教師資源,而不是短期的教師資源。因此,助教內容需要有一個轉變。

該戰略的“希望童行”項目就是為此而來。董修惠說,一汽-大眾將聯合傳夢公益基金的“資教工程”推動這個轉變。傳夢基金的“資教工程”改短期支教為長期資教,從幫扶學生到幫扶老師,為欠發達地區鄉村學校配備音樂、體育、美術、英語、電腦等學科專業教師,使學生享受與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未來三到五年,傳夢基金計畫完成對100所學校的“資教計畫”,其中2017年計畫完成10所,一汽-大眾將捐資其中的5所。

二是更加關注留守兒童了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以打工者背井離鄉、孩子見不到爸媽為代價的。對這些孩子來說,教育資源固然需要,但更需要爸媽的愛撫和陪伴。前幾天,那個三年來頭一次見媽媽、追車累癱的留守兒童新聞,哪個人看了不動容?可是又有哪些部門在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呢?留守兒童被餓死被燒死被悶死的慘劇還少嗎?貴州畢節已經發生五起留守兒童死亡的慘劇了,可是哪些企業公益關愛到了他們?

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愛與教育,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照顧滿足不了他們的成長。學校的老師不得不分攤這個重任。但這些地區的教師資源是匱乏的,高素質的教師更稀缺。一汽大眾對資教計畫的捐助,雖然杯水車薪,但總有積極的意義。

這個戰略還有一個“天地童行”的項目,即針對欠發達地區留守兒童日益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資教工程”的貴州學校中挑選一批品學兼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結合一汽-大眾的地面交通優勢與南航的空中交通優勢,愛心接力,實現孩子們與父母見面的心願;還設置了親子夏令營,包括參觀南航的基地、一汽-大眾工廠、廣州科技中心等,幫助孩子們開闊視野。對於這個創意,我覺得對企業傳播和兒童自身都挺好。只是不知道,那麼多留守兒童,這個愛心覆蓋面能有多廣。

總之,中國6000萬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愛,這是一個難解的社會性難題,少有企業碰及。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國家重新分配社會資源,在當地創辦更多就業機會,解決大國敝村的現狀,讓外面打工的父母回家打工。但這不是單個企業能解決的問題。一汽大眾能在這個領域有所行動,真正關愛留守兒童,已經難能可貴,值得其他車企學習。

三是整合了各方資源

一汽大眾提出,“中國新未來行動”致力於打造一個全體系、多方聯動、全民參與的兒童公益生態圈。董修惠希望,這個公益生態圈不止有一汽-大眾的千萬名用戶、數萬名員工、經銷商的參與,還有更多的企業、機構甚至個人加入進來,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公益橋樑。本次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就是一汽-大眾大眾品牌聯合全國婦聯、中國兒基會、南方航空、傳夢基金等多方力量。

在這個交通發達和資訊爆炸的時代,兒童公益太需要整合資源了。在拐賣兒童方面可以看清這一點,人販子把兒童從這個省拐到那個省,沒有資訊互通與多方聯動,根本無法實施救助。我參與或目睹過一些救助,幾乎每一次都需要整合媒體、公安機關、志願者、福利院、醫院等資源。兒童保護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政府機關、媒體、企業、志願者的多方力量,發動人民群眾,打造兒童保護的天網。一汽大眾打造兒童公益生態圈的思路,順應潮流,值得大力提倡。

以上這三個創新都值得點贊。當然,除了助教轉型的“希望童行”專案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天地童行”項目,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的“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還有一個內容,就是安全童行項目,該項目專注兒童出行安全,未來在全國十大核心城市的婦幼保健院、幼稚園、中小學等地,開展300堂兒童交通安全教育課堂,普及兒童道路安全知識,強化和提升兒童及家長對兒童安全座椅重要性的認知,提高兒童乘車安全。

一汽大眾做兒童公益有十年了,已經捐建了14所希望小學,還涉及兒童出行安全、青少年足球等,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注病患孤兒的“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我曾經去參觀過。這是一個收養棄嬰的愛心機構,中間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當你瞭解中國的棄嬰現狀和救助難題時,你會由衷讚歎這個機構的偉大愛心,也會為一汽大眾奧迪捐助寶貝之家翹大拇指。

還是那句話,做兒童公益不是光鮮亮麗的工種,也不是投入小見效快的美差事,而是虐心、勞心、操心的苦差事,沒有愛心與恒心、沒有犧牲與付出,很快就會敗下陣來。作為兒童保護志願者,我由衷感謝一汽大眾的真實努力和與時俱進,也希望它能激發更多車企對留守兒童伸出關愛之手。

附:當年我寫的“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的報導。

你給生命一次機會 生命還你一個奇跡

近日,一段勵志視頻震撼了無數網友。山東海陽縣小灘村一個女嬰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在外人看來難以存活,但她堅韌地活下來,練就雙腳可以捉螃蟹,洗臉梳妝,炒菜做飯,甚至穿針引線,刺繡縫衣,嫁人後生了三個孩子,還親自把孩子帶大,如今幸福地活著。她說:“我出生時就沒有雙臂,我母親本想把我扔到大海,我父親認為不要扔,留下來,就當養個小花狗,我才活到今天。”

父親的善良與執著給了她重生的機會,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但很多棄嬰並沒有這樣幸運。數字顯示,因為各種先天疾病等原因,中國每年產生十萬棄嬰,有的棄嬰直接餓死、病死或凍死了,有的即使被送到福利院,也因為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幸運的一部分被各種愛心人士或福利機構救下來,治癒後過上了正常人生活。

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就是一個專門救助病患孤兒的民間福利機構。2008年由上海一群愛心媽媽自發組織成立,自成立至今一路飽嘗酸苦。有的骨幹成員因為忙於救助棄嬰耽誤工作,被迫辭職;民政部門曾以各種理由禁止他們收養孩子;起初救助場所設在社區,居民認為把這麼多病童養在社區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曾找到社區居委會要趕走他們。當然,資金困難也是橫亙在愛心媽媽面前的巨大障礙。

2012年,一汽大眾奧迪決定每年投資1000萬元資助這一專案。此後,愛佑寶貝之家快速發展,原來每年只能救助20來個孩子,如今每年可以救活200多個病患棄嬰。自奧迪加入至今,該機構已收養病患孤兒550名,其中487個孩子成功完成整個救助過程。來自全國各地福利院的棄嬰,只要符合救助條件,都可以在此獲得救助。

在寶貝之家照片牆上,一位工作人員如數家珍般介紹被救活的棄嬰。一位小姑娘治癒後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在養父母寄回的全家福照片上,小姑娘被媽媽抱著,仿佛童話裡的公主。一位做過多次手術的男嬰同樣被美國家庭領養,在養父母寄回的照片上已是一副小帥哥的模樣。曾經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棄嬰們,在這裡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揭開了燦爛的人生新篇章。

目前,雖然很多車企做了大量兒童公益活動,但主要集中在助學、助教、宣傳交通安全上,極少有車企關注棄嬰、受虐兒童、性侵兒童和拐賣兒童。此外,兒童公益活動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的活動流於形式,以至於造成資源浪費。

實際上,兒童安全才是當今兒童公益領域最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三組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資料顯示,2010~2013年,國內起訴性侵兒童案7963起,起訴8069人,平均每天6起以上。上海小希望之家的資料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媒體曝光的虐童案104起,虐待致死47人。今年11月,陝西省公安廳發佈的資料顯示,5年內,陝西破獲拐賣婦女兒童案8412起,平均一天4起多。

遺憾的是,國內兒童權益保護法律非常不健全,經常面臨無法可依的困境;輿論宣傳不給力,迄今為止沒有兒童保護的公益廣告;官方福利機構不重視,目前沒有一個大型官方公益機構做兒童保護。相反,民間兒童保護福利機構和愛心人士雖然積極,卻缺少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有效協調。在實際救助過程中,各管理部門推諉扯皮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12月21日,在《汽車商業評論》發起的“2014中國汽車企業責任論壇”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實現有效與均衡,應是企業開展各類公益活動的指導原則。如何實現有效與均衡呢?北京大學社會責任研究所首席顧問孫繼榮教授說,車企公益戰略要緊跟社會問題,要解決社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能先入為主。這意味著,與兒童保護相關的公益活動,應是實現車企公益活動“有效與均衡”的首要選擇。

分析認為,車企不願做兒童保護公益活動的原因包括:救助案例太零散,無法批量操作;企業沒有足夠人力來跟蹤;關注兒童保護的福利機構不夠高大上,與企業品牌形象不適合;沒有官方公益機構的合作等。但是,一汽大眾奧迪成功牽手愛佑寶貝之家的案例證明,這些困難都不是問題。愛佑寶貝之家本身也是個很小的民間機構,但奧迪還是本著救人的原則毅然與其合作,僅兩年半時間就收穫碩果。如今該機構已成為全球知名兒童福利機構,絕大多數治癒的孩子都被國外家庭領養,不僅救助了兒童,也提升了一汽大眾奧迪的品牌形象。

毋庸諱言,企業做公益都是要回報的。兒童安全作為老百姓最關切、最希望國家解決的社會問題,車企公益基金只要稍加助力,就會贏得社會認可與點贊,收穫更打動人心的品牌回報。例如,去年重慶摔嬰案時,幾十個省的網友在每個省自發建立了愛心QQ群,捐款呐喊不遺餘力,媒體採訪也紛至遝來。最近,雲南因燒傷被媽媽遺棄數次、終被救活的堯堯案,同樣獲得了全國成千上萬的網友救助和數家媒體報導,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聯動協助。這些救助行為為什麼如此轟轟烈烈?因為人們都相信,保護兒童是人性的底線,只要給生命一次機會,生命就會回報我們令人震撼的奇跡。

車企兒童公益,同樣可以與這些小生命一起,共同創造生命的傳奇!

兒童保護本來就是婦聯最應該做的工作,可這些年怎麼很少看見他們有作為,相反都是些民間組織或個人志願者在積極行動。尸位素餐,悲哀呀。看見這個部門我就想起郭美美。

後來聽了一汽大眾總經理董修惠對“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的闡釋,我感慨,車企兒童公益總算推進了一大步。總結了一下,這個戰略有三個地方值得點贊。

一是助教內容與時俱進了

之前,無論國家還是企業或個人捐助方,都非常重視教育捐助,但更多集中在教育硬體資本的捐助上,如建學校,捐助教學設備等。但現在從整體來看,教育硬體已經提升了很多,當務之急是軟體,是長期支教的教師資源,而不是短期的教師資源。因此,助教內容需要有一個轉變。

該戰略的“希望童行”項目就是為此而來。董修惠說,一汽-大眾將聯合傳夢公益基金的“資教工程”推動這個轉變。傳夢基金的“資教工程”改短期支教為長期資教,從幫扶學生到幫扶老師,為欠發達地區鄉村學校配備音樂、體育、美術、英語、電腦等學科專業教師,使學生享受與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未來三到五年,傳夢基金計畫完成對100所學校的“資教計畫”,其中2017年計畫完成10所,一汽-大眾將捐資其中的5所。

二是更加關注留守兒童了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以打工者背井離鄉、孩子見不到爸媽為代價的。對這些孩子來說,教育資源固然需要,但更需要爸媽的愛撫和陪伴。前幾天,那個三年來頭一次見媽媽、追車累癱的留守兒童新聞,哪個人看了不動容?可是又有哪些部門在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呢?留守兒童被餓死被燒死被悶死的慘劇還少嗎?貴州畢節已經發生五起留守兒童死亡的慘劇了,可是哪些企業公益關愛到了他們?

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愛與教育,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照顧滿足不了他們的成長。學校的老師不得不分攤這個重任。但這些地區的教師資源是匱乏的,高素質的教師更稀缺。一汽大眾對資教計畫的捐助,雖然杯水車薪,但總有積極的意義。

這個戰略還有一個“天地童行”的項目,即針對欠發達地區留守兒童日益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資教工程”的貴州學校中挑選一批品學兼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結合一汽-大眾的地面交通優勢與南航的空中交通優勢,愛心接力,實現孩子們與父母見面的心願;還設置了親子夏令營,包括參觀南航的基地、一汽-大眾工廠、廣州科技中心等,幫助孩子們開闊視野。對於這個創意,我覺得對企業傳播和兒童自身都挺好。只是不知道,那麼多留守兒童,這個愛心覆蓋面能有多廣。

總之,中國6000萬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愛,這是一個難解的社會性難題,少有企業碰及。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國家重新分配社會資源,在當地創辦更多就業機會,解決大國敝村的現狀,讓外面打工的父母回家打工。但這不是單個企業能解決的問題。一汽大眾能在這個領域有所行動,真正關愛留守兒童,已經難能可貴,值得其他車企學習。

三是整合了各方資源

一汽大眾提出,“中國新未來行動”致力於打造一個全體系、多方聯動、全民參與的兒童公益生態圈。董修惠希望,這個公益生態圈不止有一汽-大眾的千萬名用戶、數萬名員工、經銷商的參與,還有更多的企業、機構甚至個人加入進來,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公益橋樑。本次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就是一汽-大眾大眾品牌聯合全國婦聯、中國兒基會、南方航空、傳夢基金等多方力量。

在這個交通發達和資訊爆炸的時代,兒童公益太需要整合資源了。在拐賣兒童方面可以看清這一點,人販子把兒童從這個省拐到那個省,沒有資訊互通與多方聯動,根本無法實施救助。我參與或目睹過一些救助,幾乎每一次都需要整合媒體、公安機關、志願者、福利院、醫院等資源。兒童保護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政府機關、媒體、企業、志願者的多方力量,發動人民群眾,打造兒童保護的天網。一汽大眾打造兒童公益生態圈的思路,順應潮流,值得大力提倡。

以上這三個創新都值得點贊。當然,除了助教轉型的“希望童行”專案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天地童行”項目,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的“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還有一個內容,就是安全童行項目,該項目專注兒童出行安全,未來在全國十大核心城市的婦幼保健院、幼稚園、中小學等地,開展300堂兒童交通安全教育課堂,普及兒童道路安全知識,強化和提升兒童及家長對兒童安全座椅重要性的認知,提高兒童乘車安全。

一汽大眾做兒童公益有十年了,已經捐建了14所希望小學,還涉及兒童出行安全、青少年足球等,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注病患孤兒的“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我曾經去參觀過。這是一個收養棄嬰的愛心機構,中間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當你瞭解中國的棄嬰現狀和救助難題時,你會由衷讚歎這個機構的偉大愛心,也會為一汽大眾奧迪捐助寶貝之家翹大拇指。

還是那句話,做兒童公益不是光鮮亮麗的工種,也不是投入小見效快的美差事,而是虐心、勞心、操心的苦差事,沒有愛心與恒心、沒有犧牲與付出,很快就會敗下陣來。作為兒童保護志願者,我由衷感謝一汽大眾的真實努力和與時俱進,也希望它能激發更多車企對留守兒童伸出關愛之手。

附:當年我寫的“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的報導。

你給生命一次機會 生命還你一個奇跡

近日,一段勵志視頻震撼了無數網友。山東海陽縣小灘村一個女嬰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在外人看來難以存活,但她堅韌地活下來,練就雙腳可以捉螃蟹,洗臉梳妝,炒菜做飯,甚至穿針引線,刺繡縫衣,嫁人後生了三個孩子,還親自把孩子帶大,如今幸福地活著。她說:“我出生時就沒有雙臂,我母親本想把我扔到大海,我父親認為不要扔,留下來,就當養個小花狗,我才活到今天。”

父親的善良與執著給了她重生的機會,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但很多棄嬰並沒有這樣幸運。數字顯示,因為各種先天疾病等原因,中國每年產生十萬棄嬰,有的棄嬰直接餓死、病死或凍死了,有的即使被送到福利院,也因為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幸運的一部分被各種愛心人士或福利機構救下來,治癒後過上了正常人生活。

愛佑·一汽大眾奧迪上海寶貝之家就是一個專門救助病患孤兒的民間福利機構。2008年由上海一群愛心媽媽自發組織成立,自成立至今一路飽嘗酸苦。有的骨幹成員因為忙於救助棄嬰耽誤工作,被迫辭職;民政部門曾以各種理由禁止他們收養孩子;起初救助場所設在社區,居民認為把這麼多病童養在社區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曾找到社區居委會要趕走他們。當然,資金困難也是橫亙在愛心媽媽面前的巨大障礙。

2012年,一汽大眾奧迪決定每年投資1000萬元資助這一專案。此後,愛佑寶貝之家快速發展,原來每年只能救助20來個孩子,如今每年可以救活200多個病患棄嬰。自奧迪加入至今,該機構已收養病患孤兒550名,其中487個孩子成功完成整個救助過程。來自全國各地福利院的棄嬰,只要符合救助條件,都可以在此獲得救助。

在寶貝之家照片牆上,一位工作人員如數家珍般介紹被救活的棄嬰。一位小姑娘治癒後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在養父母寄回的全家福照片上,小姑娘被媽媽抱著,仿佛童話裡的公主。一位做過多次手術的男嬰同樣被美國家庭領養,在養父母寄回的照片上已是一副小帥哥的模樣。曾經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棄嬰們,在這裡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揭開了燦爛的人生新篇章。

目前,雖然很多車企做了大量兒童公益活動,但主要集中在助學、助教、宣傳交通安全上,極少有車企關注棄嬰、受虐兒童、性侵兒童和拐賣兒童。此外,兒童公益活動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的活動流於形式,以至於造成資源浪費。

實際上,兒童安全才是當今兒童公益領域最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三組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資料顯示,2010~2013年,國內起訴性侵兒童案7963起,起訴8069人,平均每天6起以上。上海小希望之家的資料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媒體曝光的虐童案104起,虐待致死47人。今年11月,陝西省公安廳發佈的資料顯示,5年內,陝西破獲拐賣婦女兒童案8412起,平均一天4起多。

遺憾的是,國內兒童權益保護法律非常不健全,經常面臨無法可依的困境;輿論宣傳不給力,迄今為止沒有兒童保護的公益廣告;官方福利機構不重視,目前沒有一個大型官方公益機構做兒童保護。相反,民間兒童保護福利機構和愛心人士雖然積極,卻缺少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有效協調。在實際救助過程中,各管理部門推諉扯皮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12月21日,在《汽車商業評論》發起的“2014中國汽車企業責任論壇”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實現有效與均衡,應是企業開展各類公益活動的指導原則。如何實現有效與均衡呢?北京大學社會責任研究所首席顧問孫繼榮教授說,車企公益戰略要緊跟社會問題,要解決社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能先入為主。這意味著,與兒童保護相關的公益活動,應是實現車企公益活動“有效與均衡”的首要選擇。

分析認為,車企不願做兒童保護公益活動的原因包括:救助案例太零散,無法批量操作;企業沒有足夠人力來跟蹤;關注兒童保護的福利機構不夠高大上,與企業品牌形象不適合;沒有官方公益機構的合作等。但是,一汽大眾奧迪成功牽手愛佑寶貝之家的案例證明,這些困難都不是問題。愛佑寶貝之家本身也是個很小的民間機構,但奧迪還是本著救人的原則毅然與其合作,僅兩年半時間就收穫碩果。如今該機構已成為全球知名兒童福利機構,絕大多數治癒的孩子都被國外家庭領養,不僅救助了兒童,也提升了一汽大眾奧迪的品牌形象。

毋庸諱言,企業做公益都是要回報的。兒童安全作為老百姓最關切、最希望國家解決的社會問題,車企公益基金只要稍加助力,就會贏得社會認可與點贊,收穫更打動人心的品牌回報。例如,去年重慶摔嬰案時,幾十個省的網友在每個省自發建立了愛心QQ群,捐款呐喊不遺餘力,媒體採訪也紛至遝來。最近,雲南因燒傷被媽媽遺棄數次、終被救活的堯堯案,同樣獲得了全國成千上萬的網友救助和數家媒體報導,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聯動協助。這些救助行為為什麼如此轟轟烈烈?因為人們都相信,保護兒童是人性的底線,只要給生命一次機會,生命就會回報我們令人震撼的奇跡。

車企兒童公益,同樣可以與這些小生命一起,共同創造生命的傳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