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定位On-The-Go場景,Vinci想把耳機做成語音交互入口

完成天奇阿米巴領投的千萬級A輪融資後, 可聽戴設備(“Hearables”)廠商Vinci近日發佈了第二代Vinci 1.5 Lite和Lite Pro兩款智能耳機。

此前外界對Vinci的批評可以概括為:浮誇。 產品發佈會像夜店;從硬體上的側面顯示幕、到功能上的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 都是好看不好用;耳機加上手機晶片就敢叫新品類。

創始人兼CEO朱大衛告訴36氪, 顯示幕設計是有意義的, 語音辨識的配套服務有限但有用, 而浮誇的發佈會, 正符合這款產品的邏輯。

是這款自稱“第一個聽懂你的社交智慧耳機”的產品太過超前而難以被接受, 還是太過於非主流而難以被認可?這個問題我們也很好奇,

於是也聽朱大衛細說了產品背後的邏輯。

做耳機, 究竟該做什麼?

下一代耳機產品會是什麼樣?

無線化和智慧化, 是Grand View Research給出的描述, 這份報告同時預測了智慧耳機市場將在未來七年來爆發性增長, 在2022年實現74.8億美元的行業年收入。 美國2016年藍牙耳機的銷售額已經超過非藍牙耳機、占美國市場銷量的54%, 蘋果強勢推出的AirPods雖未公佈銷售資料、卻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無線化已被驗證, 而智慧化的趨勢, 受限於現階段技術和市場的成熟度, 尚未形成大勢。

不過, 語音交互正在逐漸成為主流:2015年, 美國65%的智慧手機使用者使用語音助手。 2016年, Android 20%的搜索任務由語音完成, Siri每週收到20億次語音控制請求。 ComScore預測,

到2020年, 語音搜索將在所有搜索中占到50%。 服務於三大C端語音交互場景(家居home、汽車car、戶外移動on-the-go)之一的智慧耳機, 確實有潛力成為和AR眼鏡並列的計算平臺。

Vinci符合了這兩個趨勢。 無線和智慧, 用朱大衛的話來說, 就是同一個價位上的耳機, Vinci功能最多, 是算經濟賬的消費者的理性選擇。

這個邏輯需要滿足兩個前提:

一, Vinci作為耳機的使用體驗, 與同價位的耳機不相上下。

對於無法客觀評價的“體驗”, 這裡提供一些Vinci 1.5 Lite的官方參數作為參考:重量267g, 充電時間1.5小時, 支援26小時藍牙播放或2周待機, 支援3D全息音效播放和錄音。

二, Vinci確實能實現更多的功能——不是炫技式的功能, 而是能為用戶切實解決問題、提供更好使用體驗的功能。

根據朱大衛的描述, Vinci目前能夠實現準確且快速的語音辨識(使用科大訊飛、雲知聲和百度語音的平臺組合),

音樂領域的搜索、推薦等服務(基於使用者使用產生的資料和來自蝦米和百度音樂的協力廠商資料, 構建出使用者畫像和音樂領域知識圖譜), 以及包括新聞、天氣、問答、錄音、運動、提醒、電話、聊天在內的八項服務(其中驀然認知提供前七項涉及高頻資訊流的對話式服務, 三角獸支援涉及更多上下文和情緒判斷的開放域聊天服務)。 Vinci的海外版本在語音辨識(Nuance提供)和音樂服務(Spotify的資料來源)之外, 提供的服務內容與亞馬遜的Echo(Alexa)一致。 這些基於語音交互的功能為使用者提供了更自然的對話模式, 解決了無法打字或不方便觸摸的場景中的使用問題。
不過, 這些功能的可用性, 當下仍受限於語音交互的效果(識別準確度)和效率(可調取服務的數量和品質), 仍有進步空間。

語音交互並不適用於所有場景。 在安靜的場所或公共場合使用語音助手就不合禮儀且沒有隱私, 而致電客服時(銀行、電信等等)長串的選項也非常浪費時間。 在語音UI外, 傳統圖形交互介面(GUI)還是必要的。 這方面, Vinci耳機上乍看似乎畫蛇添足的觸控式螢幕, 其實是個不錯的設計。

賣耳機, 到底是賣什麼?

根據上文分析, Vinci在技術上確實可以實現基礎的語音交互功能, 但在中國的消費品市場上, 這些功能能否讓消費者買單呢?就目前而言, 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的“可聽戴設備”, 並沒有剛需市場。 有語音助手的智慧手機加上藍牙耳機, 似乎就足夠實現Vinci的功能。

這大概就是Vinci目前將自己定位為“同等價位上提供更多功能的無線耳機”的初衷。 朱大衛告訴36氪, 今年夏天Vinci還會推出一款重量在100g左右的輕型、小型入耳式耳機, 滿足用戶運動時的使用。 從“戴上就聽, 摘下就停,按住就說”到音樂方面無需喚醒(直接說“下一首”、“增大音量”即可)的人機交互設計,目前更多是對市面上耳機用戶體驗的提升,而非功能上的革命。這是個明智的判斷——與其打上“智慧”標籤、讓用戶自行產生過高的期望值再失望,不如先培養用戶習慣、循序漸進優化使用體驗。

不過,賣耳機,真的只是論斤稱兩地賣功能嗎?更準確地說,到了Vinci所在的高端耳機市場,願意為耳機支付上千元的消費者,真的會去計較一個功能攤到多少錢嗎?在高端市場兩大巨頭Bose和Beats by Dr.Dre之外,Vinci要面對各具特色的競品:主打設計的潮牌耳機如Marshall、Urbanears、Frends、Marley,藍牙耳機如蘋果AirPods,智能耳機如G-Wearables、Glyph……不一而足。

如何賣高端耳機,比起在專業聲學技術有幾十年積累的Bose,或許將耳機產品時裝化的Beats才是Vinci應該參考的模版。佔據了54%高端耳機市場份額的Beats,做的不是音質,而是潮牌,是品牌即品類——耳機愛好者論壇上少有正面評價,Instagram上卻常見掛在脖子上(而不是戴在耳朵上)。瞄準青少年群體和關注時尚的人群,Beats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圍繞品牌辨識度:從產品外形設計,到明星中的高曝光度,到各種活動的品牌植入,到代理商的選擇。

Vinci也確實學了。從產品外形的明亮色調和被批評“智慧不足、浮誇有餘”的觸摸顯示幕,到國外登陸超級碗、國內數百位明星頭戴耳機亮相,到“蘭博基尼、高跟紅唇以及低音振聾的電子樂,像極了工體西路上的夜店”的一代發佈會,可以說是依葫蘆畫瓢全學了一遍;差的就是Dr.Dre的個人品牌,還有中國消費者和美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上的“時差”或是“代溝”了。

後者正在逐漸消失。淘寶iFashion發佈的《2017年網路時尚消費趨勢報告》中,描述了一些趨勢,包括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化時尚,消費者在消費升級中開始嘗鮮型消費、場景性消費,融入科技元素的單品越來越受歡迎,追隨型消費日益增長……而Vinci抓住了“潮牌”、“運動周邊”、“明星同款”等標籤。

至於前者、個人品牌號召力,確實是道坎。相比售出12000台的Vinci一代,“汪峰耳機”一年賣了十萬台——雖然沒多高,但畢竟是坎。

不過關於這個12000台的資料,朱大衛的描述是,發售後三個月內、生產的12000台全部售罄,之後沒有再生產。這倒是有可能的,考慮到智慧耳機存儲、計算等需求會讓晶片成本數倍于普通耳機,Vinci出貨量較小、在代工廠不會有太大議價能力,為了能和傳統耳機廠商同台PK,售價和生產成本之間估計沒留下多少盈利空間。畢竟不是誰都像Beats,由魔聲和蘋果輪著幫忙操心製作生產和銷售管道(順帶一提,“汪峰耳機”也還沒有實現盈虧平衡)。

最後稍稍說一下怎麼賣的問題。

將目標群體定位在一線城市、八零後九零後、追求新事物的中高端消費者,Vinci的線上銷售管道包括京東、天貓商城以及一些小的代理,線下則會在總代理之外,在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八大城市的高端消費場所設置500家線下體驗店,並對各櫃檯有銷售量上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Vinci並沒有把雞蛋放在國內市場這個一個籃子裡。在國內定位為大眾消費品耳機的Vinci,在海外市場上定位則是高科技產品(gadget),面向占比15%、熱衷於嘗試新鮮事物的“early adopter”消費人群。朱大衛說,此前在Kickstarter上架的Vinci,受到了外媒的廣泛好評,數千訂單來自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中東的沙特和迪拜等,普通版和高端版的訂單差不多對半開。

海外市場此前的訂單來自極客們(tech geeks)在Kickstarter上的訂單,未來Vinci將開展亞馬遜的線上銷售,並發展一些線下大代理。隨著亞馬遜Echo的銷量突破600萬台,整個市場對語音交互智慧硬體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海外市場的前景或許也會不錯。

Vinci的廣告打得不錯:國內找到了531位明星月臺,國外成為第一個登陸超級碗的中國品牌。

智慧耳機,市場到底有多大?

如果做好了設計研發、管好了生產製作、配好了行銷和公關、再鋪好了銷售管道,那麼Vinci還是有個挺大的市場。

首先,它是耳機,所以面向2022年(開篇提過的)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的74.8億美元的智慧耳機市場,或是TechSci Research預測的190億美元全球耳機市場規模將超過190億美元。

然後,它屬於C端智慧語音硬體,所以面向VoiLabs近期預測的,2017年出貨2450萬台、銷售額超200億美元的以語音為主要對話模式的智慧硬體市場。

——這個市場的規模還有拓展空間:作為計算平臺的語音設備也可以成為消費平臺——在自身的銷售額之外,如果對平臺上發起的交易額抽成,那將是非常可觀的收入。投資公司Mizuho就曾預測,到2020年,亞馬孫Echo的銷售額將到達40億美元,而Echo平臺將向亞馬遜網站導入70億美元的交易額。

最後,它可以是時尚單品。雖然只能切極小一片,但整個時尚產業的蛋糕在2016年就有2.4萬億美元了。

Vinci的創始人兼CEO朱大衛是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學士,從麻省理工休學,是有8年社交網路創業經驗的連續創業者,先後聯合創辦社交網路同學網和移動社交通訊產品MM(Mobile Messenger)。聯合創始人武巍是北大材料學學士,卡耐基梅隆材料學博士,曾任Intel資深工程師。公司目前有70多人,其中60%從事演算法設計和軟體發展,15%做硬體研發生產,市場及銷售則占10-20%。

近期完成的A輪融資外,Vinci曾獲源渡創投和陳偉星領投的千萬級Pre-A輪投資,心元資本、和玉另類投資和貴格天使投資的百萬級天使輪投資,以及分別來自京東眾籌和Kickstarter的1065萬人民幣和99萬美元的眾籌款。

摘下就停,按住就說”到音樂方面無需喚醒(直接說“下一首”、“增大音量”即可)的人機交互設計,目前更多是對市面上耳機用戶體驗的提升,而非功能上的革命。這是個明智的判斷——與其打上“智慧”標籤、讓用戶自行產生過高的期望值再失望,不如先培養用戶習慣、循序漸進優化使用體驗。

不過,賣耳機,真的只是論斤稱兩地賣功能嗎?更準確地說,到了Vinci所在的高端耳機市場,願意為耳機支付上千元的消費者,真的會去計較一個功能攤到多少錢嗎?在高端市場兩大巨頭Bose和Beats by Dr.Dre之外,Vinci要面對各具特色的競品:主打設計的潮牌耳機如Marshall、Urbanears、Frends、Marley,藍牙耳機如蘋果AirPods,智能耳機如G-Wearables、Glyph……不一而足。

如何賣高端耳機,比起在專業聲學技術有幾十年積累的Bose,或許將耳機產品時裝化的Beats才是Vinci應該參考的模版。佔據了54%高端耳機市場份額的Beats,做的不是音質,而是潮牌,是品牌即品類——耳機愛好者論壇上少有正面評價,Instagram上卻常見掛在脖子上(而不是戴在耳朵上)。瞄準青少年群體和關注時尚的人群,Beats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圍繞品牌辨識度:從產品外形設計,到明星中的高曝光度,到各種活動的品牌植入,到代理商的選擇。

Vinci也確實學了。從產品外形的明亮色調和被批評“智慧不足、浮誇有餘”的觸摸顯示幕,到國外登陸超級碗、國內數百位明星頭戴耳機亮相,到“蘭博基尼、高跟紅唇以及低音振聾的電子樂,像極了工體西路上的夜店”的一代發佈會,可以說是依葫蘆畫瓢全學了一遍;差的就是Dr.Dre的個人品牌,還有中國消費者和美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上的“時差”或是“代溝”了。

後者正在逐漸消失。淘寶iFashion發佈的《2017年網路時尚消費趨勢報告》中,描述了一些趨勢,包括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化時尚,消費者在消費升級中開始嘗鮮型消費、場景性消費,融入科技元素的單品越來越受歡迎,追隨型消費日益增長……而Vinci抓住了“潮牌”、“運動周邊”、“明星同款”等標籤。

至於前者、個人品牌號召力,確實是道坎。相比售出12000台的Vinci一代,“汪峰耳機”一年賣了十萬台——雖然沒多高,但畢竟是坎。

不過關於這個12000台的資料,朱大衛的描述是,發售後三個月內、生產的12000台全部售罄,之後沒有再生產。這倒是有可能的,考慮到智慧耳機存儲、計算等需求會讓晶片成本數倍于普通耳機,Vinci出貨量較小、在代工廠不會有太大議價能力,為了能和傳統耳機廠商同台PK,售價和生產成本之間估計沒留下多少盈利空間。畢竟不是誰都像Beats,由魔聲和蘋果輪著幫忙操心製作生產和銷售管道(順帶一提,“汪峰耳機”也還沒有實現盈虧平衡)。

最後稍稍說一下怎麼賣的問題。

將目標群體定位在一線城市、八零後九零後、追求新事物的中高端消費者,Vinci的線上銷售管道包括京東、天貓商城以及一些小的代理,線下則會在總代理之外,在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八大城市的高端消費場所設置500家線下體驗店,並對各櫃檯有銷售量上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Vinci並沒有把雞蛋放在國內市場這個一個籃子裡。在國內定位為大眾消費品耳機的Vinci,在海外市場上定位則是高科技產品(gadget),面向占比15%、熱衷於嘗試新鮮事物的“early adopter”消費人群。朱大衛說,此前在Kickstarter上架的Vinci,受到了外媒的廣泛好評,數千訂單來自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中東的沙特和迪拜等,普通版和高端版的訂單差不多對半開。

海外市場此前的訂單來自極客們(tech geeks)在Kickstarter上的訂單,未來Vinci將開展亞馬遜的線上銷售,並發展一些線下大代理。隨著亞馬遜Echo的銷量突破600萬台,整個市場對語音交互智慧硬體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海外市場的前景或許也會不錯。

Vinci的廣告打得不錯:國內找到了531位明星月臺,國外成為第一個登陸超級碗的中國品牌。

智慧耳機,市場到底有多大?

如果做好了設計研發、管好了生產製作、配好了行銷和公關、再鋪好了銷售管道,那麼Vinci還是有個挺大的市場。

首先,它是耳機,所以面向2022年(開篇提過的)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的74.8億美元的智慧耳機市場,或是TechSci Research預測的190億美元全球耳機市場規模將超過190億美元。

然後,它屬於C端智慧語音硬體,所以面向VoiLabs近期預測的,2017年出貨2450萬台、銷售額超200億美元的以語音為主要對話模式的智慧硬體市場。

——這個市場的規模還有拓展空間:作為計算平臺的語音設備也可以成為消費平臺——在自身的銷售額之外,如果對平臺上發起的交易額抽成,那將是非常可觀的收入。投資公司Mizuho就曾預測,到2020年,亞馬孫Echo的銷售額將到達40億美元,而Echo平臺將向亞馬遜網站導入70億美元的交易額。

最後,它可以是時尚單品。雖然只能切極小一片,但整個時尚產業的蛋糕在2016年就有2.4萬億美元了。

Vinci的創始人兼CEO朱大衛是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學士,從麻省理工休學,是有8年社交網路創業經驗的連續創業者,先後聯合創辦社交網路同學網和移動社交通訊產品MM(Mobile Messenger)。聯合創始人武巍是北大材料學學士,卡耐基梅隆材料學博士,曾任Intel資深工程師。公司目前有70多人,其中60%從事演算法設計和軟體發展,15%做硬體研發生產,市場及銷售則占10-20%。

近期完成的A輪融資外,Vinci曾獲源渡創投和陳偉星領投的千萬級Pre-A輪投資,心元資本、和玉另類投資和貴格天使投資的百萬級天使輪投資,以及分別來自京東眾籌和Kickstarter的1065萬人民幣和99萬美元的眾籌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