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坡地林隙間種生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山坡地林隙間種生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1 林隙間種生薑的概念

林隙間種生薑, 就是利用山區豐富的林地資源, 在高山坡地整地造林, 在幼林生長初期, 利用林間隙地間種生薑, 通過精心管理, 達到生薑高產、林木幼苗快速生長的目的。 林隙間種生薑, 實行林木與生薑間種配套栽培, 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溫光等自然資源, 增加農業產出量, 特別是在對生薑進行管理的同時實現了對林木的高標準培育, 從而促進林木快速生長, 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2 林隙間種生薑的意義

2.1 林隙間種生薑可以充分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山坡地一般用來植樹造林, 但在造林初期, 在林隙間種生薑, 減少了專門的種薑用地, 使林地得到了高效利用。

2.2 林隙間種生薑是促進生薑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湖南省雙牌縣山區農民種植生薑有著悠久的歷史, 先輩們主要在稻田和山坡地上開荒種薑。

山坡地開荒種薑, 雖然生薑品質較好, 但是產量始終不高, 在傳統栽培模式下, 一般畝產量在1 467 kg 左右;稻田種姜雖然產量要高一些, 但由於田間易漬水, 生薑發病重, 品質差, 並且山區稻田面積小, 不可能拿出很多田來種植生薑, 因此, 以前當地生薑產業發展不起來。 林隙間種生薑有效地解決了薑、糧爭地的矛盾, 特別是通過林隙間種生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 使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產量有了較大提高, 品質得到進一步改善, 有力地促進了本縣生薑產業的迅速發展。

2.3 林隙間種生薑效益顯著 林隙間種生薑, 通過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 可生產出更多的林農產品滿足社會需要。 據統計分析:林隙間種生薑優質高產栽培,

生薑畝產量可達到3 000~4 000 kg、木材儲積量平均每年每畝可增加0.6 m3 以上, 按最近3 年的平均價格計算, 林隙間種生薑每畝年產值2.8 萬~3.8 萬元, 扣除生產成本後, 每畝純收入2.2 萬~3.2萬元, 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林隙間種生薑需要較多的人工投入, 若人工墾荒每畝用工在20 個以上, 實行機墾仍然需要10 個以上的人工, 可使農村大量的富餘勞動力就業;同時還可以促進交通運輸、通訊、服務等行業的發展, 因此林隙間種生薑有著極佳的社會效益。 另外, 林隙間種生薑可促進林木快速生長, 使環境儘快得到綠化美化, 生態效益也十分顯著。 可見, 林隙間種生薑是發展林下經濟的一種高效種植模式, 是促進農民增收、山區農民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

2.4 林隙間種生薑是發展綠色農業的必然選擇林隙間種生薑一般20 年一個輪回, 生薑種在清潔乾淨的高山土壤環境中, 很少發病, 基本上不噴施農藥;長在高山中, 常年受高山霧水滋潤, 感受著陰涼的山區小氣候環境, 非常有利於健康生長。 因此, 林隙間種生薑是發展綠色農業的必然選擇。

3 林隙間種生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3.1 選用抗病性強、耐旱、耐儲藏的優質高產品種———雙牌虎爪薑 雙牌虎爪薑是雙牌姜農經過上千年精心選育成形的一個地方特色品種, 其外形似虎爪, 肥圓飽滿, 因而得名。 該品種抗病性強, 在山區新墾地種植很少發病, 耐旱、耐運輸、耐儲藏, 辛香味濃, 品質優良, 產量高, 屬藥食兩用類型, 特別適合在山區林坡地種植。

3.2 選擇適宜地塊, 深墾土層、精細整地, 施足有機肥 選擇海拔800 m 以下、坡度在30°以內、土層較厚(30 cm 以上)、土質肥沃、光照充足的山坡地較為適宜, 以背西向東的山坡地為最好。 在林木砍伐後, 冬前砍倒雜樹、藤蔓、荒草, 深墾土層25 cm 以上。 推行機械開墾, 同時整地、碎土,既快又好還省錢,坡度較大的仍需人工開墾。清除石塊、雜草、樹蔸,做到土細草淨。每隔15 m 左右自上而下開好排水溝,溝寬30~40 cm、深25~30 cm,兼做工作道。沿等高線種植杉樹和生薑。生薑行距50~55 cm,在種植行上挖出種植穴,穴深15 cm,也可沿等高線直接開挖種植溝。在種植穴(溝)內施入底肥並與泥土拌勻,一般每畝施複合肥50 kg、商品有機肥500 kg 左右,也可用拌和磷肥漚制的豬牛糞、餅肥等作有機底肥。

3.3 及時薰薑催芽 每年3 月上旬開始從地窖中取出種薑,挑選無病蟲、無損傷、肥壯、整齊一致的薑塊作種,每畝用種量200~300 kg。先將薑種鋪在地面上晾曬1 天,去除泥土,然後放到高2 m 左右的火房樓上或專制的熏姜房的高床上熏烘催芽。堆放姜種的厚度應控制在50~60 cm,上方用稻草或棉被等通透性好的保溫材料覆蓋(以防熱量損失和汽水回滴爛種爛芽),然後在床下燒火薰煙。若姜種較多、姜房較大,可多設幾個火點,讓薑種受熱均勻,薑種間的溫度保持在20~25 ℃,每天連續保持小火慢薰,大約薰薑10 天左右進行一次翻薑,使發芽整齊。歷時約30~40 天,當幼芽長到1.0~2.0 cm 時,即可停止催芽,等待時機栽種。

3.4 精選種苗、合理密植,適時栽種 2 月下旬至3月上旬,按1.7 m×1.8~2.0 m 的株行距沿等高線栽植健壯杉樹苗,每畝栽植約200~210 株。栽種的杉樹苗要按緊壓實,以利成活。

4 月上旬, 當地溫穩定通過12 ℃後即可種薑。種薑前, 先從薑床上取出發芽的薑種, 按每塊種薑50~75 g 進行掰薑。掰姜時注意每塊種薑只保留一個健壯芽,其餘的芽頭全部抹除,注意剔除瘦小姜、病姜、受傷薑。然後,將掰好的薑種按大小分開,分別栽種。生薑種植株行距為25 cm×50~55 cm、每畝種3 500~4 000 蔸為宜,種姜時要注意薑種與杉樹苗保持25 cm 左右的距離。栽種時要將薑種芽頭向內擺放在種植溝(穴)內,實行薑芽倒種或平種,以便取薑母。薑種擺好後立即用細土覆蓋淹沒種薑,覆土厚度約4~5 cm。

3.5 科學施肥,加強管理 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在栽後20 天左右、姜苗已經長出時進行查苗補缺。6月中下旬當姜苗高30 cm 左右、發生1~2 個分枝時,結合中耕除草取薑母,追施“提苗肥”,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5 kg,並將種溝填平;8 月上旬結合除草追施“轉折肥”, 每畝施細碎的餅肥60~80kg、45%複合肥50 kg,在距離薑基部15~20 cm 處開溝,將肥料施入溝中,然後覆土封溝,進行第二次培土;9 月初追施“膨大肥”,每畝施複合肥25 kg,或硫酸銨、硫酸鉀各25 kg,促進薑塊快速膨大。生薑生長季節若遇嚴重乾旱,要澆水抗旱,有條件的可引山泉水噴灌。

3.6 注意病蟲害防治 林隙間種生薑的主要病蟲害是姜瘟和薑螟, 近年來生薑葉枯病發生也較普遍。發生薑螟時可利用性誘劑或殺蟲燈進行誘殺,嚴重時可用氯蟲苯甲醯胺進行防治。防治薑瘟著重是前期做好預防工作,選用不帶病的薑種,一旦發病立即拔除病株,帶出姜地集中燒毀,並用波爾多液或石灰水對病株土壤及周邊生薑淋蔸,防止病菌擴散;發生生薑葉枯病時,可用申嗪黴素或井岡黴素進行防治。

3.7 及時收穫與儲藏 立冬節氣後天氣漸冷,生薑停止生長,即可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收穫。收穫時,要除去病薑,剪除生薑枝葉,分級裝袋,以備銷售。也可入窖保鮮儲藏,翌年再銷售。窖藏生薑,要在入窖前兩周用石灰水淋澆或薰燒柴草等辦法對陳年地窖進行消毒處理。地窖內堆放生薑不要太高,以免壓傷。若入窖時間過長,每年5 月和9 月要翻薑一次,同時抹去薑芽、清除爛薑。林隙間種的雙牌虎爪薑耐儲藏,窖藏時間可達兩年以上,因此,可等待市場行情好時再出窖銷售。

同時整地、碎土,既快又好還省錢,坡度較大的仍需人工開墾。清除石塊、雜草、樹蔸,做到土細草淨。每隔15 m 左右自上而下開好排水溝,溝寬30~40 cm、深25~30 cm,兼做工作道。沿等高線種植杉樹和生薑。生薑行距50~55 cm,在種植行上挖出種植穴,穴深15 cm,也可沿等高線直接開挖種植溝。在種植穴(溝)內施入底肥並與泥土拌勻,一般每畝施複合肥50 kg、商品有機肥500 kg 左右,也可用拌和磷肥漚制的豬牛糞、餅肥等作有機底肥。

3.3 及時薰薑催芽 每年3 月上旬開始從地窖中取出種薑,挑選無病蟲、無損傷、肥壯、整齊一致的薑塊作種,每畝用種量200~300 kg。先將薑種鋪在地面上晾曬1 天,去除泥土,然後放到高2 m 左右的火房樓上或專制的熏姜房的高床上熏烘催芽。堆放姜種的厚度應控制在50~60 cm,上方用稻草或棉被等通透性好的保溫材料覆蓋(以防熱量損失和汽水回滴爛種爛芽),然後在床下燒火薰煙。若姜種較多、姜房較大,可多設幾個火點,讓薑種受熱均勻,薑種間的溫度保持在20~25 ℃,每天連續保持小火慢薰,大約薰薑10 天左右進行一次翻薑,使發芽整齊。歷時約30~40 天,當幼芽長到1.0~2.0 cm 時,即可停止催芽,等待時機栽種。

3.4 精選種苗、合理密植,適時栽種 2 月下旬至3月上旬,按1.7 m×1.8~2.0 m 的株行距沿等高線栽植健壯杉樹苗,每畝栽植約200~210 株。栽種的杉樹苗要按緊壓實,以利成活。

4 月上旬, 當地溫穩定通過12 ℃後即可種薑。種薑前, 先從薑床上取出發芽的薑種, 按每塊種薑50~75 g 進行掰薑。掰姜時注意每塊種薑只保留一個健壯芽,其餘的芽頭全部抹除,注意剔除瘦小姜、病姜、受傷薑。然後,將掰好的薑種按大小分開,分別栽種。生薑種植株行距為25 cm×50~55 cm、每畝種3 500~4 000 蔸為宜,種姜時要注意薑種與杉樹苗保持25 cm 左右的距離。栽種時要將薑種芽頭向內擺放在種植溝(穴)內,實行薑芽倒種或平種,以便取薑母。薑種擺好後立即用細土覆蓋淹沒種薑,覆土厚度約4~5 cm。

3.5 科學施肥,加強管理 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在栽後20 天左右、姜苗已經長出時進行查苗補缺。6月中下旬當姜苗高30 cm 左右、發生1~2 個分枝時,結合中耕除草取薑母,追施“提苗肥”,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5 kg,並將種溝填平;8 月上旬結合除草追施“轉折肥”, 每畝施細碎的餅肥60~80kg、45%複合肥50 kg,在距離薑基部15~20 cm 處開溝,將肥料施入溝中,然後覆土封溝,進行第二次培土;9 月初追施“膨大肥”,每畝施複合肥25 kg,或硫酸銨、硫酸鉀各25 kg,促進薑塊快速膨大。生薑生長季節若遇嚴重乾旱,要澆水抗旱,有條件的可引山泉水噴灌。

3.6 注意病蟲害防治 林隙間種生薑的主要病蟲害是姜瘟和薑螟, 近年來生薑葉枯病發生也較普遍。發生薑螟時可利用性誘劑或殺蟲燈進行誘殺,嚴重時可用氯蟲苯甲醯胺進行防治。防治薑瘟著重是前期做好預防工作,選用不帶病的薑種,一旦發病立即拔除病株,帶出姜地集中燒毀,並用波爾多液或石灰水對病株土壤及周邊生薑淋蔸,防止病菌擴散;發生生薑葉枯病時,可用申嗪黴素或井岡黴素進行防治。

3.7 及時收穫與儲藏 立冬節氣後天氣漸冷,生薑停止生長,即可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收穫。收穫時,要除去病薑,剪除生薑枝葉,分級裝袋,以備銷售。也可入窖保鮮儲藏,翌年再銷售。窖藏生薑,要在入窖前兩周用石灰水淋澆或薰燒柴草等辦法對陳年地窖進行消毒處理。地窖內堆放生薑不要太高,以免壓傷。若入窖時間過長,每年5 月和9 月要翻薑一次,同時抹去薑芽、清除爛薑。林隙間種的雙牌虎爪薑耐儲藏,窖藏時間可達兩年以上,因此,可等待市場行情好時再出窖銷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