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老大爺每天分乞丐老鄉兩饅頭,乞丐為回報一方幫治好孫子的皮膚病

65歲的張牙根三年前喪偶, 兒子張大山怕他一人在老家寂寞, 就將他接到省城和自己住, 每天幫忙做點飯, 順帶接送七歲的孫子張小旺上下學。

張牙根到城裡後卻一個能說話的人也沒有, 這比在老家更孤寂。 在城裡, 鄰里之間都相互提防著, 即使住對門的人也說不上一句話。 兒子兒媳白天忙著工作, 回來後又有自己的事情, 張牙根只能跟孫子說說話。 孫子張小旺起初很愛聽張牙根講的小故事, 久了卻嫌他嘮叨。

張牙根每天早上送張小旺去學校後, 就拐過市場去買菜, 然後再到公園去看看其他老年人跳廣場舞、打太極拳,

十點半就回家做飯等著家人回來。 張牙根普通話不好, 聽得懂, 但是說不出, 偶爾能說出一些簡單的, 但是通常夾著濃濃的地方口音。

兩年前的一天, 張牙根同往常一樣到廣場散步, 路過一個乞丐身邊時, 突然聽到家鄉話唱的民謠。

張牙根心中一喜, 知道遇到老鄉了, 忍不住跟著哼了起來。 那乞丐也很是驚喜, 立馬跟張牙根對唱了起來, 兩人因此結緣, 張牙根也多了一位可以說話的朋友。

乞丐叫劉大力, 今年59歲, 一生未娶, 收養了一個兒子。 幾年前為了供兒子讀研, 劉大力就把老家的房子賣了, 這兩年兒子事業開始有進步, 又娶了一個城裡的姑娘當老婆, 劉大力很是高興。 誰知兒子兒媳卻嫌他邋遢, 把他趕了出來, 老家的房子也沒了, 劉大力只能在這城裡乞討為生。

張牙根見劉大力可憐, 又想到自己的處境, 雖然兒子兒媳沒有嫌棄自己, 但是也只是解決自己的溫飽而已, 便生出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張牙根每天買菜後都後來到公園裡和劉大力談心, 聊聊家鄉的事情, 順帶給他帶點吃的。 兒子張大山剛來這城裡不久, 工資一般, 又得負責全家的開銷和張小旺的學費, 所以張牙根即使很想幫助劉大力也無能為力, 只能每天買兩個饅頭送他, 偶爾也會買點熟食或者從家裡帶點好吃的過來。

兩人認識了兩年, 幾乎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加上張牙根每天都會送吃的給劉大力, 劉大力很是感激, 卻一直沒有用武之地。

張牙根平常只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和做飯, 生活上基本沒有什麼煩惱, 有天劉大力卻見張牙根一直眉頭緊鎖, 便好奇的問:“張老哥,

你怎麼這副表情?有心事呀?”

張牙根猶豫了一下, 還是和劉大力說道:“唉, 就是我們家的孫子小旺啊,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皮膚病五六年了都不見好。 剛開始只是在屁股溝那裡長一些小疹子, 動不動就瘙癢, 他爸媽也帶他去拿過不少藥, 可每年都會復發一兩次。 這一個月好像嚴重了, 連胳膊也長了, 還流膿, 孩子開始都不敢告訴我們, 後來被我無意撞見的。 醫生說那是病毒性的, 開了不少外用內服的藥, 也掛了藥水, 就是不見好, 反而瘙癢更重了。 這可怎麼辦才好呢?哎呀~”

劉大力望著張牙根一臉焦急和擔憂, 沉吟了一下, 說:“張老哥, 你要不試試我這個方法, 蛇床子、苦參、黃柏各10克, 用淘米水煎煮半個小時, 然後再將湯水和藥渣倒到熱水裡拌勻給孩子泡澡, 堅持七天看看效果吧。”

張牙根將信將疑,立馬去藥店給張小旺抓藥。沒想到三天后,張牙根就興沖沖地跑來和劉大力說:“劉老弟,你那個方子還真管用,沒想到你還有這本事呀!小旺泡澡了三天而已,現在那些濃瘡已經不化膿,真是太謝謝你了!”

劉大力聽後放心道:“那就好,你再用幾天吧。這方法是之前我們村一位老醫生教的,之前我兒子也得過一次,我按那老醫生的辦法用過後就記住了。不過你還是帶孩子再去檢查一次吧,我這個也是誤打誤撞,不要耽誤孩子的病情才好。”

張牙根很是感激,連忙應是。劉大力因為這次能幫到張牙根,暗暗松了一口氣,雖然張牙根的恩情他根本還不完,但是能幫到一點忙也能讓他心安一些。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陽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堅持七天看看效果吧。”

張牙根將信將疑,立馬去藥店給張小旺抓藥。沒想到三天后,張牙根就興沖沖地跑來和劉大力說:“劉老弟,你那個方子還真管用,沒想到你還有這本事呀!小旺泡澡了三天而已,現在那些濃瘡已經不化膿,真是太謝謝你了!”

劉大力聽後放心道:“那就好,你再用幾天吧。這方法是之前我們村一位老醫生教的,之前我兒子也得過一次,我按那老醫生的辦法用過後就記住了。不過你還是帶孩子再去檢查一次吧,我這個也是誤打誤撞,不要耽誤孩子的病情才好。”

張牙根很是感激,連忙應是。劉大力因為這次能幫到張牙根,暗暗松了一口氣,雖然張牙根的恩情他根本還不完,但是能幫到一點忙也能讓他心安一些。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陽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