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戰鬥機如何發射導彈?發射過程繁瑣 和電影大不相同

時至今日, 空對空導彈已經是一類人們耳熟能詳的武器。 在我們看來, 衡量一種空對空導彈先進與否、強力與否的指標, 一般都是空對空導彈的射程、機動超載能力、不可逃逸區大小以及命中率等指標。 而普通群眾甚至是媒體在衡量這些指標的過程中, 往往會因缺乏專業知識而產生一些常見的認識誤區。 筆者則將其中的一部分總結如下:

空對空導彈的發射: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 空對空導彈發射的過程不外乎兩個:鎖定目標, 然後飛行員按下發射按鈕即發射。 但事實上, 空對空導彈尤其是中距攔射彈, 發射過程尤其是發射前的準備過程往往相當繁瑣。

以中距空對空導彈為例, 對於冷戰時期典型的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而言, 它們發射之前, 需要飛行員或者武器操作員手動開啟雷達並選擇掃描模式, 發現目標後則需要保持跟蹤狀態以便機載雷達確定敵機飛行參數(比如高度、速度、距離、方向角與攻角等), 隨後手動輸入敵機飛行參數並計算攻擊彈道。 然後接通導彈的電源, 解除導彈火控保險, 鎖定, 然後再發射。

因此冷戰時期的戰鬥機尤其是攜帶中距彈承擔遠端防空的重型戰鬥機, 比如美國的F14戰鬥機, 前蘇聯/俄羅斯的米格31戰鬥機等往往採用雙座佈局——前座飛行員, 後座武器操作員。 因為對飛行員來講, 同時保持飛機對機動敵機的跟蹤並完成空對空導彈的發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 現代戰鬥機上從發現目標到確定攻擊彈道的過程均由電腦與火控雷達自動完成, 飛行員一般只需要保持跟蹤, 等待數秒之後就接通導彈電源然後解除保險並鎖定發射。

而對於近距離空空格鬥彈來講, 除了保持跟蹤並輸入敵機飛行參數外, 還需要冷卻導引頭, 而導引頭的冷卻劑一般都採用液態氮, 其有效工作時間往往只有數十秒(AIM9X, PL10等第四代空空格鬥彈採用了新的冷卻模式, 導引頭工作已經能超過2分鐘), 假如導引頭冷卻劑用完後, 導彈仍未能擊中目標, 則永遠不會再次命中的機會。

(AIM9X空空格鬥彈導引頭特寫)

那種空對空導彈錯過目標還回頭繼續追擊的情節只能存在于電影等文學作品裡。

作者:許佳欣

由於文章篇幅較長,此文將分為上下部分刊登

(AIM9X空空格鬥彈導引頭特寫)

那種空對空導彈錯過目標還回頭繼續追擊的情節只能存在于電影等文學作品裡。

作者:許佳欣

由於文章篇幅較長,此文將分為上下部分刊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