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宋啟斌:早期篩查 築起肺癌關鍵防線

在日前舉辦的“泰瑞沙中國上市會”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宋啟斌教授表示,只有早期篩查,才能築起肺癌關鍵防線。

為什麼不少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確診就是晚期?對此,宋啟斌表示,主要還是和早期篩查率不高有關,因為肺癌早期很多人沒有症狀,發現症狀以後,再去醫院一看,基本上就已經轉移或是壓迫了,錯過了手術的時機。 “所以現在我們強調體檢,能發現更多早期的病例。 特別是對於高危人群,比如50歲以上、經常抽煙的人,容易得肺癌,對這種人群我們提倡每年是要檢查一次,主要是做CT檢查,目前想做到早診,還是通過低劑量螺旋CT的篩查,這樣可以早期發現。

未來我們也許有可能通過這種分子的檢測,比如腫瘤標記物檢測,能夠更早期地發現一些變化,但目前還不成熟,這是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還只能用CT。 ”

宋啟斌表示,新一代靶向藥出來後,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能用泰瑞沙。 首先,我們現在說的主要是晚期病人,對於早期病人還是做手術,開刀,或者是放療。 第二,一定是有T790M突變的人群,患者一定要基因檢測。 如果不用這個檢測的話,可能並不適用,治療的意義就不大了。 患者用第一代靶向藥,時間長了就會耐藥。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T790M這個基因發生二次突變了,再用原來的藥就沒效果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用第三代靶向藥就非常好了。

“我們現在希望把肺癌變成慢性病,是通過一個有效的全程管理,把很多不同的方法進行組合的應用。 任何一個藥都會產生耐藥,耐藥了怎麼辦?一步一步來治療,是不是更好一些呢?當然,至少目前,我們認為還是要強調全程管理的觀念。 ” 宋啟斌說,“有EGFR突變的病人,如果能夠用第一代,還是先用第一代藥物。 當發生T790M耐藥了,突變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考慮換藥。 如果確認有T790M突變,這時我們可能會直接用泰瑞沙。 ”

宋啟斌介紹說,國內吳一龍教授牽頭的一個臨床研究,就是IPASS研究。 它通過對比研究證明這種靶向治療十分有效,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延長了快一倍。 這個研究出來以後,我們就知道靶向藥對有突變的病人效果非常好。

研究證明了靶向藥的效果,病人活得越來越長了,把肺癌變成一個慢性病,這是有可能的。 病人先來檢測,如果檢測他有基因的突變,吃藥就可以了,就不用去化療。 我們知道靶向治療以後會耐藥,耐藥會有很多原因,比如說產生第二次突變,最常見的T790M突變,還有一些其它的基因的擴增,比如CMET的擴增。 阿斯利康找到了這樣一個最常見的變化,針對T790M這個耐藥的機制,研發出了新藥泰瑞沙。 第三代靶向藥泰瑞沙也是首次揭示了人種基因學的差異,用在中國人的效果很好。

“腫瘤患者規範化診療很重要。 而要做到規範化診療,首先要明確治療的目的,比如早期病人就要爭取根治,把病人的病徹底解決,晚期病人就讓他儘量活得長,同時要有好的生活品質,同時還要有好的費效比。

”宋啟斌說,“其次就是規範化診斷。 第三還要瞭解分子分型,首先要做規範化診斷,涵蓋腫瘤的診斷,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的精准評估,這是規範診斷。 它是整個環節的品質保證和品質控制。 要用目前最新最好的循證醫學的證據,甚至有的要有一個MDT的團隊來討論。 醫生的知識面畢竟有限,需要多學科的建議來參考,這樣就能給病人量身訂制,按他的個體情況來決定治療。 ”

宋啟斌表示,規範化診療在國外這已很成熟,當前國外談的是個性化治療和精准醫學。 在我們國家,規範化治療還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有一個過程來推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