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卡達被斷交背後的教派衝突

當地時間6月5日, 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埃及、阿聯酋乃至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等阿拉伯國家先後宣佈與卡達斷交。 另外, 阿拉伯聯盟隨後也宣佈將卡達開除出此組織。

巴林和沙特都宣稱卡達干涉巴林內政, 並支持其境內恐怖活動。 這只是表面原因, 不少媒體都相信, 這是因為卡達沒有追隨海灣國家“主流”, 反而支持伊朗。

2016年1月3日, 沙特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至於卡達為何背叛海灣國家, 有學者相信, 這與卡達改變遜尼派(Sunni)仇視以色列與什葉派(Shia)伊朗的傳統, 與這兩個國家保持良好關係有關。

如果追溯歷史可以發現, 近些年中東地區的戰爭往往都是由遜尼派與什葉派這兩個伊斯蘭教派別之間引發的, 而這一鬥爭幾乎與伊斯蘭教一樣長久。

西元7世紀初, 阿拉伯人穆罕默德(Prophet Mohammed)創立伊斯蘭教, 奉真主之命在麥加傳教, 宣揚“萬物非主, 唯有安拉, 穆罕默德,

主之使者”, 勸導當地人摒棄多神教信仰, 崇拜獨一的安拉。

隨著時間流逝, 伊斯蘭教逐漸被大家接受, 貧民甚至一些商業貴族家族成員也加入進來, 這種情況引起了以倭馬亞家族為核心的麥加統治集團的關注。

和耶穌受到羅馬統治者的迫害一樣, 以倭馬亞家族為核心的麥加統治集團也開始對穆罕默德進行迫害。

穆罕默德沒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他出走雅特裡布城, 這座小城日後因為他的功績被稱作“先知之城”麥迪那。

在麥迪那, 穆罕穆德憑藉自己高超的談判手段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成功調解了當地部落之間的矛盾, 贏得了當地部落的一致讚譽和極高的威望。

此後, 他以伊斯蘭教為原則制定憲章, 組織起嚴密的武裝社團,

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穆罕默德便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然而僅僅半年之後, 穆罕默德於632年病逝。 但他並沒有留下遺囑說明誰是繼承者, 他的信徒們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成為廝殺千年的起源。

穆罕穆德生前的好友們結為一派, 他們認為繼承人應根據資歷、威望選舉產生。 所以在穆罕穆德去世後, 阿布·伯克爾(Abu Bakr al-Siddiq)、歐麥爾(Umar)和奧斯曼聯手阻止了教團分裂和輔士們(麥迪那當地穆斯林)奪取大權的企圖, 分別擔任了第一至第三任哈裡發, 即教團的領袖, 也就是阿拉伯帝國的領導者。

其中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雖然屬於倭馬亞家族, 他的家族曾經驅趕過穆罕穆德, 但他是穆罕穆德最初的追隨者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根據在公社中的資歷成為了宗教領袖。 由於該派把穆罕默德早期追隨者的言論和事蹟編成一本書--《聖訓經》, 稱為《遜奈》, “遜尼派”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這一派的教徒即後來的遜尼派。

與支持公社推選的遜尼派不同, 什葉派主張世襲。 他們支持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裡·本·阿比·塔利蔔(Ali ibn Abi Taleb), 後者最初被排除在繼承人入圍名單外。

阿裡的身份極其特殊, 他10歲就皈依穆斯林, 是罕見的沒有拜過其他偶像的教徒。 而且他是穆罕穆德的堂弟、養子與女婿, 在穆罕穆德死後, 他是唯一一位擁有“聖血”的人, 故應該繼承。

然而手握大權的老人們自然不願意讓權力世襲下去, 這意味他們永遠無法登上寶座。

不過, 什葉派擁護阿裡可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血緣。

由於阿拉伯帝國的迅速擴張, 早期的麥加和麥迪那伊斯蘭信徒和新征服地的信徒(埃及、伊拉克東部、伊朗等地)之間的衝突愈發激烈。 因為前者在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而後者卻得到很少。 再加上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政策上偏袒前者, 於是偏向後者的什葉派刺殺了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擁護阿裡成為第四任哈裡發。

在麥迪那, 阿裡經歷了5年的動盪統治歲月, 直至661年被殺。 統治期間, 阿裡遭到了倭瑪亞王朝創建者穆阿維葉(Muawiya ibn Abi Sufyan)的挑戰, 後者接替阿裡成為哈裡發。

從那時起, 什葉派一直將遜尼派統治者視為篡位者。 他們繼續支援阿裡的兒子哈桑(Hassan)和侯賽因(Hussein)爭奪哈裡發之位, 但兩人領導的反對倭瑪亞王朝的起義都以失敗告終。

這純粹因為政治原因造成的教派分裂,後來又發展處不同的思想傳統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的法律教義或法律體系,兩派互相指責對方為異端。

16世紀,波斯人在阿拉人征服波斯以來在本土第一次建立了獨立統一的國家——薩法維帝國,帝國以什葉派為國教凝聚人心。發展迅速的薩法維帝國成為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的競爭對手和威脅。1514年,奧斯曼的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宣告對被其視為異教徒的薩法維發動聖戰。兩帝國幾乎不間斷地打了一個世紀的仗。

在1979年,伊朗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時伊朗還宣稱要跳戰遜尼派在伊斯蘭世界的領導地位。

這引發了周邊國家對伊朗的敵視,也加大了周邊國家對國內什葉派的打壓,仇恨進一步加深的同時,中東也無法得到安寧。

這純粹因為政治原因造成的教派分裂,後來又發展處不同的思想傳統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的法律教義或法律體系,兩派互相指責對方為異端。

16世紀,波斯人在阿拉人征服波斯以來在本土第一次建立了獨立統一的國家——薩法維帝國,帝國以什葉派為國教凝聚人心。發展迅速的薩法維帝國成為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的競爭對手和威脅。1514年,奧斯曼的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宣告對被其視為異教徒的薩法維發動聖戰。兩帝國幾乎不間斷地打了一個世紀的仗。

在1979年,伊朗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時伊朗還宣稱要跳戰遜尼派在伊斯蘭世界的領導地位。

這引發了周邊國家對伊朗的敵視,也加大了周邊國家對國內什葉派的打壓,仇恨進一步加深的同時,中東也無法得到安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