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自嗨”到全民刷屏:官媒今年特別猛!

這屆官媒不一般。

兩會期間, 社交媒體上刷屏最兇猛的《兩會喊你加入群聊》來自《人民日報》用戶端, 這款H5不到24小時點擊量就突破600萬, 截至3月9日, 僅用戶端上的評論量已超過16萬。

《兩會喊你加入群聊》用戶端表現

兩會進行中, 官媒大招不斷: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網、央視、央廣、《中國日報》, 再加上強勢地方日報, 組成了一個陣容龐大的兩會內容中央廚房, 和從前板起面孔談國家大事的風格相比, 今年的畫風著實活潑, 收穫了大批自來水。 本期全媒派, 《光明日報》融媒體中心研發的“小明AI兩會”儼然一個代表委員資源庫, 只要用手機拍一張代表委員照片上傳, 就能一鍵獲得這名代表委員的身份資訊及其在履職期間關注的主要領域, 新上會的記者們表示:可以, 這很強勢。

“小明”是個虛擬機器人,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則直接派出了實體機器人做小助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小融”既能提供會議提醒、WiFi審核登錄的小助手服務, 也能即時播報熱點輿情, 甚至和前方記者進行語音交互。

新華社的機器人“i思”則直接以會場為據點, 以見習記者的身份採訪代表委員。

#視頻:i思跑兩會之“機器人是否可以擁有民事權利”

敘事升級:從可讀到可視

媒介形式越來越豐富, 資訊的轉碼就成為一門新聞藝術。 不壓縮信息量的前提下, 如何找到適配不同媒介的敘事方式, 直觀、有趣、有效地將資訊傳達給受眾, 成為一門稀缺的手藝。 這輪兩會報導, 官媒們紛紛發力,

著實一場聲勢浩大的敘事遷徙。

圖說:漫畫、GIF、數位

央視網的《總書記“下團組”漫評》以條幅漫畫動圖+特約評論員解說的方式, 全程跟隨總書記兩會活動的細節, 並且以網路語言的方式進行解讀, 閱讀體驗頗為輕鬆。

提起GIF不得不提的還有《浙江日報》推出的魔法日報《全國兩會哪些事兒》, 這一系列海報將畫風活潑的浙江日報手繪版面和視頻新聞設計於一體, 讓原本靜態的新聞海報動起來。 如果使用者對海報上的畫面感興趣, 只需掃描二維碼, 就能進入兩會相關的視頻新聞H5, 同時新聞做到即時更新。 社交友好度level up!

除了漫畫、GIF形式的要聞、時評視覺化,資料視覺化也是必爭之地。《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推出的“大資料看兩會:九大熱點新鮮出爐”,通過大資料分析,直接預測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熱點詞:醫療、樓市、稅務、兒童、教育、共用經濟、供給側改革、扶貧、宗教。

《中國日報》直接將視覺化資料推上版面,而且配合做了28個資料圖解新媒體產品。

人民網的2017“我有問題問總理”此次也充分利用大資料,即時呈現最受關注、點贊最多的問題,並且還能對提問網友的資訊做了描述性統計,直接傳遞民聲。截至8日,欄目參與人次已經接近80萬。

病毒傳播的短視頻們

面對一個嚴肅的政治選題,如何將一個個信息量龐大的關乎國計民生的點拆解成線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小切口傳播,媒體們瞄準了短視頻。

兩會期間最火的短視頻應該是《中國日報》新媒體出品的《英國小夥自拍看兩會》,小哥操著流利的英語,以一個在華外國人的視角解說中國兩會,混搭出一種頗有互聯網氣質的產品。

#視頻:老外看中國,英國小哥細數歷年兩會關鍵字

央視網專門為年輕人打造的《小V說兩會》則將漫畫和短視頻結合起來,通過虛擬主持和新聞真實畫面穿插配合,每天一分鐘通過互聯網語言瞭解最熱話題。

#視頻:小v說兩會

新華社的短視頻《習近平的兩會時間咋安排?1分鐘視頻告訴你!》則將資料、漫畫、新聞圖片等形式全部融合起來,聲畫並茂,輕量易懂。

新華社的另外一則短視頻《習近平關心的這六件小事》採用動漫MV的形式,兩分四十五秒的時間,全面網羅了習大大最關係的民生熱點,伴著rap的節奏感,讓政治新聞也能high起來。

對短視頻的嘗試,除了通過如上社交友好的嘗試,在用戶端上也可以成為新聞的補充素材,比如,浙報集團的浙江新聞用戶端的《兩會我想對你說》,則採用一個人物,一張圖片,一段簡介,一個關鍵字,一段觀點或故事,並配上短視頻的形式呈現。

直播追會不間斷

移動直播在今年兩會遍地開花,各家不僅都拿出了黑科技殺器,還無例外地開闢了專門的直播模組。

人民網聯合騰訊網重磅推出超100小時的大型視頻直播節目《兩會進行時》。自3月3日9時起,每天9小時在PC端、移動端不間斷視頻直播兩會。

央視網的《兩會追追追》第一現場“追訪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追采現場花絮、追蹤提案議案”,場內場外、線上線下結合。

央廣網幾年繼續兩會王牌直播節目:《做客中央台》、《企業家說》、《直通北上廣》、《央廣辯論會》,同時與騰訊新聞用戶端達成合作,網友可以在騰訊新聞用戶端直播頁卡上即時追蹤。

互動H5拼盤:創意才是硬道理

H5可能是最有裂變傳播效應的新聞產品,也因此成為各家媒體最容易發大招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盤點下兩會開到現在,官媒們都策劃過哪些刷屏H5。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遊戲化H5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威力著實強大,圍繞最高檢發佈會、從嚴治黨、政府工作報告等等主題推出的一系列H5小遊戲,都非常驚豔,娛樂性和信息量雙全,值得找個時間集中體驗一把。

《厲害了,word檢察官!》通過接案卷的遊戲方式展示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用戶在遊戲過程中既有通關的樂趣,也有漲姿勢的樂趣。

《從嚴治黨知識PK》以機器人“小融”為主持人,讓用戶在參與答題過程中瞭解從嚴治黨的知識,根據回答正確與否會給出互動性評價。

《我的兩會秘密花園》則通過種花遊戲的方式,通過肥料的隱喻植入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最後以花開的方式呈現政府工作與國計民生之間的因果鏈條。

除了以上,中央廚房還策劃了兩會預熱的《2017我來北京開兩會》、婦女節主題的《致敬!既是女神又是女漢子》、回顧政績的《給總書記寄明信片》等互動H5,都主要打沉浸式小遊戲的套路,速去體驗一把吧。

央廣:社交友好H5

央廣兩會期間推出的幾款H5,在社交友好度上優勢非常明顯,也因此幾乎每一個都會在朋友圈裡掀起刷屏浪潮。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神器》綜合了文字精要、資料視覺化、現場短視頻、專有名詞解釋四個版塊的內容,將政府工作報告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每一頁都可以直接分享至社交平臺。

《朋友圈》這個H5別出心裁地通過央廣主持人解讀朋友圈的形式與用戶分享兩會的資訊,從用戶的回饋來看,社交產品人格化還是非常接地氣的。

新華網:黑科技融合H5

今年新華網推出的《無人機航拍:換個姿勢看報告》在一眾政府工作報告解讀H5中脫穎而出,這款橫屏H5全程將航拍畫面、資料視覺化、總理音訊無縫融合,秀麗山河與工作成績交互,讓人看來頗生信心。

除了以上爆款大戶們的作品,官媒中也不乏花式炫技的典範,結合自身優勢推出了一些差異化的H5。例如《中國日報》從老牌精品“我有問題問總理”出發,結合自身特色,將33個國家和地區的網友回饋製作成互動H5,展示了世界各地對中國兩會最關心的話題。浙報集團則繼續將西湖白娘子元素植入兩會主題,推出了《最多跑一次》小遊戲H5。

從“自嗨”到全民刷屏

央媒集體豹變的催化劑

盤完這一輪創新報導動作,是否由衷感歎:想不到你是這樣的官媒!新媒體浪潮之下,各家都在抓緊佈局,苦練內功,組建自己的新媒體團隊。而此輪的兩會報導則正是一次練兵,讓你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這些變化,其實都是現在進行時。

話語結構重建

兩會報導從“老幹部畫風”轉移到“年輕語態”恐怕反映的正是互聯網對於輿論場的重塑,民間輿論場的興起、壯大,使得要在兩個輿論場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就必須改變表達方式,達成相互理解。

互聯網時代,傳播受眾思維方式的一個很大變化是由“信任思維”轉變為“懷疑思維”,解構權威、消解意識形態、質疑官方資訊和主流話語傳播,是顯著的現代性特徵。無論是運用漫畫、rap、動畫、短視頻等年輕態的呈現方式,還是使用VR、AI等最新技術,本質上都是在新的話語結構下謀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政治語言轉譯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右上角都標配了二維碼,掃碼可得一個聲畫並茂的H5,説明記者快速理解報告中的要點。這其實就是一種“翻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出品《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

和科普、財經等專業的報導一樣,時政新聞的報導也強調這種“轉譯”,如何將充斥著專有名詞和政策性資訊的長篇大論“轉譯”成線民能夠get的點,這其實也正是傳播中受眾意識興起的表現。

社交焦慮&參與感創造

社交焦慮是擺在每一家媒體面前的痛點:在一個巨大的內容買方市場中,如何能贏得受眾的青睞和信任。促成用戶的參與,恐怕才是主動傳播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增加內容與使用者之間的相關度,如此才能形成良性閉環,使其成為傳播鏈條上的志願者。

關於這發創新報導大招,以上。

社交友好度level up!

除了漫畫、GIF形式的要聞、時評視覺化,資料視覺化也是必爭之地。《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推出的“大資料看兩會:九大熱點新鮮出爐”,通過大資料分析,直接預測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熱點詞:醫療、樓市、稅務、兒童、教育、共用經濟、供給側改革、扶貧、宗教。

《中國日報》直接將視覺化資料推上版面,而且配合做了28個資料圖解新媒體產品。

人民網的2017“我有問題問總理”此次也充分利用大資料,即時呈現最受關注、點贊最多的問題,並且還能對提問網友的資訊做了描述性統計,直接傳遞民聲。截至8日,欄目參與人次已經接近80萬。

病毒傳播的短視頻們

面對一個嚴肅的政治選題,如何將一個個信息量龐大的關乎國計民生的點拆解成線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小切口傳播,媒體們瞄準了短視頻。

兩會期間最火的短視頻應該是《中國日報》新媒體出品的《英國小夥自拍看兩會》,小哥操著流利的英語,以一個在華外國人的視角解說中國兩會,混搭出一種頗有互聯網氣質的產品。

#視頻:老外看中國,英國小哥細數歷年兩會關鍵字

央視網專門為年輕人打造的《小V說兩會》則將漫畫和短視頻結合起來,通過虛擬主持和新聞真實畫面穿插配合,每天一分鐘通過互聯網語言瞭解最熱話題。

#視頻:小v說兩會

新華社的短視頻《習近平的兩會時間咋安排?1分鐘視頻告訴你!》則將資料、漫畫、新聞圖片等形式全部融合起來,聲畫並茂,輕量易懂。

新華社的另外一則短視頻《習近平關心的這六件小事》採用動漫MV的形式,兩分四十五秒的時間,全面網羅了習大大最關係的民生熱點,伴著rap的節奏感,讓政治新聞也能high起來。

對短視頻的嘗試,除了通過如上社交友好的嘗試,在用戶端上也可以成為新聞的補充素材,比如,浙報集團的浙江新聞用戶端的《兩會我想對你說》,則採用一個人物,一張圖片,一段簡介,一個關鍵字,一段觀點或故事,並配上短視頻的形式呈現。

直播追會不間斷

移動直播在今年兩會遍地開花,各家不僅都拿出了黑科技殺器,還無例外地開闢了專門的直播模組。

人民網聯合騰訊網重磅推出超100小時的大型視頻直播節目《兩會進行時》。自3月3日9時起,每天9小時在PC端、移動端不間斷視頻直播兩會。

央視網的《兩會追追追》第一現場“追訪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追采現場花絮、追蹤提案議案”,場內場外、線上線下結合。

央廣網幾年繼續兩會王牌直播節目:《做客中央台》、《企業家說》、《直通北上廣》、《央廣辯論會》,同時與騰訊新聞用戶端達成合作,網友可以在騰訊新聞用戶端直播頁卡上即時追蹤。

互動H5拼盤:創意才是硬道理

H5可能是最有裂變傳播效應的新聞產品,也因此成為各家媒體最容易發大招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盤點下兩會開到現在,官媒們都策劃過哪些刷屏H5。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遊戲化H5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威力著實強大,圍繞最高檢發佈會、從嚴治黨、政府工作報告等等主題推出的一系列H5小遊戲,都非常驚豔,娛樂性和信息量雙全,值得找個時間集中體驗一把。

《厲害了,word檢察官!》通過接案卷的遊戲方式展示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用戶在遊戲過程中既有通關的樂趣,也有漲姿勢的樂趣。

《從嚴治黨知識PK》以機器人“小融”為主持人,讓用戶在參與答題過程中瞭解從嚴治黨的知識,根據回答正確與否會給出互動性評價。

《我的兩會秘密花園》則通過種花遊戲的方式,通過肥料的隱喻植入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最後以花開的方式呈現政府工作與國計民生之間的因果鏈條。

除了以上,中央廚房還策劃了兩會預熱的《2017我來北京開兩會》、婦女節主題的《致敬!既是女神又是女漢子》、回顧政績的《給總書記寄明信片》等互動H5,都主要打沉浸式小遊戲的套路,速去體驗一把吧。

央廣:社交友好H5

央廣兩會期間推出的幾款H5,在社交友好度上優勢非常明顯,也因此幾乎每一個都會在朋友圈裡掀起刷屏浪潮。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神器》綜合了文字精要、資料視覺化、現場短視頻、專有名詞解釋四個版塊的內容,將政府工作報告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每一頁都可以直接分享至社交平臺。

《朋友圈》這個H5別出心裁地通過央廣主持人解讀朋友圈的形式與用戶分享兩會的資訊,從用戶的回饋來看,社交產品人格化還是非常接地氣的。

新華網:黑科技融合H5

今年新華網推出的《無人機航拍:換個姿勢看報告》在一眾政府工作報告解讀H5中脫穎而出,這款橫屏H5全程將航拍畫面、資料視覺化、總理音訊無縫融合,秀麗山河與工作成績交互,讓人看來頗生信心。

除了以上爆款大戶們的作品,官媒中也不乏花式炫技的典範,結合自身優勢推出了一些差異化的H5。例如《中國日報》從老牌精品“我有問題問總理”出發,結合自身特色,將33個國家和地區的網友回饋製作成互動H5,展示了世界各地對中國兩會最關心的話題。浙報集團則繼續將西湖白娘子元素植入兩會主題,推出了《最多跑一次》小遊戲H5。

從“自嗨”到全民刷屏

央媒集體豹變的催化劑

盤完這一輪創新報導動作,是否由衷感歎:想不到你是這樣的官媒!新媒體浪潮之下,各家都在抓緊佈局,苦練內功,組建自己的新媒體團隊。而此輪的兩會報導則正是一次練兵,讓你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這些變化,其實都是現在進行時。

話語結構重建

兩會報導從“老幹部畫風”轉移到“年輕語態”恐怕反映的正是互聯網對於輿論場的重塑,民間輿論場的興起、壯大,使得要在兩個輿論場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就必須改變表達方式,達成相互理解。

互聯網時代,傳播受眾思維方式的一個很大變化是由“信任思維”轉變為“懷疑思維”,解構權威、消解意識形態、質疑官方資訊和主流話語傳播,是顯著的現代性特徵。無論是運用漫畫、rap、動畫、短視頻等年輕態的呈現方式,還是使用VR、AI等最新技術,本質上都是在新的話語結構下謀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政治語言轉譯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右上角都標配了二維碼,掃碼可得一個聲畫並茂的H5,説明記者快速理解報告中的要點。這其實就是一種“翻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出品《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

和科普、財經等專業的報導一樣,時政新聞的報導也強調這種“轉譯”,如何將充斥著專有名詞和政策性資訊的長篇大論“轉譯”成線民能夠get的點,這其實也正是傳播中受眾意識興起的表現。

社交焦慮&參與感創造

社交焦慮是擺在每一家媒體面前的痛點:在一個巨大的內容買方市場中,如何能贏得受眾的青睞和信任。促成用戶的參與,恐怕才是主動傳播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增加內容與使用者之間的相關度,如此才能形成良性閉環,使其成為傳播鏈條上的志願者。

關於這發創新報導大招,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