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6月7日(週三)印象操作這個詞

在就職冰河期間面向學生發行的書裡有「實用的印象操作技巧」這個詞。 這是指導面試攻略的訣竅也就是說, 「看破」「吸引」「操縱」。 這使我想起了面試的時候經歷苦難的日子。 我在鏡子前鼓勵自己, 至少要在禮儀和笑臉上給對方好印象。

應該和求職活動不xiang關的國家政治上我也頻繁聽到「印象操作」這個詞。 很顯眼是因為安倍晉三首相頻頻使用這個詞。 他被追究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的嫌疑, 就用「那是印象操作」來反擊疑問。

到底是從哪裡來的詞呢?我在社會學事典裡找到了頭緒。 那是加拿大出身的社會學者爾文·戈夫曼在1950年代提出的概念。

陳述到, 把人的行為看作是演戲, 人意識到觀眾的存在然後管理自己的印象。

他是在社會學的世界裡廣為人知的研究者。 只要讀他的印象操作的主要著作『行為和演技』, 不會感到在他的語法裡, 沒有那些歪曲, 陷害他人的帶有攻擊性的意思。

如果故意把首相的語法設定為和爾文·戈夫曼在書裡說的那樣, 針對前文科次官的政權的攻擊, 不應該被稱之為典型的印象操作嗎?把同謀罪不說, 改為「恐怖主義等準備罪」, 也是堂而皇之的印象操作吧。 安倍準備在下周的眾議院裡讓它通過。

不管怎樣都愛不起來的一個婉轉的叫法。 即使這樣到了年底我有預感它會被新語流行語大賞給選上。

它和「揣摩」究竟哪個會佔據上位呢?

印象操作:就有關於某事用斷定的口吻來提示自己的判斷, 給予讀者一種一般都這樣認為的印象。

森友學園事件:比起鑒定的金額便宜了8億2200萬元。 國家在借給森友學園土地的時候由於發現了垃圾其撤去費由國家支付。 所以實際上森友學園實際上以224萬的價格得到土地。

加計學園事件:加計學園在沒有通過認可的情況下合格, 也就是說政府主導的開後門入學。

爾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