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瓦爾德內爾、佩爾森VS馬文革、金澤洙

從1989年40屆多特蒙革世乒賽到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 這四年裡的世界男子乒壇呈現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而合作描繪這一景象的則是四位頂級乒乓球選手——瓦爾德內爾、佩爾森、馬文革、金澤洙。

那麼, 這是一道怎樣的畫面呢?

首先, 這四位哥們不停地進入三大賽事的四強, 並且排名比較穩定:

1989年40屆世乒賽:瓦爾德內爾冠軍, 佩爾森亞軍;

1989年世界盃:馬文革冠軍;

1990年世界盃:瓦爾德內爾冠軍, 馬文革亞軍;

1991年41屆世乒賽:佩爾森冠軍, 瓦爾德內爾亞軍, 馬文革金澤洙並列第三;

1991年世界盃:佩爾森冠軍, 瓦爾德內爾第三;

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瓦爾德內爾冠軍, 馬文革金澤洙並列第三。

從以上戰績可以看出, 總體而言, 瓦爾德內爾的戰績最好, 佩爾森次之, 馬文革再次, 金澤洙最後。

那麼, 這樣的結果是偶然嗎?

細心比較我們就會發現, 瓦佩馬金四人的成績, 恰好反映了當年乒乓球男子選手技術上的潮流風格與優劣勢,

具體表現為:

成績最好的是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森, 兩人同為歐洲橫拍打法, 其兩面既優於直拍的一面, 力量上也強于馬文革式的亞洲橫拍打法, 所以成績最好。

相比於瓦爾德內爾, 佩爾森的技術比較單調, 以實力球為主, 而且發球、台內球技術也沒有突破性提高——看佩爾森的發球, 和老一輩克蘭帕爾等橫拍選手相差不大, 台內球也是稍微好一點點, 主要得分手段卻仍然是中遠對拉對攻, 所以這種打法的生命力就不夠, 故91年之後佩爾森再難染指單打冠軍。

馬文革的勝利來自其雜糅了歐洲的橫拍和亞洲的近台, 不過只能算一個半成品。 但即便如此, 兩項相加的威力還是足夠的,

看成績就能看出。

金澤洙就悲劇了。 打這麼久還是沒有一個單打冠軍, 這足以說明單面直拍的頹勢——台內已無絕對優勢, 退台又不如橫板, 一面打兩面, 跟誰打都吃虧。 而且單面打法對身體的要求也很高, 若不是老金多年來苦練功夫, 不然絕不可能打到04年, 只是他的狀態在99年已經揮霍光了, 後面幾年幸虧有一籮筐歐洲老將陪著他, 所以才不見得那麼寂寞。

所謂歷史趨勢, 就是看得見卻摸不著的。 沒有人規定金澤洙這種打法就不能拿冠軍, 馬文革這種打法就只能高不成低不就, 瓦爾德內爾這種打法就能夠先進很久, 但幾十年職業生涯過來回頭一看, 大家, 可能包括他們自己都會驚訝地發現:啊!真的耶!

有人能通過精神力量獲得額外的收穫, 比如柳承敏等, 但我所知的是, 柳承敏只有一個而已。 在乒乓球領域, 或者說任何領域, 技術和實力才是根本, 精神的力量只能算是輔助。 給王皓足夠的精神去征戰奧運, 那可能收穫大滿貫甚至是雙滿貫;但是你給我全言再大的膽子去挑戰奧運會,

那就是去丟人的了。

關於金澤洙和柳承敏的對比, 我們後面會詳細說, 這裡暫且放下, 繼續90年代的歷史。

選自:《乒壇二十四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